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生存活动、生命活动的角度,对民俗源起作了历时态论述。作者将民俗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通过对各阶段的分析,指出民俗之所以成为难以摆脱的生活文化,在于人类自创生以来就形成的文化选择性,它促使人类不断创造并完善了意在维系生命不死的各种习俗惯制。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体育生活方式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体育生活方式是社会向现代化转型时,人们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采纳的一种新型生活方式,是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表明形成体育生活方式是行使人的基本权利的最好体现。  相似文献   

3.
民俗是广大民众在生存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具有物质与精神两栖性的生活文化。它的鲜丽的形式结构承载着人类的善真追求,表现出美的特性。尤其是人生民俗和信仰民俗的超越性功能,更为审美活动提供了同构超越的心理基础。本文从生命活动的理论基点出发,论述了民俗的“内容”与形式结构的关系,指出生命活动不仅是原生态古朴民俗的基质,也是现代变异民俗的审美批判的基质,并展述了民间文艺、民间竞技和文艺民俗审美类型  相似文献   

4.
从熵理论的独特视角看待为什么人类必须进行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如何进行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以期为当前的人类行为提供参照标准和指导思想。指出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遵循正确的判别标准和思路,对既有的、必须改弦易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的方式方法进行梳理、纠正、摈弃,从而在现实和未来的负熵社会中建立一条逼近曲线,使传统的活动逐步转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江苏常州、盐城两地农村的调查研究发现,农村交通、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状况是影响农村生活方式改变和农民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此外,农村教育、医疗、环境和文化建设等影响因素依然存在。有鉴于此,应将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城乡教育同步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护环境等作为促进农村生活方式改变和提高农民生活满意度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逍遥游"是中国艺术创生的关键词,更是艺术家生活状态的生动写照,它不是"形器"之游的物质生活方式,而是艺术家心灵"神游"的精神生活方式和生命放歌。在这样的精神"逍遥游"中,"深情"提供不竭动源,"童心"是其生命本体,"神游"呈现精神内核,"大美"是其创造成果。  相似文献   

7.
低碳生活方式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全球气候变暖、生态危机日益凸显的今天,针对"物本"至上的道德主体物化,利益至上的人际关系物化,"符号意义"至上的审美感官物化,享乐至上的家庭生活物化等生活异化现象,从伦理学角度来反思,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使一种追求天人合一和身心均衡发展的低碳生活极大地普及,以实现人和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时下的文艺潮流日益商业化、时尚化、贵族化。影视舞台上,帝王将相、武侠靓女泛滥,有识之士呼吁,过多展示封建时代文化的负面影响已经相当普遍,令人不安的是,目前还看不到这种倾向有明显遏制的迹象。现实题材要么描写大款大腕,爱恨情仇,要么远离民众,探寻“自我”的狭小空间。或者津津乐道于杯水风波,家庭琐事。  相似文献   

9.
10.
辰河高腔目连戏将宗教与世俗两种不同的文化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戏中所蕴含的巫傩文化、灵魂信仰以及民俗生活都是民众的世俗精神的展演,因为它的创造者、表演者、欣赏者都来自于民间,他们的生活本身就是宗教化的世俗生活。辰河高腔目连戏已演变为一种民族性、历时性的活态文化,是湘西辰沅流域民俗生活的文化表象。  相似文献   

11.
民间动物造型不仅是一种民间美术,更是于广阔的社会生活层面上显示的一种民间文化现象.它的存在和发展与丰富的民俗活动紧密联系着,本文主要分析了民间动物造型艺术与生产民俗、人生礼仪民俗、信仰民俗和装饰游艺民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当代河洛文学是仰仗土地文化的一种地域文学,基于独特的历史文化传承,它呈现了河洛地域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河洛村落民俗、葬俗、婚俗具有浓郁的家族文化、民间礼俗和河洛理学特色,它是对乡土历史文化心理的真实再现,是一道独特的地域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3.
民间习惯调查与汇编是法律发展的一个资源性要素。在法制史上,很多国家都曾进行过规模宏大的习惯调查。通过习惯调查,立法者可以充分认识法律制度运作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司法者可以得到适用习惯解决纠纷的第一手材料。因此,立法者和司法者均有可能成为习惯调查的推动因素;学者是习惯的理论加工者,更是习惯调查的主力。语言沟通和民间权威的崩解是当前习惯调查者面临的两大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4.
民俗的传承、创新及其旅游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了民俗传承与创新的基本条件 ,分析了当代信息社会对民俗传承、创新的影响 ,对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日、月、星神话是天体神话的主体部分,民俗文化中积淀了丰富的天体神话内容;日月星神话是我国各民族现今流传最广泛的一部分,且神话的演变带来了民俗的变化和发展。太阳神话在民俗文化中的体现是对生的渴望,对阳光的向往;月亮神话是人们求圆满、完美的一种民俗观念;星体神话则是一种高层次精神追求和寄托的民俗理念。  相似文献   

16.
民间美术来源干民俗,是民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俗从表现主题、造型体系和思想根源等方面影响和制约着民间美术;而民间美术也贯穿于整个民俗之中,二者之间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三峡地区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物,这些民俗文物反映了三峡地区异彩纷呈的民俗活动,是地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部分民俗文物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传统工艺技术也逐渐面临困境,保护和开发三峡地区的民俗文物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相似文献   

18.
民间习惯作为一种内生于社会的“本土资源”,在我国法治进程中,对于民众的日常生活发挥着重要的规范作用。在我国学界,司法活动中民间习惯的适用也引起了学者的普遍关注和研究。笔者以民事调解制度为背景框架,探讨民间习惯在民事调解中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试提出国家对于民事调解活动中运用民间习惯的规范和引导措施。本文一方面希望为民间习惯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寻找一个更为适宜的语境,另一方面通过论证在民事调解中适当引入民间习惯的可行性,以期促进调解制度的解纷功能进一步发挥,更好地应对和解决我国目前社会转型时期所出现的各种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19.
民俗文化随社会历史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都市民俗文化的变迁主要表现“泛化”,泛化的根源在于历史原因、民风变革、心理原因、科技进步等。  相似文献   

20.
民俗是深植于民间的一种传承文化 ,有着久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民众基础。本文通过对《聊斋志异》中关于民间异类崇拜信仰的总结与分析 ,认为其中对异类崇拜信仰的描写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丰富了作品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