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于农村公社的研究,直接涉及到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古代史分期以及“亚细亚生产方式”等问题的探讨。解放后,我国史学界在研究上述问题时,大都不同程度地谈到农村公社问题,有的并作了比较详细的讨论。然而,古史资料不足,全面深入的研究受到局限,甚至对相同的史料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另一方面,我国某些兄弟民族在解放前  相似文献   

2.
(一)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问题是一个老问题,对它的讨论已经持续五十多年了。在讨论过程中,虽然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各种宝贵而有益的见解,但迄今未取得一致的看法。本文拟把各种主要观点作一浅陋的评述,并提出自己的微末之见,以就教于读者。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可以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的讨论是由第三国际讨论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引起,逐渐传及苏联、中国和日本的学术界;时间是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至五十年代末告一段落。参加讨论的大多数学者,努力探索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涵义和古代东方的社会结构,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是亚细亚生产方式讨论的争鸣期,各种不同的观点和假设纷至沓来。首先,马扎亚尔、瓦尔加提出“独特社会”说,他们把亚细亚社会看作是超出一般规律之外的,具有土地国有、农村公社、  相似文献   

3.
学习马克思恩格斯论东方古代社会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古代社会的一系列重要论断,是世界古代史研究中的一大问题。长期以来,世界史阵地西欧中心论占统治地位。一些外国学者抓住马、恩谈到东方社会的片言只语,加以引申,论证东方古代社会有特殊性,其特点是土地国有、公社长存、停滞落后、专制统治等等,或者干脆说它是特殊的亚细亚形态,亚细亚生产方式。近年来,修正主义史学在这方面更大肆喧嚣,叫嚷古代亚、非社会是半奴隶半封建制,是奴役生产方式等,根本否认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贩卖东方自古就没有发展能力等反动观点。因此,完整地、准确地理解、阐述马、恩关于东方古代社会的论断,不仅是研究历史的需要,而且更具有鲜明的战斗意义。  相似文献   

4.
“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在国际上争论了半个世纪,至今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究竟指的是什么?马克思本人是否放弃了这一概念?它究竟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概念?这是当前学术界讨论这一问题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由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和吉林师范大学历史系等十八所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发起,于一九七九年八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九日在长春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全国有二十八个省、市和自治区的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共派出九十五名代表参加会议。大会举行了七次学术报告会,会上报告了十九篇论文和文章.其中有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的四篇,关于原始社会史和奴隶社会史分期问题的三篇,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一篇,关于罗马社会及其土地制度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分析大量史料和文献的基础上,对世界古代史进行了全面而精深的研究,科学地论证了古代世界的社会经济形态、生产关系、经济状况、城邦体制、阶级结构,古代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奴隶斗争,古代社会的文化和艺术.马克思的研究纠正了当时一些肤浅和混乱的看法和观点,推动了对世界古代史的科学研究,他的这些论断,迄今仍是我们对世界古代史研究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1984年,我调常德师专(现常德师范学院)任教,认识了先我一年因"落实政策"调到历史系的韩隆福先生.17年来,我们一直同在一个教研室,同教中国古代史,还常常一起上书店书铺买书淘书,当然更多的是讨论教学与科研的问题.我既是韩先生的友人,另一方面也时时向他学习.  相似文献   

8.
林志纯先生现为我校历史系教授兼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特约研究员、中国历史学会理事、中国世界古代史学会理事长、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国外考古主编等职。教授原籍福建省福州市,1910年11月11日生。1941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先后在上海综合大学、上海大夏大学、东北中正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任教。近年来,史学界一些同行专家已多次对教授的重要著述给予评价。本文旨在全面地介绍教授对我国世界古代史学科建设和发展作出的贡献。教授原本以研究中国古代史,尤其是以先秦和秦汉史见长。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教学科研的需要和深惑我国在世界古代史研究领域的落后,毅然转向世界古代史研究领域,从50年代初起,担任  相似文献   

