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隆中对》是在中国历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战略之作。《隆中对》系统地为刘备政治集团谋划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战略构想,是刘备集团的政治、军事路线和立国之策。诸葛亮提出的兴汉成霸的战略目标,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以及“三步走”的战略步骤,为刘备集团的发展壮大、蜀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产生了不可磨灭的伟大作用。但对荆州问题的估计不足是诸葛亮战略思想的重大缺陷,最终深刻影响了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陈金凤 《江汉论坛》2008,(2):111-118
益州战略是孙权鼎足江东、图取天下的重要战略,也是刘备跨有荆益、谋取天下的基本战略.赤壁之战一结束,孙、刘均着手实施益州战略,围绕着略取益州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政治、军事斗争.由于复杂的三国政治、军事、地理形势等因素的作用,孙吴基于国力与联盟的考虑,默许刘备集团占据益州,但要求以取得荆州作为补偿,双方终于爆发了以形式为荆州之争而实质为益州之争延续的军事斗争.夷陵之战后,吴蜀立足现实,各自修正了立国方略,重新建立联盟关系,形成了新型益州战略.这一新型益州战略充满矛盾和统一,给吴蜀关系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企业危机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征之一 ,是企业危机因素在数量上的增加以及在影响程度上的加深 ,危机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危机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需要在企业内部构建动态危机管理模式。将危机管理能力视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件之一 ,寻求危机状态和正常状态下统一管理的模式 ,在制度层面上防范和控制危机 ,更好支持企业的长期战略。从时间、制度和策略三维论述企业动态危机管理模式构建的基本问题 ,为企业构建动态危机管理模式提供一个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4.
“失荆州”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情节之一,也是蜀汉由兴盛转向衰落的关键。占领荆州是诸葛亮战略棋盘上最重要的一着。早在出山以前,诸葛亮就看出了荆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劝刘备取荆州作为根据地。他在回答刘备问策时就指出,荆州不仅是一方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也是刘备逐鹿中原的根基。守住荆州,则有北伐曹魏、统一中国的可能;失去荆州,只会偏安一隅,束手待毙。因此,荆州的失守,使蜀汉元气为之大伤,统一中国  相似文献   

5.
张惠平 《理论界》2008,(6):239-240
危机的发生可能导致企业改变现有战略。因此,企业战略管理需要吸收危机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增强企业的防御能力。将危机管理融入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增强企业危机意识,从战略高度来规划、实施危机管理,才能保证危机管理的效果得以充分发挥,形成在动态竞争环境中具有危机意识的新的战略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6.
刘备素有英雄之名,誉满天下,在东汉末年各军阀集团中颇有影响。而刘备集团同其他军阀集团相比。其实力则相形见绌,是诸军阀集团中力微众寡的一个,在群雄角逐中屡战屡败,但奇怪的是,刘备在失败之余,逃跑、依附,每到一处,却仍受到逢迎、重视,声名不减,屡败不倒,最终还取得了胜利,成为魏、蜀、吴三国鼎立之一足。 这一切,乍看起来,似乎悖理。然而,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原因。否则,历史只是数不清的偶然事件的堆积,毫无科学性可言。本文即拟从刘备走过的道路来阐述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相似文献   

7.
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宪政与行政法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具有极大的公益目的,应当最大程度地保护危机状态下的公民权利,尽快消除危机,恢复社会正常秩序,因而行政紧急权具有不同于常态下的内容。紧急权力的行使遵循有别于常态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政府危机管理中的权责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君 《社会科学》2008,(5):106-112
政府危机管理是政府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包括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和政府常态下的危机战略、危机规划、危机预测.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存在着危机规划权责缺位、危机预测权责不明、应急处置权责模糊、行政补偿职责虚置的问题,直接导致突发公共事件频发,处置不及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不清晰.严峻的公共安全现状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政府危机管理权责这一危机管理中的核心问题,将政府危机管理重心前移,设定政府常态下危机规划权责,明确政府应急状态下权责,加强对政府应急管理权力的监督,落实政府危机管理中的行政补偿职责,以实现政府对危机依法、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政府危机管理中的决策方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危机管理中的决策在危机应对过程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危机决策是危机时期非常规状态下的非程序化决策 ,必须通过改善危机情境下的决策管理途径来提高决策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隆中对>是诸葛亮为刘备恢复汉室谋划天下的战略总决策,其核心是跨有荆、益二州,鼎立而三,待天下有变,则分兵两路,从宛、洛和秦川北定中原.但兵出秦川未能将汉中列入进兵基地战略的高度,因而在刘备事业进程中未能及早占有汉中,又过分重视荆州,所以失荆州之后蜀汉集团没有及时地调整战略,反而是孤注一掷与吴交兵,结果造成了夷陵之战的更大惨败.至此诸葛亮才迫不得已实施法正"蚕食雍、凉,广拓境土"的兵出陇右战略,结果还是以失败而告终,从而客观地暴露出<隆中对>战略决策中的一着失棋.  相似文献   

