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族部落习惯法中的财产继承权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藏族部落法将继承分为“身份继承”和“财产继承”。本文主要从直系亲属继承和旁系亲属继承两个方面论述了藏族部落习惯法中有关财产继承方面的内容和特点,提出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中,应当根据藏区实际,批判吸收部落习惯法中的积极因素,为藏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2.
高原藏区的生态法治基本原则不仅需要结合藏区生态的实际特点和先进的生态法理论,更需要对藏族传统生态文明进行整理和吸收。藏族传统生态文明包括藏族传统生态开发方式、民族生态习惯法、藏传佛教中的生态观和生态道德等传统伦理与行为模式。它是藏族民众与藏区生态间相互依赖、生存、发展的历史浓缩,也是藏区生态持续保护的宝贵经验。通过提炼藏族传统生态文明资源而得出的藏区生态法治基本原则,不仅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同时具有较强的现实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论藏族习惯法的宗教哲学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习惯法在藏族社会秩序的构建和藏民行为规范的调整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藏族习惯法长期浸润于藏传佛教中并从中获得超越世俗的神圣性和符合世俗道德的合理性,藏传佛教的和谐观、平等观和自律观为藏族习惯法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在民众的世俗生活和终极追求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宗教是解读藏区秩序的关键,因此它必然成为藏族习惯法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背景下,西藏地区刑事纠纷——作为社会矛盾最激烈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新动态、新规律.而传统的用藏族习惯法解决刑事纠纷这一巨大的历史惯性,与国家《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存在不可回避的冲突和矛盾.将国家法中的刑事和解制度引入西藏刑事司法中,规范和引导藏族习惯法中“民间调解、经济赔偿解决刑事纠纷”的做法,建立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对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解,减少社会对抗,促进西藏长治久安建设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藏区习惯法是在藏区特定的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和生产力、生产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法律形态,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规范约束部落成员行为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曾经销声匿迹的习惯法死灰复燃。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习惯法作为部落社会的遗存,与现代国家法相冲突,阻碍社会进步,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治理,才能维护藏区的长治久安,为藏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6.
古代蒙古族法律与法医学杨选第古代蒙古族法律,经历了习惯法时期、成文法时期直至法典日益完善时期。公元9世纪初──12世纪末,是蒙古民族用习惯行为规范调节和约束人们社会活动的习惯法时期。①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蒙古帝国到13世纪中期,是成文法《大札撒》...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赋税思想在整个历史文化遗产中,特别是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发展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一个时代的赋税思想往往是那个时代的经济思想的核心部分,并且与一定历史时代的政治、哲学、法律、伦理、道德、宗教、文艺等观点密切联系着。本文所讨论的中国古代赋税思想是指周代至清末三千余年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地主阶级的赋税思想。我们知道中国历史的发展有它的特殊性,这就是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阶段。在长达三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其政权的基本形式是中央集权专制主义。这对中国的经济、法律、哲学、伦理、道德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  相似文献   

8.
《清朝政府对青海藏区的施政和治理》一文(载《藏学研究论丛》第6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是宋秀芳同志关于青海民族史研究的又一力作。该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行政、军务、宗教、赋税、商贸等多个视角的结合上,对清朝在青海藏区的施政和治理方略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其大政方针、实施措施的利弊得失作了客观公允的评价。文章资料丰富,见解新颖,在研究的深度和力度上都较过去进了一步。该文指出,清政府在藏区注重推崇和利用喇嘛教,对藏族实行“分而治之”“以涣其势”的统治策略;其税收政策并不刻意于…  相似文献   

