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盛伍茂 《金陵瞭望》2006,(19):22-23
循环经济是21世纪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也是南京“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日韩两国发展循环经济视角和路径的基础上,结合南京的城市功能、发展定位以及产业特点,提出转变招商理念、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和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
裕固族自明代中叶东迁以后的历史,总是同“八字墩”紧密相连;“八字墩”是什么意思?在什么地方?史无明文。本文把现实调查素材同文献史料相结合,认为,“八字墩”是“五个山”的译名,特指以“五个山”为中心的广大草原  相似文献   

3.
浅论对传统农业的"理性"回归与技术范式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中国传统农业思想体系与实践的解析,揭示其蕴含的“朴素”循环经济思想理念,同时又从对资源的过度依赖性和技术发展滞后等方面指出了传统农业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局限。阐明现代农业生态经济与循环是传统农业生态理念的延伸和生产模式的变革,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的“理性回归”,其“理性”体现在必须要依靠技术创新。在进一步论述了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是技术范式的创新之后,从实现技术范式创新的生态学价值转向、构建技术范式创新的保障体制、调整技术范式的创新体系、建立有效的创新技术范式扩散机制等宏观层面提出了我国农业循环经济技术范式的“四维”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4.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发展的必然选择。地方政府担负着发展本地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任务,其行为将深刻影响着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当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两型社会”建设之际,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进程中,地方政府行为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同时还提出了地方政府行为优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论循环经济及其立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不仅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一场物质变换的革命,更是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当代国际环境保护立法中,循环经济理念成为新的潮流,中国应借鉴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立法的经验,推进环境保护立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发展循环经济在我国势在必行,它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环境保护的一个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确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实施循环农业战略的前提条件。立足恩施州民族山区特色,园地制宜地设计适合州情的最佳发展模式,是恩施州当前发展循环农业的首要任务。笔者在借鉴我国其他地区发展循环农业的典范模式上,尝试建构起恩施州农业循环经济“三环复合模式”。  相似文献   

7.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循环经济的重要标志 ,是优质资源总量包括优质生态和环境总量不减少或增加。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不仅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而且还可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 ,要想建立一个资源环境低负荷的社会经济体系 ,走“循环经济”之路就显得更为迫切。如何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是本文研究的中心。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思想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但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首先得到西方国家的重视。目前,以德、日、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率先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定位于“发展循环型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对循环经济的探索已逐步由理论探讨发展到实践层面。出现了企业层面的“杜邦模式”、区域层面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社会层面的“德国双元回收系统“等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第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而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以及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发展循环经济的应然张力表现为“四个转变”,就其现实路径而言应注重“一个立足,四个切实”。  相似文献   

10.
发展循环经济走出“囚徒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运行方式,而制度创新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在现实中,整个市场基本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这时要实现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统一,必然要求在政府干预的背景下,通过产业组织创新,使博弈达到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均衡,从而走出环境保护中的“囚徒困境”。  相似文献   

11.
发达国家在经历了“末端治理”等环境污染防止的弊端之后,探索并发展了循环经济模式。本文对日本、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及其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总结和概括了其中的先进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实施我市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又是全市“办好青奥会、建设新南京”的全面启动之年,做好机关党的工作具有深远而重大的现实意义。各级机关如何进一步探索机关党建工作融入、服务全市中心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把机关广大党员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全市的中心工作和各项目标任务上来,为全面完成今年全市的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南京“十二五”科学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本期起,“领导会客厅”专栏将集中对南京各区具、各部委办局主要领导进行专访和约稿。  相似文献   

13.
关于建立循环经济的绿色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借鉴国际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条件 ,探讨了中国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建立健全四方面的绿色制度 ,即立法、经济政策、中介组织和宣传 ,以保障循环经济在完善的制度保障条件下不断发展 ,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纳入统一的循环经济框架中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14.
论循环经济原理在酒店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循环经济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最新潮流。根据“3R”原则,在酒店业中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酒店业发展循环经济主要是实行生产清洁化、服务生态化和资源节约化。要发展酒店业的循环经济,就必须加强环保宣传力度,完善环保法制体系,并开展绿色营销活动。  相似文献   

15.
在实事求是原则的视域下,构建“五个重庆”的和谐城市发展战略是与时俱进的、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之一。以“五个重庆”发展战略的各个细分目标为基础,首次提出“舒逸”、“便捷”、“绿色”、“平安”、“活力”之都的概念,把建设新重庆城市形象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穿于“五个重庆”建设的全过程,以科学发展的实践来验证和谐城市发展战略的效果,从而用“五个重庆”建设来实践实事求是原则的内涵,升华科学发展的认识,最终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及其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传统经济强调污染的末端治理,循环经济则主要强调从源头上治理污染。传统经济在发展模式上为“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而循环经济则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经济。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主要是:加快制订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与法规;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倡导清洁生产并建立绿色利润制度;提倡绿色消费;推行绿色分配;建立生态工业园区;依据循环经济的思想,改造传统产业。  相似文献   

17.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以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为视角,对传统农业进行深刻地剖析,倡导建立一种现代化的农业循环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8.
农业循环经济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一致的,是解决“三农”问题,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结合中国实际,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相关制度安排主要有: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和循环农业市场体系,做好三大保障工作等。  相似文献   

19.
日本循环经济立法的背景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世界上循环经济立法最发达的国家,拥有先进的立法技术和立法理念。在完备的法律体系指导下,日本循环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摆脱了以往国际社会对日本“公害大国”的印象。本文通过分析日本循环经济立法的背景,研究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自然资源和地理因素、经济社会因素、政策因素和外交因素,以及日本建设循环型社会的根本动因和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20.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与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分析循环经济特点与发展现状、我国农业在循环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农业的特点,提出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6种模式(节水农业模式、生态种养模式、绿色和有机农业模式、可再生能源与生物潜能开发应用模式、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模式、高优农业发展模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