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南齐书·文学传论》对文坛三派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子显对颜、谢、鲍三派皆有批评,对颜、谢的批评之激烈明显超过鲍,对鲍诗“操调险急”的评论不能视作对鲍的贬抑或否定,而是依据“新变”文学观所作出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2.
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的结论是不够确切的。因为李白山水诗的风格与谢朓相近的并不占主导地位;李白吟咏谢朓的诗从时间和地域上相对集中,容易使人得出这样的结论;南朝诗人中鲍照也是李白最推崇的对象,不能就李白诗中提及谢朓之处数量的多少而妄下结论。  相似文献   

3.
一鲍照,字明远,南北朝时宋代人。与谢灵运、颜延之同时,稍后于颜、谢。为元嘉三大家。他的诗作可与谢灵运相比埒。而在门阀士族统治的社会中,由于他出身寒门,“家世贫贱”,而遭人轻视,因此常常感到屈辱和不满。钟嵘《诗品》评鲍照:“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这实在是一个“先天性”的悲剧。钟  相似文献   

4.
以物为切入点和视角,分析与展现了鲍尔格曼设备范式与焦点物思想.鲍尔格曼在继承和发展海德格尔技术和物思想的基础上,认为物是生活世界的聚集和展示,它会聚了一个有机世界,人在参与过程中体认这个世界;指出在现代由于设备范式的生成,物被割裂为手段和目的,丧失其原有的深刻性和完整性,沦丧为设备,从而妨碍人对生活世界全面而深刻地体认;倡导围绕焦点物构建焦点实践,克服设备范式,拯救物,使人对生活世界全面而深刻地体认重新得以实现.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深化了对鲍尔格曼设备范式与焦点物思想的认识,为进一步了解和研究鲍尔格曼设备范式与焦点物思想及其技术哲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著名作曲家鲍罗丁的《第二“勇士”交响曲》的产生有其当时的社会背景、思潮影响和创作历程等方面的原因;在此交响曲的呈示部中,使用了两种主要的音型音调,分剐代表勇士们的不同侧面形象;副部主题的音调悠长、调性稳定、音色多变,仿佛营造出勇士们在战前商泌场面的内心世乔;展开部的规模宏大,发展过程曲折,描写了勇士们参加整个战斗的场面;再现部有几处微妙的变化,把整个乐章“勇士”的音乐形象刻画得更加鲜明。  相似文献   

6.
排比,匀句式,贯语意,和韵律,壮气势。看: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我国北方鲍的养殖现状,养殖意义及三倍体鲍的育种和发展现状做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8.
纵观谢朓的文学创作,其诗赋之间很明显具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谢朓诗赋文中有两组关系非常密切的作品值得我们注意:A.谢朓《酬德赋》与谢朓、沈约之间的互赠诗歌;B.谢朓《临楚江赋》与谢朓供职荆州西府前后的诗歌和骈文。这两组作品或以水平互文性为主或以垂直互文性为主,构成各自的话语空间。谢朓A组和B组作品中都有诗和赋,每组作品中的单篇作品都是其他作品的互文本,也是谢朓体物写情的有效载体。由谢朓诗赋这种互文性,我们可以从体载互文性的角度分析这些诗赋在差异性的叠合方面所表现出的一些特点,并审视谢朓赋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翘嘴红鲍与戴氏红鲍因亲缘关系密切,反映在头骨结构上十分相似,只是由于部分颌骨及舌弓诸骨的长、宽具有显著性差异,从而造成两者在口型上的不同。两种静态时不同的口型,可因摄食动作而转变为趋同的一致嘴形,并未由于口型互异呈现不同食性。  相似文献   

10.
姬建敏 《南都学坛》2000,20(1):56-57
谢晦是我国古代文章家。著有表檄三篇及《悲人道》等文章。表两篇是谢晦向宋文帝陈情表明自己不愿谋反心曲的。檄是谢晦不得已向京邑下的战斗文书。谢晦的文章数量不多,却阐释了他的人生历程,代表了他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1.
阿勒达尔·阔谢是哈萨克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具有反抗精神的机智人物。人们用虚构的方式,以阿勒达尔·阔谢这样一位四处漂泊的人物为中心,有机地将一系列哈萨克族机智人物故事贯穿起来,形成了阿勒达尔·阔谢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仅在哈萨克族,而且在乌孜别克族,卡拉卡尔帕克族,土库曼,塔塔尔族等一些突厥民族中家喻户晓,广为流传。目前所能见到的有40多篇,其中包括某些故事的不同变体,这些故事情节比较完整,把这四十几篇故事加以排列,除个别几篇故事外,其它多篇在情节发展上,思想内容上彼此是相互联贯的。从整体上看,《阿勒达尔·阔谢的身世》和《最后的遗嘱》两篇起着首尾呼应的作用,类似一部完整的传记。  相似文献   

