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
李立平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88-91
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新世纪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所有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民族素质的竞争。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正在调整教育发展战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关心和支持。由于师范专科学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调整教育发展战略,从“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师范专科学校应该如何实施 相似文献
2.
王志芳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3):64-66
工科院校的课程设置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把自然科学课程与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应进一步拓宽对专业的适用口径,强化基础教育,淡化专业方向,提高学生对职业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构建多样化课程体系结构,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余国政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5(12):137-139
大学生是自由的、具有创造性的生活主体.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就是要营造一种自由的、创造性的生活领域.文章从建构大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大学生的社会性、培育大学生的道德伦理性、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趣等四方面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主体性价值取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论美术教育的功能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莹 《今日湖北(理论)》2007,(7)
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发展学生感知能力,促进个性发展。美术活动以创造活动体现个体的自身价值,通过运用各种实践活动,培养精益求精、不怕困难的精神和自信心、独立性。通过欣赏活动开拓文化视野,提高审美感受力和判断力,培养人文精神。因此,美术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美术学科优越的条件,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面向新世纪 构建农林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光芒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55-58
汉语、文学、艺术、历史类课程对提高农林院校本科生的整体素质具有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四类课程的课程体系自身需要改革。必须着眼于 2 1世纪农业和农村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及其对农林本科生的要求 ,对汉语、文学、艺术、历史类课程进行系统改革 ,以培养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 ,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与积极引导相结合 ,教学目标统一化与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多样化相结合 ,构建既符合学科特点 ,又满足培养目标需要的多层次、多类型、有梯度的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程洪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1)
作者提出了改革导言课的观点,即从世界史的教学内容的更新入手,强化导言课的教学,设置总导言课和分导言课。使学生通过导言课的学习,达到对世界史课程较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许雅玲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71-72
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当前师专图书馆的现状还不能满足信息素质教育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师专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必须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师专音乐教育专业要在教育观念、课程构建、成绩考核三方面加以改革,以培养合格的基础音乐师资。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力学课程的现状,及国外力学课程的发展趋势.介绍了沈阳建筑工程学院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力学系列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情况.通过试点班与常规班的教学对比,总结出力学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和未来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阐明了"课程体系"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分析了现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专业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不准确、教材规划缺乏统一性、实践课和选修课所占的比重不足等问题。并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规划、课程实施、教学和课程评价体系几个方面深入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中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迎接21世纪全球性的挑战,适应基础教育的两个转变,必须构建新的师专课程体系。要以优化的课程结构,良好的运行机制,强化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整体目标方面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12.
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工科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促进工科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课程设置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对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内外著名理工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在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文化素质方面的一些特点和共性。结合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情,确立了工科院校设置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三个原则,并依据这些原则深入研究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及其组成结构。 相似文献
13.
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平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1):76-79
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由此,应将文、史、哲、艺等人文社科系统、广博的知识通过设置各类相关课程贯穿于整个课内、外教学过程,融合、渗透到一切教育活动中,形成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显性和隐性课程较完善的体系,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与设计,才能切实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14.
应用型人才人文素质教育重点课程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柏刚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142-144
从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出发 ,分析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指出培养应用型人才人文素质的重要性 ;并以人文学科的研究范畴为依托 ,构建六大类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同时对课程类型、课程实施的方式和学时比例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张君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
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新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涉及到许多理论问题,其中重新思考“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恒久命题,并兼顾人的性质、社会的性质、知识的性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是最基本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6.
阳华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00-102
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是促进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关键,德育课程体系是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鲜有系统研究构建中高职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因而对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背景下构建德育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基本思路以及基本内容和评价模式进行系统研究,能为构建中高职衔接德育课程体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细介绍了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素质教育实践及所取得的初步成果,通过事实充分说明了教学改革在增强学生适应力和竞争力方面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系统观的角度出发,以物质、制度、技术视角,探讨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基本结构、具体的构成要素以及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与运作机理,防止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碎片化倾向。通过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以期有效地提升理工科专业为主独立学院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9.
崔钢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2):27-31
大学生素质教育呼唤人文素质教育的回归 ,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有其必然性 ,课程体系的改革应适应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途径探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于立军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
人文素质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人文精神又是国民文化素质的核心内容。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薄弱现状,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具有多层次和多方面,构建课程体系是其基础性的工作。辽东学院如何实施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如何构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