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望子成龙,疼爱子女,这是天下父母共有的秉性。但如今在城市独生子女家庭中,由于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使家庭在教育子女方面出现了一些偏颇,引发出了一些问题,亟需引起社会的重视。 一、过分溺爱和过高期望并存于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教育上 过分溺爱,就是家长在物质上对孩子有求必应,在生活上对孩子百般呵护;过高期望,指对孩子学业成就上过分地苛刻。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一些误区,其典型表现是角色定位不恰当,期望不切合实际,爱与严失调等等,这都可归结到“度”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家庭教育的成败。独生子女也是子女,他们是普通儿童,“小皇帝”、“小公主”的称谓是不恰当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要切合实际,期望过高,动机过强,影响学习效果,对子女过爱过严,不利于子女的成长。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育对婴儿的发展至关重要。经调查发现:在对早期教育的认识方面,家长重视早期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但较为忽视婴儿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培养。教育行为方面,家长在认知、健康、社会和情绪情感方面教育得当,但艺术熏陶稍显缺乏,且存在物质条件提供缺乏科学性等问题。教育需求与期望方面,家长对早教机构和早教交流平台有较大需求;对子女的学历期望多持顺其自然的态度。基于以上现状,多渠道构建早期教育公益讲座,建设早期教育交流平台以及发挥社区教育的作用,是发展城区婴儿家庭教育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4.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儿童缺乏自信心主要是由于家长过度溺爱、过于严厉、过高期望等因素造成的。在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上,家长要营造民主型家庭的氛围,把孩子看作是独立的人,尊重孩子。幼儿园和家长合作,坚持各项原则,运用正确的方法,为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创设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调适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大学毕业生作为承载社会、家长以及自身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期望强,社会对其要求也很高,这使大学生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表现出了特有的心理状态,也产生了很多心理困惑。针对大学生出现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调适就业心理障碍的方法,对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和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重庆市城市社区独生子女家长的抽样调查,研究其对孩子的教育期望、教育行为和孩子的成长状况.结果发现:重庆市城市社区的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呈正相关影响其教育行为.家长的教育期望对孩子造成一定压力,但压力没有超过孩子的承受力,并且孩子乐意与家长交流.但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成长存在一定担忧.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人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也是持久施教的场所。家长在与孩子共处交往中居于重要位置,“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对“真爱”认识不足,常“打着爱的旗号”对孩子进行伪爱性掠夺和强制性控制行为。具体表现为:过高期望、溺爱放纵、打骂有理、教育焦虑、盲目攀比和功利小我等心理及行为,需要家长合理调整期望值、慎用家长管教权、管理好自身情绪、提高陪伴质量、构建平等亲子观、遵照“教育一致性”和身体力行示范等,给予孩子恰当发展定位、严而有格的爱,使孩子沐浴在阳光中,享受亲情陪伴的温暖,获得独立自由成长,达到知行统一、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调查表明:中学生中具有青春期常见心理疾病症状的人数所占的比例较高。其原因主要是:应试教育的沉重压力;家长的过高期望;青春发育期的心理矛盾;情绪不良和人格缺陷;社会环境的不良刺激等。针对原因提出对策,以帮助中学生消除青春期常见心理疾病症状,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非认知能力是人力资本的重要构件,贫困代际传递的阻断需要以此重新建构逻辑。探究家长参与提升学生非认知能力 进而阻断贫困传递的内在机制,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和链式中介模型,探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长参与、学生自我教育期望、学 生非认知能力四者间的路径机制。结果表明,家长参与和学生自我教育期望在社会经济地位与学生非认知能力之间存在显著 的链式中介效应,两者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70.82%和10.95%,家长参与对学生非认知能力的直接和间接系数为0.37和0.042, 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家长参与教育是学生非认知能力建构的基础性条件,参与方式应顺应学生个体特征需要,同时,需重视学 校、社区、家庭三方的教育互助。  相似文献   

10.
家庭过度教育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过度教育是指教育超出孩子的适宜度,教育目标过高,内容过深,方法情绪化,效率低.过度教育对年轻一代心理发展产生消极后果.家长过度教育的心理是赌博心态、补偿心理、角色自居心理等.克服过度教育必须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影响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由于学业负担过重,师长期望过高,外部评价过低,人际关系紧张,异性交往等问题,导致许多学生存在各种心理问题与障碍,严重的甚至患上了精神病。我们应该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心理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杨老师,你是这三年多来第一个走进我家门的老师……”一个孩子母亲的感慨令人反思。急功近利的社会和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已使电访“一枝独秀”,成为家校联系的主要方式。登门家访的缺失不但疏远了家长和教师和感情,而且不容易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身心状况,更不用提帮助家长培养高度的教育素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变得如此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育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我认为一名成功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一定要走进学生家中,进行有效的家访,才能取得教育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是关键。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现在的教师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名普通教育者,而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直接参与者,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具备民族、科学、仁爱、专业、个性这五个方面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学习成绩的提高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本文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通过对4所中学共计198位学生的问卷调查,对初中生感知教师期望、感知家长期望、学习成绩进行测量,并对它们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学生感知教师期望对学习成绩有显著地正向影响;(2)感知家长期望对感知教师期望和学习成绩的关系起到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分析走向综合是现代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 要,是解决困扰当今人类社会许多问题的根本途径。工程教育及其人才培养与现代科 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综合对工程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工程 教育的角度,提出了学科综合的四条对策,即以系统综合为导向,更新教育理念,以工业 界的需求期望为目标,重构工程教育的课程体系、以多学科的工程研究为先导,培养高素 质的师资队伍,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基础,改革教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实中,部分家长家庭教育存在误区,或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或重智轻德,片面发展;或对孩子期望过高;或过分娇宠,一味溺爱;或凭自己意愿塑造孩子,阻碍了孩子的正常成长。因此,家长应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加强与教师的交流,提高自身素质,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说过:“家长的行业就是教育子女。”可见,家庭应是子女最早进入的学校,家长应是子女最早接触的教师。家庭教育有其不可取代的独特功能。我国历来重视家庭教育,自古就有“孟母三迁”和“岳母刺字”的典训。当代家庭教育的内涵不仅关系到传宗接代,绵延家民,而且更重委的是从小培养子女做人、持家、报国,具有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理想、道德、文化和纪律。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呢?因为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是学生生活和接受教育的重要“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社会要求、社会意识、道德观…  相似文献   

18.
单亲家庭教育中教养观念错位现象与纠偏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瞬息变化的现代社会要求培养出更高素质的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家长作为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其素质的高低对儿童的成人成才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影响儿童发展的家长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其中以家长教养观念的影响作用最大。本文探讨了当今社会对家长教养观念提出的新要求,进而针对单亲家庭儿童这社会现象,探讨了错位的观念会对单亲家庭儿童产生的不利影响。之后,提出了相应的纠正偏差的策略,希望能供家长们参考。  相似文献   

19.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中国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取得过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促进教育公平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历史过程,人民群众的期盼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样化,发展中的一些新趋势也对教育公平提出了新的挑战。未来一个时期,要加快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教育投入机制,促进入学机会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让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教育期望与贫困陷阱分析框架提出,藏区贫困牧民们由于对学校教育往往抱有过高期望,但当现实的教育回报率不能达到他们的过高期望值时,反而会主动减少甚至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投资,这就在无意识中加剧了家庭贫困的代际传递,致使家庭陷入"贫困陷阱"境地。因此,需要采取积极行动来打破这种人为制造的教育"贫困陷阱",以帮助藏区贫困牧民们减轻或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