9.
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充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杭州大学、江苏师范学院、山东大学和山东师范学院等九院校历史系,于一九七七年四月和一九七八年一月,分别在杭州和北京举行了《世界现代史》协作教材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还有四川大学、上海师大、开封师院、辽宁大学、安徽师大、河北师院、华中师院历史系的同志们。在两次讨论会上,与会同志一致表示,在以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抓纲治国战略决策的指引下,在全国人民深入揭批“四人帮”的大好形势下,要把《世界现代史》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对于马克思所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究竟是指原始社会还是指奴隶社会,究竟有没有亚细亚生产方式,马克思为什么后来又不用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至今都还是争论未决的问题。《世界上古史纲》编者勇于探索,提出了很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见解。编写小组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就是指原始社会,并且说这是“马克思十分明确的断定”。我以为这是值得商榷的。第一,把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解为原始社会,未必符合马克思的原意。这种见解首先就会遇到一个很难跨越的障碍。这就是不符合马克思和恩格斯发现原始社会的历史过  相似文献   

11.
北京大学历史系和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两系世界古代史教研室共同编辑的《世界古代史论丛》第一集由三联书店出版了.《论丛》编者在“小引”中说,“我们的任务是垦荒播种,从零做起,脚踏实地,不务空言”,这是编辑本文集的指导思想.本集所反映的可以说是近年来国内世界古代史科研工作者“垦荒播种”取得的可喜收获. 本文集系一九八○年春集稿的,全部约有十七万多字,共收七篇文章,附有大量图表.这些文章是:《三十年来的古人类学》,《近三十年来前陶新石器公社的发现》,《西欧封建社会研究近况》,《荷马问题及其他》,《论黑劳士制度》,《苏美尔王表》  相似文献   

12.
崔连仲教授     
崔连仲,男,黑龙江省兰西县人,1925年1月6日生。 1948年10月参加革命,入东北大学短训班学习。接收长春大学学生几个月结业后,转入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大学改名)历史系本科读书。1952年12月毕业。1953年初被分配到哈尔滨师专教书,同年6月转入沈阳师范学院历史系任教。1955年10月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代史教师进修班,由苏联专家讲学,1957年7月结业。结业后一直在  相似文献   

13.
《要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奴隶制度的论述》等几篇拙作已经说明:马克思提出的“古亚细亚的生产方式”,不仅存在于亚洲,也存在于欧洲,是原始共产制生产方式解体后古代世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产方式,希腊、罗马也不例外;希腊、罗马的奴隶制生产方式,是在进入“亚细亚生产方式”阶段以后产生的一种局部的特殊现象。马克思说:“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如果从一八五九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发表算起,已经一百二十多年了。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时起时伏,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亚细亚生产方式究竟是什么样的生产方式,还没有定论。因而它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讲授高师《世界古代史》课程时 ,若能注重历史智慧的启迪功能 ,鉴古知今 ;并从世界史整体的角度综合概括世界古代史发展的历程、共性及其发展规律并比较分析古代各国各区域历史发展的差异、特色与个性 ,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于五月十八日至二十五日在郑州召开。这是我国世界古代史工作者一次空前的盛会。与会的175位代表来自全国各地104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出版单位。著名专家和学者吴于廑、吴汝康、苏秉琦、林志纯,姚楠、胡钟达、李雅书等教授出席了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该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夏鼐教授在会前看望了与  相似文献   

17.
中唐封建说     
我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讨论,已断断续续地进行了五十多年,但至今仍未能解决。我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其说法不下七八种之多。其中之战国封建说,虽似有“定于一尊”之  相似文献   

18.
编后记     
本期所收的各篇译文,翻译和校对的工作都出自青年同志之手,其中有三位是青年翻译工作者,其余都是本校世界古代史教师进修班的学员,他们翻译这些古代文献,原是为着配合自己业务学习和论文写作用的;象我们在前一期“世界古代史译文”专号(科学集刊1957年第二期)中所指出的那样,这一期的各篇译文,本来也不是为着发表,也不是成熟的译  相似文献   

19.
2001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米辰峰先生主编,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商务印书馆等单位中青年学者执笔撰著的高校教材《世界古代史》。拜读之余,笔者感觉这是一部特色鲜明、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世界古代史教材。 该教材最大的特点或价值就在于对新观点、新材料的充分吸收和运用。本书作者都是学有专攻的中青年学者。第一章的作者长于原始社会史学的重要相邻学科民族学;第二  相似文献   

20.
有社会科学界“哥德巴赫猜想”之称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由于没有准确的界定和系统的理论,使得学界对传统中国是不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等问题争论不一.在相对封闭的大一统中央集权的传统中国,根植于以土地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导致社会经济总量有限,以致形成了以封闭性、农业经济、中央集权和儒家意识形态为特征的“超稳定性”特征.这一传统中国“超稳定性”的逻辑推导,有助于理清传统中国是否是亚细亚生产方式,也有助于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