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的民间道教俗信——黄大仙信仰从产生之初便被地方化利用,尤其是进入岭南之后,更是不断与当地地域文化发生互动。传说、祠庙的地方化不仅丰富了黄大仙信仰的内涵,而且使黄大仙信仰在岭南获得广泛的崇拜,并最终成为全球华人共同崇拜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了在长江三角洲下游的金华建造黄大仙庙宇对大陆的中国人、香港人和国家的多重意义。庙宇的建造被视为建构"文化遗产"的工程,是一个为了现在和将来的利益而对过去做出新的解释、发明的过程。首先,1997年前香港的香客唤起了当地人对黄大仙的记忆,引发了种种跨国界的联系,大陆人将新建的庙宇当作宗教活动举行的地点,并意图吸引游客和开发当地经济,拉近大陆的中国人和海外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庙宇建造对海外华人来说是对真实性和根的怀旧探求。而国家则用黄大仙作为一个民族主义的象征符号,强化大陆人和海外华人的中国人身份认同,巩固跨国界的民族主义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3.
“说百姓话,办百姓事,以群众为天,手牵百姓;听居民言.排居民忧.以居民为本,心系居民。”这是挂在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第九社区社会法庭大门上的对联,语言朴素、感情真诚。刚从社会法庭调解完房产继承权分歧出来的职工王大庆.手指对联说:“看着这两行字就让人感觉亲切.无形中对法庭有一种自然的信任感。”  相似文献   

4.
陈鲁民 《中华魂》2014,(5):30-30
正"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表,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菏泽视察期间,给市、县委书记们念的一副对联。他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这副对联虽短,但内容却很丰富,每句都可大做文章。譬如"莫以百姓可欺"一句,欺,有仗势压迫之意,与欺有关的词包括欺负、欺骗、欺诈、欺瞒、欺哄、欺压等。并不是打骂凌辱才叫欺,不给百姓办事,不关心百姓疾苦,不听取百姓意见,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截留党和政府对百姓的关怀,贪污受贿中饱私  相似文献   

5.
邹大勇 《社区》2003,(7):28-28
心里装着百姓事的官是好官,“事”从哪里来?坐在那里等着百姓向你说吗?不成!要主动去找,要走下去问,要创造条件方便百姓来说。 社区居委会的“官”是与百姓朝暮相处的“官”,是与百姓并肩走的“官”,他们更应该心里装 着百姓事。百姓的事怎么装、怎样办,下面的文章所说的做法就很值得我们借鉴。 编者  相似文献   

6.
王栋是王阳明的“良知”说的倡导者,一方面肯定王阳明良知说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反对“致良知”说的一个“致”字。王栋认为人的良知受蒙蔽是受人的气质、对良知的认知以及日用应酬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王栋还在王艮“百姓日用即道”说的基础上形成了日用良知说。不过,王栋没有照搬王艮的理论,一方面,他把王艮的百姓日用思想推向极至。另一方面,王栋对王艮的百姓日用之学作出某种限定。所以不仅对王阳明良知说进行了较大的修正,也对王艮的良知说进行了较大的修正。  相似文献   

7.
郑板桥罢官     
郑板桥在潍县做县令期间,潍县经常遭灾。每有灾情,他都以实向上级呈报,力请赈济。在灾情最严重的时刻,他毅然决定开官仓借给百姓粮食。擅动官仓,事关重大,僚属们都劝他要慎重行事,等上级批准了再动用。他说,等上面批下来百姓也就饿死了,还要我这个县令干什么,有责任我来承担。于是开仓济民,借粮给百姓,救活了许多灾民。  相似文献   

8.
王栋是王阳明的“良知”说的倡导者,他与王艮一样,一方面肯定王阳明良知说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反对“致良知”说的一个“致”字。王栋认为人的良知受蒙蔽是受人的气质、对良知的认知以及日用应酬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王栋还在王艮“百姓日用即道”说的基础上形成了日用良知说。不过,王栋没有照搬王艮的理论,一方面,他把王艮的百姓日用思想推向极至。另一方面,王栋对王艮的百姓日用之学作出某种限定。所以他不仅对王阳明良知说进行了较大的修正,也对王艮的良知说进行了较大的修正。  相似文献   

