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明了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要商品经济存在,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并发生作用,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引起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即价值规律充分作用的结果是贫富分化.西方经济学也认为市场难以解决公平分配问题.当今我国正在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沂,价值规律同样起作用,怎样认识共同富裕,如何避免两极分化现象?邓小平关于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解决了一这个重大理论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
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改革,我国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且有加剧之势,迫切需要解决。那么,两极分化的根源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怎样对待两极分化?这些问题是需要从理论上加以回答的。有的学者侧重从分配的角度研究两极分化问题,认为必须在再分配领域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两极分化问题。这虽有一定道理,但停留在分配领域的现象层次上研究两极分化是不够的。马克思主义有一个基本原理:生产决定分配,分配问题的根源应该到生产领域去寻找。马克思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  相似文献   

3.
研究两极分化问题,必须到生产领域中去寻找其根源及解决办法.不能撇开生产关系(首先是所有制关系)来研究两极分化.应该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的原理,来理解和对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极分化问题.应该采取措施缓和两极分化带来的社会矛盾.彻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现象是一个十分漫长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4.
研究两极分化问题,必须到生产领域中去寻找其根源及解决办法。不能撇开生产关系(首先是所有制关系)来研究两极分化。应该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的原理,来理解和对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极分化问题。应该采取措施缓和两极分化带来的社会矛盾。彻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现象是一个十分漫长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前存在的贫富差距现象是否会造成两极分化?这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它?我们应采取何种有效措施调控收入分配差距?笔者认为:收入差距拉大不等于出现了两极分化,适当的收入差距的存在,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还要注意差距的过分拉大给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因此,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有效调控收入分配差距,加快经济发展,完善政府和社会的扶贫措施,从而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关于两极分化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两极分化是建立在贫富差距拉大基础上的阶级分化。两极分化的生成与扩张需要存在商品经济、生产资料私有制、资本积累等社会经济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仍然存在两极分化的土壤和可能。防止两极分化的根本途径是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此外,还应采取其他一些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根据小平同志的南巡重要讲话,十四大报告中再一次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本质的表述,有利于排除各种糊涂观念,加深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认识。由于过去在社会主义本质上认识不明确,曾将社会主义一些既定的现象作为社会主义本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除了占主导地位的按劳分配外,还存在非按劳分配方式,即便是在公有制范围内,涉及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也还有财政补贴、集体福利等非按劳分配因素。那么在按劳分配的范围内,是否也存在非按劳分配因素?我认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中也可能会包含一定的非劳因素。这种与商品经济相联系的按劳分配中的非劳因素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按劳分配从而社会经济的影响如何,以及怎样克服其消极影响,这些就是本文试图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促进了世界范围内资源的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全球性贫富两极分化.贫富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可以从生产力、国民经济组织及其规则和国际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三个角度进行考察.这种现象虽然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机会,但同时也给这些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而婚姻制度是家庭建立的制度基础。由于各种原因,未办理婚姻登记而以夫妻的名义在一起生活的现象,在我国社会中还一定范围内存在。我国现行的《婚姻法》对此问题没有规定,造成了许多纠纷的解决缺乏法律依据。应完善我国的事实婚姻制度,以完善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婚姻家庭制度。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认为平等的观念不是永恒的公理,而是一个运动着的历史范畴,这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方法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历史把握,也是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现实体现,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促进人的发展,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平等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2.
公平和效率是社会主义的两大价值目标,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和首选目标。没有公平就没有社会主义,更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实现。以公平促效率是中国现代化的理性选择。我们应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公平,避免贫富悬殊过大和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3.
坚持在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在总结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科学概括,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必备的物质基础,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手段,第一次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创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最早提出了和谐社会的理论,并最早进行了和谐社会的实践。21世纪和谐社会要由空想变成现实,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性质,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第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使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第三,缩小而不是继续扩大已经存在的贫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先富真正地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5.
西方资本主义市场制度由早期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竞争演变为有政府干预的市场竞争,分配领域也由人们之间经济福利水平的两极分化演变为经济福利水平的均等化。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既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影响,也是经济效率的需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正确认识这种变化趋势对于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治经济条件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建立条件相差甚远,这就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含义和基本特征方面并不等同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不仅如此,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所属的历史阶段、适用范围以及对应的经济、政治、精神文化领域三方面来看,二者皆有区别。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市场经济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同义语出现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社会主义的理论家和实践家也无一例外地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产生这种认识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和发展的前期,市场经济作为人类社会的经济运行机制还处于完全自发式发展的阶段,两极分化成为市场经济自发运行的必然结果。因此,以消灭两极分化为重要目标的社会主义必然会坚决排斥市场经济。随着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人类社会实现了对社会化生产方式的一定程度的总体性支配和控制,市场经济逐渐向自觉式发展阶段转化,市场经济也就具备了成为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产力跨越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实践的要求。生产力能够跨越发展吗 ?唯物史观包括不包括生产力跨越发展的理论 ?在实践上如何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一问题 :一是从理论上探讨了唯物史观理论中生产力跨越发展的问题 ;二是依据人类的历史实证地考察了人类历史上生产力跨越发展的一些典型过程 ;三是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分析了我国生产力跨越发展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怎样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历史性难题,邓小平同志正是在破解这些难题过程中,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