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区域经济发展和运行状况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从流域经济的角度,分析区域经济发展运动过程,探讨其内在的微观运行机制,从动态的角度把握区域经济运行规律,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尤其是流域经济的综合开发利用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关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现实与未来的经济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区域之间的经济竞争。一个国家和地区要想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立足和发展,必须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区域协作。本文从分析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背景入手,就构建泛珠三角区域的意义、制约发展的因素和推动发展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再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再选择□黄志刚选择什么样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从表面上看,只影响各区域的经济发展,但从本质上看,它将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益能否在最佳状态下发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时间的函数,不同的经...  相似文献   

4.
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上,理论界长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其二是区域非均衡增长战略。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是手段,均衡发展是最终目标。通常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实施不均衡发展战略是被视为促使经济快速发展的最有效途径。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实施经历了从区域低水平均衡发展战略到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再到区域均衡发展战略的一系列转变过程。当前,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方针,促进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协调发展,这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缩小区域经济差别,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但其进一步发展却面临"行政区行政"的层层阻力。化解行政区行政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矛盾的根本途径不在于行政区划的调整,而在于区域内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因为行政区经济的产生不在于行政区划本身,而在于行政区的"行政"。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质上是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与其相应的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是区域政治协同发展,区域政治协同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从现状来看,实现我国区域政治协同发展,必须创新区域行政立法方式、建立区域行政管理机构、建立和完善区域地方政府间行政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6.
依据国情即根据事实来建构理论,这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建国以来,党和国家的三代领导人,从我国国情出发,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同问题,分别创立了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即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这些理论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经济和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两大基石。笔者从大庆市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通过分析大庆市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得出大庆市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并且针对大庆市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促进南北方区域协调发展对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从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来看,共同富裕是推动南北方区域协调发展的终极目标,而南北方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必要手段。然而囿于发展基础、资源禀赋、经济体制改革、科技创新驱动和开放型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南北方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日益凸显,致使改革发展成果难以惠及全体人民。在共同富裕目标牵引下,未来应遵循推进“放管服”改革进程、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从单维发展转为多维发展,从独立发展转为联动发展,着力构筑南北方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李延军  金浩 《河北学刊》2007,27(2):243-246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发达的金融业是一个区城经济体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助推器。本文从金融体系功能的角度探讨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依托金融发展和区域经济理论,分析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机制,并针对金融业近年来的变化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结构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琤 《社会科学》2006,(9):45-53
中国区域金融结构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区域资本形成机制的差异导致同样的投入率在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率不同;从金融结构差异来看,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呈现出典型的“金融二元结构”;从投融资方式的区域差异来看,西部地区的融资结构失衡是西部长期发展滞后的关键;金融制度安排的“东部偏向”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区域经济理论是建国以来邓小平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历史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是加快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指南。非均衡发展的战略构想 ,先沿海后内地的战略布署 ,以及正确处理东西部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是这一理论的主要内涵。江泽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是邓小平区域经济理论的继承与丰富。目前 ,我国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是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从不平衡到平衡发展战略构想的必然实践。这一理论 ,不仅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而且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这表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尤其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枢纽,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因此,基于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迎来新机遇与新挑战;从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战略深度融合、新型机制体系、共同富裕四个层次诠释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取向;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四环节入手,提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促共同富裕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3.
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及其优势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是一种在社会劳动和地域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自身特点的地域经济综合体。它是在长期的物质产品生产过程中,由于地理、历史、民族文化、社会宗教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面形成的特色经济区。从其形成的历史渊源和形成基础上分析,区域经济具有绝对经济优势和比较经济优势,以及由资源所决定的产业结构单一性和资源依赖性等特点,而这正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其发展的障碍。充分利用区域经济优势,克服劣势,关系到区域经济快速跳跃式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郭勇 《湖南社会科学》2007,1(2):103-106
非正规金融是欠发达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本文以中部农业地市益阳为例,从实证的角度界定了非正规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区域经济增长,欠发达区域经济增长越快,非正规金融越活跃。结论是:在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中,应高度重视和促进非正规金融的稳定发展,以此推动区域金融生态改善,并最终提高金融效率。  相似文献   

15.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与法律制度安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经济整合将成为推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支柱力量之一。而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无疑则是推动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试验田”。从法治的视角来审视中国当前的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不难发现该区域经济合作同国内其他区域经济合作别无二致,客观上都已经并且必将日益严重地受制于众多非法治因素的困扰。为了切实解决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难免出现的种种法律抑制问题,必须从法治建设上入手,通过法律手段来建立跨行政区的有效合作机制,以确保泛珠三角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思考权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各地区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关系的矛盾性和不协调性也日益突出。如何从发展战略角度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关系,在理论与实践上还...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与交通条件的改善,区域生产要素的组合半径已大大突破行政区划空间,过去依照行政级别来确认和培育区域经济中心的做法已越来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障碍,特别是在省域经济发展中,这种问题尤为突出.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经济发展格局要从行政区域向经济区域转化,而区域经济要赢得更大的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行政区域与经济区域的关系,从整体规划的高度来审视和制定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从而融入范围更大、层次更高的经济发展区域中去.  相似文献   

18.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江泽民不断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发展邓小平理论。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想 ,是在科学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特点的基础上而提出来的 ,是对邓小平区域经济的丰富和发展 ,并首次提出和使用“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范畴。从党的十四大到十五大 ,从国家的“八五”计划到“十五”计划 ,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想。其提出的通过“帮助”和“扶持”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更具有独特性。一、中央帮地方 ,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区…  相似文献   

19.
区域传递理论的起源与发展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传递理论的发展大致经过了“增长极”的提出、经济增长在区域间传递的效应分析、区域间要素传递的分析等三个阶段。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的有效传递 ;从区域传递角度 ,探讨市场作用与政府干预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耦合机制 ;对转轨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区域传递机制的系统研究 ,是实现西部开发和全面小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利用核密度函数(Kernel Density Distribution)考察我国区域经济分化模式,并利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对我国经济增长进行要素贡献分解。结果发现,我国不仅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而且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呈现从尖峰形到宽峰形再到双峰形的变化模式。经济增长要素贡献分解结果显示,物质资本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而产权制度和贸易因素是区域经济不平衡和分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