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四新  Zhu Yuan 《孔学堂》2023,(2):35-44+137-146
子思子哲学是先秦儒家哲学的重要阶段。竹书《五行》以成德为主题,并在德之行的基础上子思子区分了“五行和”与“四行和”的两种道德境界,指明“为一”“慎独”是君子“为德”“为善”的工夫。孟子反省、深化和发展了《五行》思想,他所提出的人性善观念为四行成德提供了内在之“善”的本源。孟子又区分了君子和圣人的两种人格,并强调了四行为善说的重要性。在性善说和新四行说的基础上,孟子将子思子的忧思之心转变为四端之心,并以“尽心”为根本工夫。孟子对于《中庸》思想有所取舍,他放弃了慎独说和中和说,而选取了中庸说和诚身说。从宋明儒学来看,《中庸》的思想价值集中在中和说和诚身说上。从《缁衣》等篇的书写体例来看,子思子构造了一个二帝三王相承继及孔子传之的新王道说。孟子的王道论是先秦儒家王道论的高峰。此外,根据安大简《仲尼曰》,“慎独”本是孔子之学,其本义很可能同于《五行》的“慎独”观念;曾子和子思子不过传述和推阐了孔子的“慎独”说。  相似文献   

2.
刘宗周小考     
刘宗周,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于1578年,卒于1645年,他出身贫寒,万历年中进士,官至南京左都御史,因直言敢谏,为阉党排斥,从事教育工作。南明政权覆灭后,绝食而终,享年68岁。他学识渊博,兼通经史,批判朱、王理学,创导证人之意、慎独立说和实践躬行的作风,开创了蕺山学派。兹就刘宗周的身世、讲学场所、殉义之地和墓葬,作些考证,以飨学者。一、名字刘宗周,字起东(一作启东),初名宪章,宗周又其字也,童子试时,纳卷者误以字为名,遂以宗周进学(据刘汋:《年谱》及《录遗》以下简称《年谱》《刘子全书》卷40,以下简称《全书》)父刘坡,字秦台,殁五月而宗周始生,故宗周念“生不见父,坐郁郁,渐成赢疾,隐居乡里三十余年,无日不以先人为念  相似文献   

3.
常新 《唐都学刊》2012,28(6):23-27,41
工夫与本体问题是宋明儒学的显题,李二曲承袭阳明"合本体工夫而一"之说,强调二者的统一性,其"格物致知"说与"慎独"说都是基于"致良知"、"止于至善"的为学工夫,其"格物致知"同阳明一样是一种向内的意向性活动,通过对先验良知的情感体验,进而达到"穷理"的道德境界。他对"独"的理解更接近《中庸》的原意,其"慎独"的工夫论强调了实践与行动的重要性,对于晚明以来王学末流的学风具有一定的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宗周(公元1578—1645年)是明末著名的儒学大师。他所创建的蕺山学派是一个很有影响的学派。这个学派的中坚人物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都是刘宗周的学生,他们对明末清初早期启蒙思想的兴起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刘宗周学问渊博、气节高尚,素为当时和后世学者所称道。刘宗周的思想学说,有唯物主义的光采,也有主观唯心主义的阴霾。他的一生,在政治上因关心国事、刚直敢言、抨击腐败  相似文献   

