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祚昌先生是我国美国史研究的奠基者之一,也是我国研究杰斐逊的第一人。然而,他离开我们而去已经一周年了一。本文通过评介不久前出版的两卷本《杰斐逊全传》,集中阐述刘先生竭尽心智探索杰斐逊民主思想和实践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李丹  任东来 《学术界》2012,(1):226-230,289
约翰·马歇尔大法官和杰斐逊总统都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但两人在担任联邦政府公职期间却一直冲突不断,尤其体现在“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弹劾蔡斯事件以及“伯尔叛国案”中.在这些冲突中二人的孰是孰非,是中外史学家的热门话题,论者往往依据个人偏好而有失公正.通过对刘祚昌先生晚年大作《杰斐逊全传》中马歇尔与杰斐逊关系的分析,本文试图更公正地评价二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托马斯.杰斐逊是分权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呈现出"立体制衡"的特点。这种近似完美的思想之所以为世人所瞩目,为很多政治家和思想家所推崇,是因为其有着产生和存在的坚实理论前提——自然权利学说、人性论和公共权力观。  相似文献   

4.
托马斯·杰斐逊是美国第三任总统。一天,他带着孙子在自家的农场路上散步,干活的农民见了,取下帽子向他们鞠躬致敬,杰斐逊立刻摘下帽子,以深鞠躬回敬。  相似文献   

5.
试论美国建国初期汉密尔顿与杰斐逊建国方略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89年4月,著名的军事帅统乔治·华盛顿在纽约华尔街宣誓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①从而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联邦政府正式成立.华盛顿初任总统,内政外交头绪纷繁,但他以其容忍与务实精神任命了四个具有两派观点的人组成第一届内阁.这四人是: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陆军部长亨利·诺克斯,国务卿托马期·杰斐逊和司法部长埃德豪·伦道夫.前两者属联邦派,后两者属反联邦派.当时新成立的联邦政府面临着一个重大抉择:年轻的美利坚合众国将向什么方向发展?由此引发了美国建国期的一个重大事件:建国方略之争,即以何种方式建设这个新国家.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派主张美国应该走工业化国家的道路,建立中央集权制的联邦国家.以杰斐逊为首的反联邦派或日民主派则主张走农业化的道路,主张把美国建设成为独立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的自由、民主的理想社会.由于华盛顿的调解和倾向,这场论战的结果是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派取得了胜利.毫无疑问这场论战对美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美国成为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基础.本文拟对这场论战作一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6.
华盛顿广场的杰斐逊纪念馆大厦年久失修。建筑物表面斑驳陆离,后来还出现裂痕。政府虽然采取了很多措施.但仍无法遏制,于是派专家调查原因。  相似文献   

7.
19世纪初期的杰斐逊时代是美国诸多传统成型并得到巩固的时期,社会争论甚为激烈。这些争论不仅引证美欧经典思想,而且涉及中国的文化象征孔子。孔子主要发挥着三大功能。第一,在杰斐逊重视革命传统的背景之下,孔子不仅证明革命理想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也是人们用以判断为政者是否符合革命原则要求的重要参照。第二,孔子反证了自闭国门和反商政策的错误,为主张美国应走工商业道路的人营造了声势。第三,孔子以其所谓的宗教身份和宗教地位,证明社会需要宗教,但政府不应偏袒特定信仰体系,乃政教分离舆论的支撑点之一。孔子置身这些争论,不但事关美国的社会文化,更是近代以前中美文化交流的关键见证。  相似文献   