11.
突发性企业危机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甚至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在现代动态经济环境下,突发性企业危机发生概率有上升趋势,突发性企业危机的危害有重化、连锁化、波及化倾向。企业从战略管理高度,强化自己的抗危机能力、危机管理能力,是在新形势下保证企业持续生存与发展的要点。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在刘备集团中寄托了人们的治国理想,这一理想与儒家学者所设计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有所不同。《三国演义》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君臣关系、君民关系,即君臣之间"同休戚,共祸福",君民之间"秋毫无犯"。在"忠"与"义"的关系上,《三国演义》的评价标准是双重的、不确定的,带有乱世的某些特点。在三国争雄的过程中,刘备集团一直势力最弱,其重要原因在于刘备集团以"仁"为本的政治理想与残酷的政治现实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风险治理:完善与提升国家公共安全管理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过程的应急管理工作应当包括突发事件的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整个管理过程.然而,其管理对象从本质上讲还是"突发事件"本身.为了从最基础的层面实现应急管理工作"关口前移",就需要从"事件"管理往前进一步延伸到对"风险"的管理.由于危机同时兼顾了"风险"与"事件"的特性,因此危机管理应当被贯穿到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并重的整个过程中去.同时.成功的应急管理工作不能仅限于动员整个社会资源有效地应对"事件"和"风险",而是要站在"治理"的战略高度,整合多方力量,从公共治理结构等更基础的层面改善和确保整个社会在常规和非常规状态下的稳定运行.因此,未来国家的应急管理工作应当在完善全过程应急管理的基础上,充分提升风险管理工作的战略高度,促使朝着风险、应急与危机管理并重的整合式公共安全治理模式进行转变.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进程中,危机管理是各国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鉴于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动大多由公共政策来推动,所以就有必要研究危机管理中公共政策的制定。作者界定了危机和危机管理及其特性,分析了处理危机时现行政策制定系统的不足,探讨了危机状态下政策制定系统的优化。  相似文献   

15.
纪玉山  刘洋 《社会科学家》2012,(8):44-47,51
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稳定供给和战略储备对一个国家社会经济长期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全球性资源危机的大环境下,面对我国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构建国家统一管理下的我国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战略储备体系是解决我国战略资源紧缺、资源供需缺口大,以及优势资源大量廉价流失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文章首先从理论层面就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国家战略储备体系的建立展开讨论,结合我国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战略储备的现状分析,在借鉴发达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储备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战略储备体系之建立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危机是一种决策的情势,危机状态下运用公共政策是化解危机的重要途径.危机的突发性、紧迫性、危害性等特征.往往造成政策制定、执行的困难.甚至导致政策"无能",加强对危机状态下公共政策运行特殊性的认识,提高危机状态下公共政策的效力,可以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化解险情.  相似文献   

17.
诸葛亮与《隆中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刘备在襄阳三顾诸葛亮于茅庐之中,咨询以当时之事,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战略方针,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从此以后,刘备集团沿着《隆中对》的路线,进行政治的和军事的斗争,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后世对此评价很高。唐人尚驰在《诸葛武侯庙碑铭序》中说:“汉代之季,天下不得不三分,盖有由矣。曹氏挟王之威重,孙氏借父兄之余业,刘氏独阶尺土,开国于亡命行旅之间,天赞一武候,即鼎足之势均也。”裴度在《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铭序》中也说:“三顾而  相似文献   

18.
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得诸葛亮出山辅佐,“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史家誉为这是导致汉末中国鼎足三分的理想格局。对此,诸葛亮一席“隆中对”,千百年来成为运筹帷幄的最佳模式。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通常都是遵循陈寿的“诸葛亮本传”所说,是司马徽、徐庶的称颂,“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近年又有一种见解,认为诸葛亮因是汉沔地主集团代表,通过他,流亡军阀刘备才获取了最初可靠的政治资本——以庞德公为首的汉沔地主集团的支持,才初步地建立了蜀汉的武装,并进而建立了蜀汉政权(赵俪生:《史学新探》)。平心而论,此两说均不无道理。但是,都欠完善,它都以诸葛亮为主体,而以刘备为受体、将其放在次要位置上。其实,要弄清“三顾”主因,还得认明刘备真正的动机。没有刘备这种出格的超越行为,诸葛亮是不会出来的。“三顾”很大的一个因素是刘备的一种权术、一种在长期实践生活圈获得的认同,即要依靠知识分子,可是有才华、实学的知识分子不愿与骄蛮的纠纠武夫合作,为此名望很大的刘皇叔一改常态,屈顾比他年轻二十岁的山野村夫诸葛亮,有意示范于众,为的是改变自己的形像,把自己扮成求贤若渴、礼遇下士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面对作为城市社会的复杂现代性,我们正在遭遇深刻的意义危机。意义及其危机不是纯精神领域的现象,而是一种意向性的总体存在论情状。意义是人对总体性、可能性的一种通达状态,意义危机是人与总体性、可能性的一种疏离与断裂状态。反思人类文明史、城市社会的转换史,意义与意义危机具有同时性,在不同的时空语境下,意义与意义危机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在实践哲学视界中,以片面、固化为特点的异化劳动、异化生活是造成意义危机的深层原因。意义与意义危机既具有时间性,也具有空间性,当代空间生产、城市实践的异化,是形成当代意义危机的重要原因。从我们所处的"此在单元"着手进行微观行动,是应对意义危机,建构更为合理的城市社会、城市现代性的基础路径。  相似文献   

20.
跨国经营是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交换和国际市场竞争的有效途径。我国企业(集团)跨国经营战略有:(1)市场渗透型战略;(2)产品开发型战略;(3)市场开发型战略;(4)多元化经营战略。具体战略目标是:海外投资战略;高科技开发战略;出口产品升级战略,全球区域性发展战略。通过跨国经营,可以加速开拓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学会两套本领,对增强企业(集团)活力和提高集团群体效益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