5.
刘宗周是明代王学的殿军,其哲学思想大致可以归源于王阳明。王阳明曾对意志与理智的关系作了考察。他强调意志的作用,但又肯定了普遍的理智对意志的制约。在王门后学中,泰州学派着重发挥了王阳明注重意志作用的思想,并由此提出了“造命却由我”,“意为心之主宰”的命题,把自我之意的作用夸大到无以复加的地位,从而走向了唯意志论。刘宗周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泰州学派的局限,并试图通过对意(意志)知(理智)等关系的重新规定,以纠泰州学派片面突出意志作用之偏。刘宗周对意的考察,客观上构成了中国哲学(特别是王学)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这一点,刘宗周的弟子黄宗羲已注意到了:“先师(刘宗周—引者)所以异于诸儒者,正在于意”。(引自《年谱》卷中)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引起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张九成的理学思想是二程理学与陆九渊心学之间的中间环节。朱熹说:“上蔡之说一转而为张子韶,子韶一转而为陆子静。”(《宋元学案》卷廿四《上蔡学案》)如果不是从学说的师承关系,而是从思想的逻辑发展上来说,确实是这样的。故张九成的思想虽甚简略,但在宋代理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却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思想》一书的出版,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发掘和整理、探索和研究以及坚持和发展马克国主义并用之来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于马克思主义系统思想的专著,目前几乎是空白。1976年苏联哲学家库兹明出版过《马克思理论和方法论中的系统性原则》一书,主要阐述马克思个人学说中蕴含的系统观念以及马克思运用系统原则所作的理论贡献。库兹明的工作无疑是个有益的开端,他留下工作也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思想》一书的编纂者企图去完善和深比的。乌杰在1988年出版的《系统辩证论》一书中就明确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辩证法实际上是“开拓了系统思想的新时期”,他们“在自己的著作中,多次从哲学的高度来明确使用系统概念和系统思想”。乌杰将马克思和恩格斯系统思想的哲学表述方式分为四个方面:(一)相互联系的宇宙体系;(二)系统整体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8.
朱熹提出“理一分殊”学说。他将精神本体的“理一”凝固化,在此前提下,讲“分殊”、“铢分毫析”。对此,王阳明道:“辨析日详,然亦日就支离决裂,旋复湮晦。”(《朱子晚年定论序》、《全书》卷七),“析理亦精,学益支离。”(《别湛甘泉序》、《全书》卷七)王阳明强调的是:“一”、“主一”、“合一”、“理一而已”(《传习录中·答罗整庵少宰书》)、“道一而已”(《传习录》下)。但是,王阳明并没有将“理一”凝固化,而是将它了解为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9.
陈确(1604—1677)字乾初,浙江海宁人,曾受业于江南名儒刘宗周。他是明末清初一位进步的思想家,公开站出来否定《大学》,怀疑《中庸》,同官方所倡导的宋明理学唱反调,还从实际出发,反对鬼神迷信和节烈,厚葬,宣传了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这些举动招来的是非难与攻击,但他没有折服,晚年得“风疾”,病困十余年而卒。陈确的主要著作有《大学辨》、《瞽言》、《葬书》等,过去在社会中流传很少。性理哲学思想是陈确思想中较有特色的一部分,故专门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有一部先秦古籍《鹖冠子》,过去被许多人判为伪书,长期不受重视。各种思想史哲学史著作都不提它,也无人具体分析研究其学说内容。近年来,随着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及乙本卷前四篇黄老学佚书(以下简称《黄老帛书》)的出土和发表,《鹖冠子》的伪书说再次受到挑战,它的学术价值引起了少数专家的注意。如侯外庐先生主编的《中国思想史纲》肯定《鹖冠子》是“传世古籍”,张岱年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认为“今本《鹖冠子》不完全是伪书,也不完全是真书”,惜乎语焉不详,未能发明指意。学术界仍来引起普遍重视,也无人作出有说服力的考辨。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出今本《鹖冠子》既非伪书亦非原书的新考证,并对它的作者、时代和学派倾向、学说特点等问题作一简析,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一、拟于1988年5月3日下午2时,邀请中国人民大学何东教授给我会在兰会员做一次关于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教研中一些问题的报告(地点:省委党校第2教室)。 二、定于1988年下半年,召开一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讨论会(重点讨论建国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政策,以及“左”倾思想的历史教训等)暨省党史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并选举第三届理事会。  相似文献   

12.
游戏规则     
吴增的《性情中人》(1988年7月4日《今晚报》第14版)赞美保持独立个性的“自我”,不喜欢丧失个性的“泛我”,说得不错,我很赞成。然而话又说回来,在咱们中国,从古到今,凡保持个性的性情中人,情况都不妙。要是保持个小情小性,爱个猫啊狗啊什么的,倒是不碍大事;假如保持的是大清大性,十有八九要倒霉。像陶渊明,是个性情中人吧,放着县太爷不做,非要辞官回家种地。刚回来的时候“载欣载奔”,高高兴兴;没几年工夫,连遭灾害,最后于贫病交加中死去。李白,可以说是个独来独往的性情中人,以他的才华相国有余,然而只做了两年翰…  相似文献   

13.
明史《国榷》作者谈迁,浙江海宁人,生卒年月,历来有不同说法。吴晗和《辞海》都认为谈迁生于一五九三年,即明万历二十一年。(《灯下集》、《辞海》1979年版)。根据是谈迁自撰《六十自寿序》一文中写道:“癸已(一六五三年)十月癸亥朔,癸酉(十一日)抵长安(北京)。明日为揽揆之辰,周一甲子矣。”(《北游录》纪文)由一六五三年往上推六十年,当生于一五九三年。但是,这里的“周一甲子”说的是“虚岁”,而不是“周岁”。因此,谈迁出生应在一五九四年的农历十月十二日。在他的《枣林诗集》(北京图书馆手抄本)中有一首《张都督深之诞日同予甲午生赠赋》,谈迁在诗  相似文献   