8.
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杰斐逊,对这部自己煞费苦心的作品格外满意和自豪。 实事求是地说,《独立宣言》确是一鸣惊人之作。因此,当议会在听取委员会报告后,让他修改《独立宣言》草案时,他心烦意乱。为了安慰他,富兰克林讲了下面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在1789年美国联邦司法体制初创时,最高法院大法官人数为六人,杰斐逊时期增加到七人,林肯时期扩至十人,约翰逊时期被减少为七人,格兰特时期最终固定为九人,罗斯福新政时期一度计划增加到十五人.大法官人数的变化反复,影响了最高法院的司法倾向和司法实践,体现了美国党派和部门政治在司法领域的延续和反映,也折射出了最高法院的政治特征.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末19世纪初,文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引起了欧美思想界的重视。法国的卢梭、狄德罗,美国的富兰克林、杰斐逊等首先提出了文明与道德冲突理论。这一理论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西方对权力制约思想的探索,始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经过中世纪时期的曲折发展,至近代洛克、孟德斯鸠等人达到巅峰。美国的杰斐逊、汉密尔顿等人对这一思想又作了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杰斐逊身上有五组矛盾: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激进思想与稳健作风、崇高抱负与实干精神、退隐思想与出仕思想、贵族地位与民主事业。这些矛盾在他身上辩证地统一为:既向往古朴的农业理想国,又能在严峻的现实面前放弃以农立国的主张而容许发展资本主义工业;既有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又能在具体问题上持稳健态度;既有为人民谋求自由、幸福的宏伟抱负,又能踏实地从事艰苦的、琐碎的、实际的工作;既基于社会责任感投身于革命和政治,又能适时地急流勇退、弃官归隐;虽然出身于奴隶主贵族,但能背叛自己的阶级而献身于革命和民主事业。这一切,便构成了杰斐逊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教师被世人喻为春蚕、蜡烛、人梯,在这些褒奖的"词汇"里面,人们更多地强调的是教师所具有的奉献角色,却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平凡人的需要和获得.从人性发展,人人平等的角度来讲这是不适当的,也是不公允的.教师作为人类一员,在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也理应追求幸福,这既是教师继续为社会作贡献的保证,也是天赋的人权.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就宣称:"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自明的,即所有的人天生平等,上帝赋予了他们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而人的生命、自由与幸福是生活的重要内容,高质量的生活也正是对人的生命、自由与幸福的关照,可见,追求幸福是教师一项不可剥夺的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14.
倪昕 《理论界》2008,(10):126-127
美国在立国之初展开了关于美国发展的两条道路的争论——即美国是走杰斐逊主张的农业立国道路还是走汉密尔顿主张的工商立国道路。立国道路之争虽然没有使美国马上实行汉密尔顿的工商立国,但是深化了美国人对现代化的认识。当美国发展工业的条件具备时,美国成为现代化的追赶者和模仿者,并在后来成为领先者。美国立国之初关于两条道路的争论为美国的现代化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美国建国初期的历史进程,违背开国元勋们普遍厌恶党争的主观意愿,出现了两个全国性政党,即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党和以杰斐逊为领袖的民主共和党的对立。 1789—1816年间,两大政党围绕着国家的内外政策进行尖锐斗争,为争夺总统职位和国会控制权展开激烈角逐,形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党争。这次党争对美国未来历史发展有着深刻影响。对这个时期两党斗争的一些重大问题加以分析,作出恰当的历史评价,是美国政党研究中的一个必要和有益的课题。本文试就第一次党争时期进步与保守、成功与失败等问题陈述已见,权作一则读史心得。  相似文献   

16.
托马斯·杰斐逊是18—19世纪美国民主政治家,也是杰出的教育思想家。他的民主政治学说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信奉宗教信仰自由,主张国家实行政教分离。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反对和防止暴政。能够达到这一目的的唯一途径,在他看来,只有通过普及和推广教育。因此,民主性堪称杰斐逊教育思想中最引人注目的闪光点。他的这一教育思想也为19世纪中期以后美国公共教育运动及其后美国教育的现代化指明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近代人民主权论的理论基础是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起源于古希腊思想家普罗塔哥拉、安提丰、伊壁鸩鲁等人,经2000多年的演变,到近代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人民主权论。格老秀士、霍布士、斯宾诺莎是其奠基人和倡导者,卢梭是其集大成者和杰出代表,潘恩和杰斐逊是其实践者。人民主权论是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战胜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是资产阶级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理论依据。深入研究近代人民主权论,汲取其合理的思想,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扬光大,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8.
独立革命和宪法历来是美国史学界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拟集中评述一下战后这两个问题的史学发展状况。 (一) 战后,美国有关独立革命及宪法的文献史料整理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重要政治活动家的文献被大量出版发行。由L·H·巴特菲尔德主持的约翰·亚当斯文献,在八十年代初已出了二十卷之多。博伊德在近三十年来一直编辑杰斐逊文献集,到1974年已出了十九卷。H·C·赛雷特主编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文献到1977年已出了25卷。本杰明·富兰克:林文献集由W.B·威尔科克斯整理,1976年已出了20卷。R·A·拉特兰编的麦迪逊文献集1977年已出了十一卷。1976年庆祝美国独立革命二百周年时,国会图书馆出版了十卷《代表致国会信件集》(计划出二十五卷),该集共有20500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变迁,美国的对外政策不断发生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因为它所依赖的政治文化基础是相对稳定的。美国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新教理念、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实用主义等,尽管这四者各自具体的起源、功能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其基本价值观是内在统一的。它们对美国外交思想史上的汉密尔顿主义、杰斐逊主义、杰克逊主义和威尔逊主义等四大思想流派都产生了基础性影响作用,而相对来说,威尔逊主义从美国政治文化中汲取了更多的养分,因此它在美国对外政策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编辑学研究真正开始起步是20世纪80年代.《河南大学学报》1985年创设的“编辑学研究”栏目,真实地记录了我国编辑学从无到有、编辑学研究由浅入深的发展历程.对其栏目嬗变历程与发文状况进行探讨,可以发现:我国编辑学研究具有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曲折发展的现实特点;编辑学研究的拓展进路是:加大编辑史的研究力度,增加国内外相关学科的研究内容,继续深入研究编辑实践和编辑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