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族"太古风致"哲学思想主要由原始的神话巫术、崇尚自然的生存哲学、"诚信为王"的处世哲学、大同社会理想等构成。由于海南岛孤悬海外,加上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民族歧视政策,使其文化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的原始状态,但"人之初,性本善"的本色犹存,当儒学来到海南便受到黎人的追捧,儒学也在海南大放光芒。对黎族"太古风致"哲学思想的探讨有助于我们了解哲学的生成与演变逻辑,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  相似文献   

2.
试从地名探讨海南岛“临高人”的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海南岛“临高人”的源流问题,众说纷纭。我在《海南岛的地名与民族迁移关涉考》中谈到:“临高人”的远古祖先是操壮侗语族语言民族的另一支,从沿海进入海南岛的时向比黎族晚,进入海南以后,从北部沿海向南推进,沿东部海岸已达海岛的南端。到达海南岛以前“临高人”先民在沿海大陆的活动怎样,源流如何?本文试用地名加以探讨,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并以就正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是我国南方的一个大岛,风景秀丽,气候温和,雨量充足,物产资源十分丰富。世居海南岛的黎族兄弟,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他们刚直勇敢,有顽强的意志,富于斗争精神,世世代代在祖国南疆土地上射猎、捕捞、纺织、耕耘。长期以来,在和汉族以及其他民族人民的共同劳动下,把海南岛从原始荒芜的岛屿开拓成为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并在共同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4.
黎族是文身习俗传承时间最为长久,也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之一。本文首先对黎族文身的传承历史和遗存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然后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文化隔离、原始宗教信仰、传统习惯和思想观念等视角出发,深刻剖析了黎族文身长期留存传承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在原始时期的早期社会组织、家族的起源、形态和发展等问题,中外学者历来看法不一,各持己见,至今尚未彻底解决。本文仅就海南岛黎族在文化遗存上的一些遗迹,说明黎族的父系氏族制是由母系氏族制发展而来,兼及黎族的母系氏族制向父系氏族制过渡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广东海南岛五指山区的黎族,由于交通闭塞,特别是历代反动派实行民族压迫制度,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长期处于“结绳记事,刻木为契”的原始状态,古代母权制的种种遗风一直延续到本世纪的中叶。现就黎族人民生产、生活上的风习,结合民间传说和汉文古籍中有限的记载,作一简略介绍,并藉此说明黎族和一切文明民族一样,历史上也曾经历过母系氏族社会。  相似文献   

7.
民主改革时,五指山区的黎族社会被认定处于原始父系氏族公社解体阶段。但大量的史料表明,宋代海南岛边缘地带的黎族封建化程度已相当深,这说明古代黎族地区社会形态差异相当大,本文试图对宋代黎族地区社会形态进行剖析,以求得到指正。一列宁指出:“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有最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生产力发展状况对社会经济形态性质有着决定作用。宋代黎族地区已零星地使用铁器。苏氏父子在咏黎族地区农事活动的诗中常有“鉏”、  相似文献   