12.
正谢卫国博士是土生土长的浙江永嘉人,从家乡到美国硅谷,从农民到大学老师、从学者到商人、从温州到苏州再到宿迁,这一路走来,谢卫国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和创业历程呢?1958年,谢卫国出生在浙江永嘉一个普通农民的家里。从小家境贫寒,让他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好品质。谢卫国回忆说:"那时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每天除了上学还要割草、放牛,只有晚上没事了才有时间看书。"谢卫国高中毕业后,在当时的政策环境下只能在家务农。8年的务农生涯,并未让谢卫国放弃学习。终于在恢复高考之后,25岁的谢卫国考取了原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习工业自动化专业。接着,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东北大学研究生。  相似文献   

13.
惠休以诗名世,文辞斐然,与鲍照一起引领了大明、泰始文学的俗化风尚,于后世文学、文士影响深远。经考,其于大明二年(458),因“自非戒行清苦”而被孝武帝“敕令”还俗;平生所结交之文士有鲍照、徐湛之、吴迈远、谢超宗等。  相似文献   

14.
王士祯《论诗绝句》说:“青莲才笔九州横,六代淫哇总废声.白紵青山魂魄在,一生低首谢宣城.”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堪称第一等伟大诗人,而谢朓是仅以山水诗而著称的杰出诗人.可是,翻开《李太白全集》,我们会发现李白心折谢朓,多有追慕之作.在《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独坐敬亭山》、《游敬亭寄崔侍御》、《谢公亭》、《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谢公宅》、《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秋夜板桥浦汎月独酌怀谢朓》等许多诗中,都直接或间接地称赞谢朓,不仅对谢朓诗“三四称服”,而且在创作实践中“诚心仪之”,出于谢朓又胜于谢朓. 这个事实向我们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大名鼎鼎的李白如此推崇小小的谢朓,甚至竟是“一生低首谢宣城”呢?对此进行一番探讨,对正确认识和研究六朝诗歌、唐代文学无疑是有益的.本文拟就此略陈管见,敬希方家赐教.  相似文献   

15.
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相似文献   

16.
《全唐文》较今存各本《樊川文集》多收三文,均为误收。其《覃恩昭宪杜皇后孝惠贸皇后淑德尹皇后孙侄等转官制》一文为王安石所撰;《授刘纵秘书郎制》一文为白居易所撰;《授司勋员外郎谢宰相书》一文为杜牧《上周相公启》之节文。  相似文献   

17.
《威尼斯商人》中鲍西娅与安东尼奥之间的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重读莎剧<威尼斯商人>,发现女主角鲍西娅与男主角安东尼奥之间存在着争夺巴萨尼奥的隐形战争.鲍西娅女扮男装上法庭以及后来的"指环计"都是为了孤立安东尼奥以赢得丈夫的忠心.  相似文献   

18.
(一) 如果没有读过卡尔·鲍波尔(K.popper)的著作,对于“从阿米巴到爱因斯坦”这个题目难免会摸不着头脑。阿米巴(amoeba)是英语“变形虫”一词的音译,而爱因斯坦在鲍波尔眼里是现代两个最伟大人物中的一个(另一个是温斯顿·邱吉尔)。然而,鲍波尔在其著作中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把“爱因斯坦”和“阿米巴”两个词连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原来,鲍波尔谈到“爱因斯坦和阿米巴”或者“从阿米巴到爱因斯坦”时,既是作隐喻,也是写实。他以进化论的态度看待知识,用达尔文主义描述知识的起源和发展。按照达尔文的理论,在物种进化的图式中,高明的人类沿着时间的流程可以追溯到最低级的生命机体。鲍波尔由此认为,进化这一长链也把爱因斯坦的理性探索与阿米巴的本能适应和自然选择连在一起了。很显然,鲍波尔是从知识论的构架里看爱因斯坦和阿米巴的。在这个范围内,他要表达的主要哲学观点有:(一)爱因斯坦和阿米巴都使用尝试和消除错误的方法;(二) 爱因斯坦和阿米巴在方法上有着重大区别;(三)从阿米巴到爱因斯坦只有一步。  相似文献   

19.
李白与谢脁不仅在诗风上有共同的追求,而且还有相同的思想情趣。他们同爱自然山水诗,同爱金陵佳丽风光,同爱宣城青山秀水。本文试从这三个方面比较李白与谢脁的异同,从而发现李白激赏谢脁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20.
"80后"是一个"自私、脆弱没有责任感"的群体吗?他们是"垮掉的一代"吗?其实不然。谢国栋对公司每年一度的校园招聘活动很头疼。去年年底,谢国栋手下也分来了3个名校毕业、成绩优异、阳光满面的应届毕业生。其中一个还是从英国留学归国的硕士生。起初,谢国栋做他们的辅导老师还觉得挺高兴,但是高兴没多久,谢国栋就开始恼怒加无奈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