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德提出世界历史理念 ,认为自然目的性引导人类走向公民法治社会 ,只有在世界公民法制社会中人的能力才能发展完善。黑格尔进一步发展了世界历史理念 ,指出其核心是一切人的作为人的自由。德国古典哲学的“世界历史是世界法庭”的眼界 ,在全球化的今天具有不容忽视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历史发展动力问题 ,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问题。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进程来看 ,社会历史发展动力是一个“合力”。这个“合力”是一个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需要和利益、目的和手段等各种要素在内的、动态的动力系统。上述动力系统的各种要素 ,存在于动力系统结构的各个方面 ,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作用。这些要素相互作用 ,形成一个总的合力。社会的发展不是哪一个方面单独发生作用的结果 ;哪一个方面都不能独自推动社会的发展。只有这个合力 ,才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在社会历史的不同阶段上 ,这些要素所处的位置是不同的 ,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人的选择性是人的活动能动性的重要表现。在社会发展中,人的历史选择虽然受制于必然性,但同时又是人类创造历史活动的重要环节。社会规律通过人类的选择活动来实现,人类的选择活动使历史表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和曲折性。尤其是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不仅否定了机械决定论,而且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表明,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选择活动,就一定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推向更加辉煌的明天。一我们讲主体的历史选择,是以承认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客观性为前提的。马克思把社会发展理解为一个自然历史…  相似文献   

4.
从实践唯物主义来看,人的能动性活动对于历史规律具有一种"剧作者"与"剧中人"的地位;而历史规律对人的能动性活动则具有制约与确证的双重意义。现实中二者之间的一致性程度表现为人类活动的目的与活动结果的一致性发展程度。而只有在真正的社会共同体中,通过人类共同的意志、全面而自由地支配人类自身本质力量,才能够真正实现二者的统一。从根本上而言,这一问题关涉的是人如何摆脱社会必然性的制约而成为自身的主人,因此,本体论自由是其核心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既需要历史学研究方法,也需要社会视角等不同方法的综合运用,它有助解释李约瑟难题、中国传统社会历史变迁等历史问题与现象。通过对特定历史的社会分析,超越常识层面的局限性,分清问题的实质与层次,寻找到文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传统历史学缺失社会群体在历史时间中的表现和有关联的前后变迁的相关探究,因而社会动态分析必不可少。由于全球化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走向,对人类社会进行整体的分析不仅是历史解释所必需,更是对人类未来的"历史预测"的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6.
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自然过程的思想,是恩格斯历史理论的基础部分。它从自然史与人类历史的不同性与相似性上阐明了人类历史的事实性,从生产方式的性质阐述了人类历史的自然状态性质,从而超越了康德、黑格尔历史目的论。恩格斯认为人类历史与自然界的历史是不同的,但由于人类行为的局限性,人类历史却像自然过程一样运行,是一种类似于自然的历史,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历史。人类只有摆脱了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在社会关系方面将人从动物界中升华出来,人类历史才能进入到完全符合人的需要的阶段。恩格斯的这一思想在今天得到了新的证实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笑扬 《理论界》2011,(8):102-104
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站在人类社会整体的立场,以全球性视野深刻地阐述了"世界历史"的形成、演进过程及发展趋势;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全球化理论的重要源泉。上海世博盛会的成功举办是全球生产力发展和一体化进程的时代产物,是人类科技发展和普遍交往的历史见证。我们要在全球化敞视下诠释世博图景,从而深刻领会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价值,要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积极融入一体化进程中,并推动全球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世界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应当历史地看待人民群众在历史创造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当人民群众处于受剥削受压迫的屈从地位时,其创造活动是有限的;只有在近现代无产阶级革命和群众运动兴起之后,人民群众才成为历史的创造主体。应该承认,剥削阶级在其上升时期作为进步力量是阶级社会历史的主要创造者。同时,杰出人物的活动最具创造历史的特点,应充分肯定。因此可以说,一切进步力量和杰出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9.
自然环境:历史制约与制约历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与自然,是一切研究历史的人们关心的永恒课题。司马迁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一代一代的史学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而只有唯物史观才可能对此作出唯一科学的解答。自然界是人类社会的培养基,又是人的行为对象。人无法脱离自然而生存;人的生存又改造着自然。历史地认识自然环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对于更好地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是人类从各个“孤立的点”走向民族共同体、走进世界历史 ,人类活动的空间范围和交往关系在不断扩大的过程。全球化实则与世界普遍交往同义。对于经济全球化现象的认识 ,不能离开人类历史进程的总规律。一部人类发展史 ,归根到底是物质资料生产和交换发展的历史 ,而人类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和交换是从狭隘的地域不断扩大走向世界历史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作者认为历史概念的涵义必须从三方面加以完整准确地把握,一是历史作为客体性范畴和科学认识对象的意义;二是历史作为主体性范畴即具有思想动机的人的活动的意义;三是历史作为实践性范畴即人为环境、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意义。只有从这三方面辩证统一地理解历史的涵义,才真正合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本质内涵和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哲学方法论要求,也才能正确地把握历史进步的价值尺度——合乎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趋势和合乎人民根本利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2.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是毛泽东历史动力观的首要观点和理论基础。群众史观是毛泽东历史动力观的主要思想来源之一。毛泽东历史动力观主要包括: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革命的主体力量,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毛泽东坚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一方面,毛泽东是"人民是上帝"思想的忠实践行者。另一方面,毛泽东的人民动力观贯穿毛泽东思想的各个方面。毛泽东历史动力观的当代启示意义主要在于: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宗旨不动摇,必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利益关系,必须始终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必须密切党群关系。  相似文献   