8.
黎族是海南岛的原住民族,在开发和建设海南岛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织锦文化。黎族妇女通过弹、纺、染、织、绣等纺织技艺,织造出丰富多彩的织绣品,不但满足了黎族人民衣饰和美化生活的需要,而且为我国棉纺织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黎源新探     
海南岛上有丰富的考古文化遗存 ,证明这里很早就有人类的活动 ,根据文献及华南地区古代百越各支系活动的情况 ,黎族先民是海南岛上的最早居民 ,与古越人有密切关系。随着中央王朝对这里统治的加强及其他民族踏上海岛 ,黎族文化也获得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黎族妇女文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族妇女的文身是黎族母系氏族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习俗,它反映了黎族女性原始的一种审美观念和宗教意识,曾在黎族社会里广泛流行。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文明的发达,这种风俗逐渐消失。然而,文身图案作为一种原始艺术,一种民族文化,是记载人类历史和民族历史的宝贵资料,应当认真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海南黎族的宗教信仰,以本民族的传统宗教即原始宗教为主,具有民族特点,它反映了黎族的自然环境和生产特点,反映了黎族居住的地域特征和生活方式。宗教与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黎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带动其朴素哲学思想的产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2.
聚居在海南岛的黎族,有八十一万人。黎族有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妇女文身是其中的一种。这种损害妇女容貌的习俗,在解放后不久已被革除。但是它作为黎族历史上的一种文化习俗,对于民族学研究颇有参考价值,所以笔者将在本民族中耳闻目睹到的有关情况向读者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13.
黎族作为海南岛的世居民族,具有独特的家屋模式和社会结构特征。文章借鉴"中间派群岛"家屋社会建构模式理论,通过对黎族家屋及其三角灶的文化象征、家屋与亲属关系以及家屋在社会交往中所建立的网络关系三个方面的讨论,提出黎族是以家族长为向心力的"中心型"家屋社会,在与家族关系并重的横向社会延续中,以好客习俗与互惠机制发展出由家屋到家族外的圈层结构和多种互惠形式并存的内在整合机制,进而实现了无文字黎族特有的家屋社会秩序及其文化延续,展现出海南黎族家屋社会的文化独特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现存的海南岛五指山区黎族“刻木记事”实物和有关民族学文献资料的分析 ,比较全面地探讨了黎族社会中现在业已消失了的“刻木记事”习俗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浅谈海南岛黎族妇女民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黎族妇女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其服饰和面饰首妆文化、婚俗文化、纹身文化、传统礼节和娱乐文化,以及生产生活民俗,无不浸透着浓郁的民族特色,体现了黎族妇女的民族信仰、审美意识和思想感情,有着十分深厚的民族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16.
黎族现有742,112人(据1982年人口普查的统计数),主要聚居在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通什市以及保亭、乐东、东方、琼中、白沙、陵水、昌江、崖县等县,此外,还有少量分散在海南其他各县与汉、回等族杂居。黎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富有反抗斗争的民族之一。黎族人民为了摆脱封建统治阶级  相似文献   

17.
海南黎族的来源问题曾是学术界长期探讨、争论而又一直未有定论的问题。综观建国前后学术界的见解,对海南黎族的来源主要有两种观点,即古越族说和南洋古代民族说。笔者以人类学的观点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后认为:海南黎族的来源既非纯由古越族发展而来,亦非由南洋古代民族迁徙而来,而是由海南岛上的远古土著居民为主体,兼融古代骆越人、南越人、壮人和汉人等民族成员的成份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8.
黎锦作为海南黎族的传统工艺,凝聚了黎族独特的文化精髓,承载了黎族历史文化的发展,体现了黎族女性的创造力和艺术审美,是海南黎族文化的典型代表。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开始越来越注重民族地域元素和符号的使用;而当前海南正致力于打造国际旅游岛。在新形势下,极具民族地域特色的黎锦更应将其民族文化发挥到极致,充分发掘其极具价值和审美的民族元素、形象符号,不断创新,创造性的应用,才能在现代化社会中生生不息,永葆活力。  相似文献   

19.
黎族是我省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海南岛黎族苗族自治州的白沙、保亭、乐东、琼中、昌江、东方、陵水、三亚和通什市境内,也有散居在自治州毗邻各县的一些地方,因此,黎族民歌的分布也主要在以上地区。黎族和我国其他的兄弟民族一样,擅长歌舞。他们的民歌有着丰富深刻的感情和优美动人的曲调。黎族民歌直接反映了黎族人民生活各方面的丰富内容,它产生在黎族人民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是黎族人民天才的集体创作。表现手法朴实形象,风趣诙谐的黎族民歌,是我国各族民歌百花园中绚丽夺目的一枝。黎族是由“黎”、“杞”、“侾”、“本地”“美孚”等几个支系构成的,由于他们各个支系之间的居住环境、风俗习惯、语言等等的差异,形成了黎族民歌多姿多彩的风格。  相似文献   

20.
黎族图腾崇拜与黎族传统体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黎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它经历了原始社会发展的阶段,有着一种信仰体系,即对图腾的崇拜与对美的追求。这种图腾崇拜的遗迹,至今仍然表现在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顽强地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性格和审美心理。黎族的民间传统体育产生于黎族人特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环境中,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特别是舞蹈和竞技都呈现出图腾崇拜的痕迹,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