14.
据1988年10月出版的荷兰《中国情报》1988年秋季号介绍,1988年9月16日至1989年1月16日,在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和历史博物馆举办为期四个月的大型展览,其命名为“中国的天地:5000年的发明与发现”展览。这次展览是由“鲁汶大学中国—欧洲学会”(China-Europe Institute of Louven University)和”弗拉芒人社会国际合作总部”(Commissariat General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f the Flemish Community)共同发起主办的。这项展览在布鲁塞尔结束后,还将移往伦敦展出。展览宗旨在于  相似文献   

15.
“古雅说”是王国维美学思想中最具理论色彩和美学价值的学说。《古雅之在美学上的位置》一文的发表,比英国克莱夫·贝尔的《艺术》的出版早六年。贝尔提出:“艺术乃是有意味的形式”。本文认为:他们的美学观点从本质上都在说明艺术的形式为什么有“意味”,但他们的角度与侧重点却不相同,一个走向形式主义,一个走向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6.
安藤昌益是十八世纪日本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政治学说具有强烈的反封建色彩。因而,他的书籍在封建专制统治的社会里,始终被视为“谋反”之作而严遭禁锢。以至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岁月中,他成了一个“被遗忘的思想家”。直到1899年日本历史学家狩野亨吉的发现,才使昌益的思想为后人所知。1949年,驻日本的联合国军司令部的加拿大政府代表赫培德·诺曼发表了《安藤昌益与日本封建社会剖析》。1950年,诺曼又出版了《被遗忘的思想家安藤昌益》(岩波书店)的日译本,对昌益作了高度的评价。这时,人们已经认识到,昌益的社会政治学说是日本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应当给予深入的研究和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C.卡斯托列迪斯是战后法国思想和政治界的重要人物。从70年代晚期始,卡斯托列迪斯开始在巴黎作为心理分析学家而工作,并任“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的教授。其著作主要有:《社会的虚幻体制》(法国,1975年;英文版,1987年)、《政治和社会著作》(2卷本,1988年,明尼苏达大学出版)。《欧洲社会科学》杂志最近为卡斯托列迪斯出版了多种语言的纪念文集。本文是《激进哲学》杂志记者对C.卡斯托列迪斯的访问记录。  相似文献   

18.
据南朝鲜《韩国经济新闻》1981年9月3日报道,南朝鲜“作家协会”最近举行有100多名会员参加的小说讨论会,讨论的主题是《文学与思想》。几个著名作家作了报告。李炳注在题为《现代小说及思想性》的报告中说:“以语言为手段的文学应当是思想的艺术。有一种倾向往往认为思想即意识形态,然而文学作品中的思想要比意识形态更宽广、更深刻、更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邓小平多次对1958年到1978年的中国历史发展作过概括性的论断: 从1958到1978年的20年里,农民和工人的收入增加很少,生活水平很低,整整20年,生产力没有多大发展。1978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250美元。(《人民日报》1985年4月15日) 从1957年至1978年,“左”的问题使中国耽误了差不多20年。中国在这一时期也有发展,但整个社会水平处于停滞状态。那段时期,农民年均现金收入60元,城市职工月均收入60元。在近20年的时间里没有变化,按照国际标准,一直处于贫困线以下。(《人民日报》1987年5月29日) 可以说,从1957年开始我们的主要错误是“左”,“文化大革命”是极左。中国社会实际上从1958年开始到1978年20年时间内,长期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国家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人民日报》1987年6月12日) 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我们犯了“左”的错误,“左”的错误持续了20年。这20年中,中国处于停滞状态,主要表现在生产力不发展,人民生活没有改善。(《人民日报》1988年6月22日)  相似文献   

20.
胡国枢同志在《龙华会及其首领张恭》一文(见《浙江学刊》1981年第2期)小说:“刘琨、盛俊与张恭以《民报》为榜样,在金华办《萃新报旬刊》,热烈宣传新思想,流传金华全府。……当时革命思想在浙中各地的传播,龙华会实起了积极作用。”但考诸实际,《萃新报》并非旬刊。中国社会科学近代史研究所藏有《萃新报》第一至四期,封面标明:“每月两册,朔望发行”,是半月刊。第一期出版于1904年6月27日(光绪三十年五月十四日),第二期出版于同年7月11日(五月廿八日),第三期出版于7月26日(六月十四日),第四期,也是最末一期未载出版日期,据金冲及同志订考,“可能出版于8月9日(阴历六月二十八日)前后”,该报之遭封禁一事,“大约在阴历七月左右”。(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