13.
对历史的客观认识和评价活动是完整历史研究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评价的主体性和认识的客观性可以统一.认识历史不仅为了尊重事实,也为探究过去对现在社会进程的影响.只有把对价值的评估和对过去事实的认识结合起来,才构成完整的研究过程.为获得对历史客观性的认识,需要站在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观的高度,站在人民主体的高度进行探索,正确合理的价值观会有助于史学家获得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但即便如此,客观性还是第一位的,它是历史研究成为科学的标志.一个曾经存在的过去,毕竟制约和规定着历史评价的边界.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固有的矛盾运动的结果,是人类社会运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社会主义中国是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所形成的必然的产物。用哲学观点全面认识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对于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是人的社会,历史是人的历史,离开了人这个社会历史主体,社会历史就只能是虚无。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可以分为个人和人民群众,他们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个人又可能区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所谓历史人物,就是在人类社会历史中处于重要的社会地位、发挥重要作用、对社会历史进程有较大影响、留下明显意志印  相似文献   

16.
盛卫国 《学术研究》2007,4(9):59-62
只有从历史观的角度来解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二条,才可以使其与整个提纲的主题和内容相吻合。对哲学问题的实践解答不是小写的真理——对某一问题、方面的科学认知,而是大写的真理——历史的真理,是人类历史真理的真正呈现。马克思正是在对人做出受动与超越的二重性分析的基础上理解实践的。体现和贯穿人类自身的二重性矛盾的实践在其本性上内蕴着历史理性与历史价值整合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论述民族历史走向世界历史、揭示人类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时,十分重视交往.在他看来,交往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交往的形式是随之变化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与其相适应的交往形式的产生.人类历史的交往形式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变化过程.人类历史上的"交往革命"直接决定着或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8.
<正> 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群众观点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观点。概括地说,这个观点就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让群众当家作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这个观点表现在毛泽东的全部科学著作中。一、人民群众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自有人类以来的全部历史,都是由每个人的活动构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人都参与了历史的创造。如果把社会中某一部分人排除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之外,那么历史就会带有一定的片面性质。但是,不同的入和不同的社会群众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不仅作用大小有别,而且历史功过各异。到底谁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曾深刻地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31页)这是因为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蕴含着实践、资本与价值的三重逻辑,既彰显了马克思在历史观上的深刻变革,也对理解"逆全球化"的本质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具有重要启示作用.马克思克服了黑格尔历史哲学体系的抽象性,以实践维度指明了人类社会历史的一体化趋势,揭示了"逆全球化"的非历史性;通过探析资本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辩证作用,彰显了世界历史观的资本逻辑;最后论证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最终趋势,揭示了"逆全球化"思潮背离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导向,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顺应世界历史走向,契合人类解放哲学主题,彰显了世界历史观的价值逻辑.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建立在他的实践理论基础之上的。实践作为人的本质的存在方式,表现为劳动和交往两种基本的活动类型。正是通过对劳动和交往的分析,马克思阐明了人是如何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在历史中现实地生成的过程,并以此为基础,具体地分析了现实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从而形成了对历史的双重阐释。五大形态理论与人自身发展三阶段理论的统一,也只有在对现实的人类实践活动的分析之中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