9.
汉末丧乱,董卓破坏钱法,铸造劣质小钱,引起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三国时期的货币流通秩序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魏、蜀、吴政权面对这次经济危机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法,北方的曹魏政权主要采取不铸钱与赋税改收实物的办法;南方的吴、蜀政权则以铸造大钱的手段予以应对。由于经济破坏严重,货币政策不合时宜,导致了整个三国时期货币制度混乱,通货膨胀持续增长,为此后实物货币兴盛、"中古自然经济"的出现揭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0.
自一九八一年《贵州社会科学》第五期和《贵州民族研究》第四期发表了廷贵、酒素同志的《苗族“习惯法”概论》、《略论苗族古代社会的“三根支柱”》的文章以后,我省几个刊物陆续发表了这方面的几篇论文。这些文章除了所叙鼓社、议榔的组织活动概况基本相同外,其起源和是否是“习惯法”问题仍存在很大分歧。一些文章认为:鼓社、议榔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一些文章则认为:起源于原始公社末期开始有了私有制财产的时候。至于榔规榔约,有的认为:它便是苗族的“习惯法”;有的人则认为:它不能叫做“习惯法”,更不能当做法律规范加以论述。苗族鼓社、议榔究竟起源于何时比较符合史实?榔规榔约是否可以叫做“习惯法”、能否当作法律规范来加以论述?由于历史原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来,在甘青川藏族牧区,随着藏传佛教寺院的重建、部落习惯法的恢复运用,在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一度被废除的藏区旧的社会基层组织--部落组织正在不断地复兴蔓延,并逐渐成为基层社会的控制力量.西仓十二部落即为此类藏族部落代表,本文通过对西仓藏族旧头人、老年人的深度访谈和调查,解析了1949年以前的藏族部落组织与部落制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迁,中国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期.然而在藏族聚居的某些地区,习惯法似乎逐渐成了当地民众处理刑事案件的主导性规则,而按国家刑法判决并执行之后往往不能平息受害人家属的愤怒和报复的企图,甚或因而爆发新的刑事案件.对藏族聚居区的这种传统法律思想、观念与现代法制建设之间的矛盾和司法实践上不断出现的矛盾冲突等问题,促使中国学者加强对民族地区的法律研究.为推动藏族习惯法研究健康、深入发展,本文对近三十年来该研究领域的进程、具体内容进行综述,并作必要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在藏区从古到今广为流传,它不仅是藏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珠级的明珠,而且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百花园中独具藏族风格和高原色.彩的一支奇葩。在藏区至今依然活跃.着众多才华横溢的民间《格萨尔》说.咱艺人,他们源源:不断地创作和传播’各种新的《格萨匕;尔》内容,不断给E史诗注入新鲜血【液,使史诗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不‘仅如此,在藏区反映格萨尔王为首的三十员大将惊天动地的英雄业绩和十三佳人干古留芳的遗迹还在源源不断地被人们发现。几乎每个遗迹都有一段想象丰富、语言优美、生动有趣的传说…  相似文献   

14.
藏族婚姻习惯法是指形成于民主改革前的调整藏人婚嫁关系、解决藏人家庭纠纷的成文或不成文的约束性规范.时至今日这些古制俗规依然在维护藏区婚嫁有序与家庭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原因在于藏族传统宗教历史文化的有力支撑、高原地理环境的实际制约、传统婚育观念的持续影响和国家干预缺位的现实催化.  相似文献   

15.
驿道既是我国古代中央王朝统治力的体现,又是各民族关系发展和文化融汇的"传送带"。藏区驿道是中原地区驿道的有效延伸,是西部地区各民族驿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藏区与中原地区文化融汇发展的主要通道,"驿站传信"对藏区古代社会发展以及藏族文化的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大量文献检索的基础上,简要梳理了古代中原驿站网络辐射下的藏区驿道建设和吐蕃王朝及其后政权对于藏区驿道的拓展情况,并从信息传播角度论证了"驿站传信"对藏族文化发展的多元影响。  相似文献   

16.
青海藏民族的部分生态观念集中体现在民间信仰和习惯法上,在一定历史时期,青海藏族民间信仰中的禁忌和自然崇拜等观念及其部分习惯法内容对保护当地草原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习惯法是起法的作用的习惯。习惯法的外延包括:国家法律明确认可的习惯;司法活动中实际运用的习惯;其他纠纷解决方式中运用的习惯。不能认为只有包含权利、义务或责任的内容的相关才是习惯法;也不能认为与国家制定法冲突的习惯就不是习惯法。与国家法冲突的习惯是否属于习惯法恰恰是法律多元化研究的重要且主要的课题之一。习惯法与各种非立法机关制定的行为规范不同,与民间法存在交叉重叠之处。  相似文献   

18.
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习惯法在该地区实施西部经济大开发战略过程中,面临着重新构建的必要。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习惯法中的生态法律意识观、诚信观等值得保留和弘扬,但其中自然经济法律意识和法律行为随意性等缺陷需要予以摒弃,重新构建的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习惯法应该能够在西部经济大开发过程中为国家制定法在该地区的贯彻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法律条件和氛围。  相似文献   

19.
藏族习惯法是藏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积淀而成并为本民族所信守的部分观念形态和约定俗成的群众生活模式规范。藏族习惯法长期以事实的状态存在着,并调整着藏族社会的各种关系。虽然其内容与现代法制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随着民族地区法治化程度的不断推进,藏族习惯法观念蕴涵的积极因素愈发凸显,其强调社会矛盾的彻底解决、社会关系的复合与社区矫正的刑罚理念不谋而合。西藏社区矫正的实行应当充分挖掘藏族习惯法的积极因素,并将发达的刑罚理念融入本土资源,推动习惯法的现代转型,实现西藏社区矫正的理念建构。  相似文献   

20.
陈可风 《文史哲》2011,(2):150-155
<正>公元前5世纪中期产生的《十二表法》不仅是罗马"诸公法、私法之源"(fons omnis publici priva-tique iuris),成就了"援礼入法",即把习惯法(或不成文法)用文字记录下来公诸于众;同时它还是平民和世族贵族政治斗争所达成的妥协,即从法律上限定了国内政治斗争和政治冲突的程度和范围,使其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因此,《十二表法》不仅是罗马法治社会的开端,并且还奠定了罗马共和宪政的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