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苏区域经济差异变动及分解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各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不仅我国的东西部存在,省内也有同样的问题存在,江苏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经济总量一直处于全国的领先水平,但繁荣的经济背后却是地区经济巨大的反差,苏南经济发达,是全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功中经济还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苏北地区经济还很落后.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空间权重矩阵的传统设定方式,指出了其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了改进的空间权重矩阵设定方法:(1)利用夜间灯光数据提取城市聚集点位置;(2)对不同类型的道路设定不同的速度,得到基于时间距离的网络数据集;(3)以负指数时间距离作为空间权重矩阵中的元素.接着以京津冀区域经济空间差异为例进行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发现改进的空间权重矩阵相比于传统方式更加合理和准确;京津冀区域经济存在着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且2000-2010年间自相关程度在增大,“高-高”区域由北京周边向沿海区域转移,“低-低”区域由河北省的西北部向中部和东南部转移.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因子一聚类分析方法,选取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8个主要经济指标,对成渝经济区内46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排序,将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发达区、较发达区、欠发达区和不发达区4个等级。从经济总量、人均实力及综合实力方面,揭示出4个等级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差异特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安徽省国民经济总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GDP等周民经济发展指标持续提高,整体经济实力也明显改善。但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基础、自然资源等种种客观差异,全省各地市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因此,缩小各地市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地区间的协调发展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意义,而且也是安徽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综述及扩展方向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问题引起了国内许多学者的关注,大量有关文献涌现,研究的时空范围不断扩展,所采用的方法也日益多元化.文章从选取指标、时空尺度、研究方法、主要结论、原因探讨、扩展方向等几方面综述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方面的文献,以期展现区域经济差异问题的研究脉络,探讨未来研究的扩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7.
调整区域税收政策 缩小区域经济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统筹和协调发展是促进社会结构合理、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机制.但相关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在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现代化水平、城市化建设、资源占有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郑兵云 《统计教育》2007,(11):15-16
对1999-2003年我国三大区域经济增长的panel data模型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东中西部经济增长均有显著影响,但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存在较大差别;外商直接投资虽不是影响经济增长最主要原因,但其在东中西部分布的差异却是引起三大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经济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丽 《统计与决策》2007,(15):90-92
自20世纪90年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越来越凸现出来,为了研究山东区域上经济发展的差异,试图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来比较分析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静态是借助梯度分析法从经济差异,包括人均GDP、产业结构、居民消费水平来比较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差异状况,动态角度则是借助竞争要素分析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差异测量方法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差异在近二十年来受到十分广泛的关注,测量方法也得到不断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比较成熟的指标。那么如何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指数是研究的关键。文章主要目的是介绍区域经济差异测量的各种方法,包括测量指标的公式、内涵,指标所包括的社会福利涵义以及其适用范围,并对各种指标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一、FDI分布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2002年,我国吸引FDI金额为527亿美元,成为世界上实际利用FDI最多的国家。但由于历史等原因,FDI在我国的空间分布很不平衡,特别是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差异很大。改革开放之初,FDI高度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1984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吸收各种形式的外商投资占全国的96.73%,而中西部只占1.19%和2.08%。近几年来,这一状况有所改善,投资的区域分布呈现出由东部沿海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渗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中国东、中、西部1996~200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协整理论和模型首次分析了制度差异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研究发现,东、中、西部地区制度差异变量与区域经济增长变量之间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全国和区域的制度差异对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有一定的影响;在不同的区域条件约束下,全国和区域的人均GDP和开放存在相互因果关系.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建立可持续均衡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对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2000年以来“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战略的相继实施,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持续缩小,产业转移进程加快,劳动力回流态势明显,经济增长方式愈发依赖投资与出口.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就业变动机制表现出新的区域差异:在中西部,教育发展、资本形成、政府财政支出及第二产业比重的提高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就业增长;而在东部,科技进步、城镇化、消费、出口及第三产业比重的提升体现出更强的就业增进效果.因此,“十二五”时期的就业促进战略应具有区域差异特色,重点是加快产业与劳动力的“双转移”、优化产业结构及区域布局、扩大内需、转变城镇化模式、协调政府与市场机制的就业功能等.  相似文献   

15.
云南区域经济差异与产业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人均GDP数据剖析了云南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现状,通过偏离一份额法分析了区域差距和产业结构的相关关系,提出了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区域内部经济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力落后,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基本国情.从各省区域内部来看,也存在着明显的区位梯度差异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对这种经济发展不平衡进行综合考察和研究,无疑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持续的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地区间经济增长的非均衡现象,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异日益显现。本文试图立足于客观,利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更加系统、科学、全面地分析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等相关问题。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现状我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肖冰 《统计与决策》2006,(10):156-157
1我国东西部差距的现实区域经济差异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全国各省经济面貌都有很大改观,增长速度均超过了改革开放前各自的增长水平。然而,由于发展起点的差异和各地区经  相似文献   

19.
彭文慧 《统计与决策》2012,(19):148-150
文章采用我国31个省(市区)2008年和2009年的截面数据,实证研究吸引外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1)外资特征的区域差异是导致外资行为的重要因素,并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外资企业的就业比重越高则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大;(2)外资出口比重过高不利于经济增长,这会削弱本地的积累;(3)区域差异化的开放战略和引资政策仍然是影响外资经济绩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多指标面板数据,提出保序时空PCA评价法,该方法不仅能解决特征向量符号选择问题,还能处理数据在时间、空间上的相关性,运用此方法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分阶段进行短期评价,并给出常规排序、并列排序、等级排序与全局排序,以考察各地区水平与相对位置变化,再结合聚类与空间集聚分析,做到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在度量地区差异时,构造多维基尼系数,直接依据多指标来测度,同时探讨了指标的地区差异,以寻找差异形成的原因。得出结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HQD)稳中向好,但整体水平依然不高,具体来说,与自身相比,29个省份(天津除外)、八大经济区HQD水平都在逐年提高,天津波动上升;相对而言,沿海发达地区HQD水平较高,北京、上海、江苏、天津、浙江、广东居前六,占据第一、二梯队,其中,北京、上海等地以异常值形式突显,其他大部分省份水平相对较低,约70%省份不及平均水平,尤其西南、西北中的云南、贵州、广西、甘肃、青海5省份始终处于第五梯队,排名十分靠后。两时期排名相比,东北经济区下降1名,长江中游上升1名,其余经济区不变,从省份排名来看,东北三省以及海南均有所后退,而河南、江西、河北进步明显。从聚类结果来看,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