9.
明末年间,有一个地方受灾严重,粮食收成少得可怜。无奈的百姓只好如实禀报给抚台大人,说今年因为灾情严重,旱田大约有六成收入,水田只有四成收入。  相似文献   

10.
明末年间,有一个地方受灾严重,粮食收成少得可怜。无奈的百姓只好如实禀报给抚台大人,说今年因为灾情严重,旱田大约有六成收入,水田只有四成收入。  相似文献   

11.
永宁之韵     
温州朔门头有一条小巷,叫永宁巷,其因巷内的永宁殿而得名。对永宁殿的历史,民间说法有多个版本,流传最广的有两种说法。一说曰:清朝时地处沿海的百姓常受海盗侵扰,民不聊生。朝廷无动于衷,惟有一位将领为百姓分忧,他多次奏本不得重视,终以罢官辞职感动皇上,皇上命他率部赴东瓯抗敌。该将领就驻扎在瓯江边,奋勇  相似文献   

12.
近来,百姓们街头巷议的都是:中央要启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了。因为分配、收入,涉及每个百姓的日子,所以牵动每个人的心。百姓最不满的就是“不公”。难怪许多百姓说“:这几年,眼见着一些‘富人’富得流油;而一些‘穷人’穷得发愁。”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于分配带来的不公,已经“熟视无奈”了  相似文献   

13.
刘瑛 《社区》2013,(2):22
"说好了治安""说亮了路灯""说消了民怨",说得社区与居民"两头甜"。广西柳州市鱼峰区丽都社区"居民说事室"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四个一"服务,即:设定一部公开电话;设置一块工作提示板,随时解答群众提出的疑问;放置一本"百姓说事"记事本,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记录下来;建立一个法律图书角,方便群众随时学习法律知识。"有了这个居民说事室,不出社区,  相似文献   

14.
江涛 《社区》2014,(15):45-45
从2月16日至2月20日,每天晚上,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文化中心门前总是人头攒动,欢歌笑语,县镇社区百姓纷纷走出家门,兴致勃勃地观看本县“地产明星”表演百姓身边事。居民韩大妈乐呵呵地说:“看了这些原汁原味的小品、小戏,那感觉比看春晚还好呢!”  相似文献   

15.
图说万象     
《山西老年》2012,(2):18-18
《百姓的希望》——2011年1月~11月,央企实现净利润8300多亿元。这样的成绩单不可谓不亮丽。若考虑到国内外的形势,更得说来之不易。然而,老百姓对央企还是有意见,个别观点还相当尖锐,希望钱赚得干净花得明白。  相似文献   

16.
两会期间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谈到虚高药价时,深恶痛绝的说:“虚高药价简直就是对百姓的生吞活剥。”他透露,卫生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在今年就如何整治虚高药价拿出详尽的办法。在频频被曝光的药价黑幕下。“生吞活剥”百姓的说法也不算夸大。  相似文献   

17.
传说战国时期,身挂六国相印的苏秦突然被人暗杀。齐王非常恼怒,为了尽快破案,贴出榜文说:“苏秦是个大奸贼,死有余辜,杀死苏秦的人为朝廷立了功,为百姓除了害,当赏黄金千两。”榜文贴出后,就有4个贪财之徒,撕下榜文来见齐王,并争着说是自己杀害了苏秦。齐王说:“你们可不要冒充  相似文献   

18.
唐朝,是中国史上文化、政治、经济最发达的一朝,也是言论最自由的朝代,后人称之“盛世”,实在是名副其实。所谓盛世,不单是社会安稳,物质丰富,百姓衣食无忧,更主要的是百姓言论自由,可以说它是一个大盛世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好干部,被誉为“草原孺子牛”的牛玉儒同志平易近人,平时对部属很随和,但对损害群众利益的事,却从不放过。一次,牛书记视察呼和浩特市城建工程时,发现便道铺装的质量有问题,当场就火了,严厉批评了相关负责人,并责令他们立即返工。事后,他对部属说:“这可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哪,这样的质量怎么向群众交待,与其让百姓骂我们,不如我先骂你们。”日常工作中,许多同志都曾有被领导批评的经历,有的甚至还被百姓骂过。“与其让百姓骂不如让领导先批评”,牛玉儒同志的这句话值得我们思考。从部属的角度看,被领导批评,影响的只是个人形象,丢的只是个…  相似文献   

20.
《硕人》的主题主要有三种说法:怜悯说、劝谕说、赞美说,前两种解读已被学者否定,赞美说则在此基础上提出并被接受。三种解读都把"庄姜"作为焦点,把第三、四章内容看成陪衬予以忽略。通过文本分析及对诗歌产生文化背景的还原,本文认为,送亲车马、随嫁人员与新娘庄姜一起构成了美好的婚姻。卫国百姓咏唱《硕人》其实是歌咏合乎伦理、国家利益、婚姻理想的美好婚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