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于历史的原因 ,当国人把文学作为推进和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突破口时 ,文学自身的现代化问题便成为中国现代化动力群体们所关注的焦点。而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学进行现代性转换的无疑是中国近现代留学生群体 ,尤其是辛亥革命前后负笈出洋的留学生们。由此 ,本文从三个方面进一步论讨了留学生是如何对传统文学进行现代性置换的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赴海外攻读博士学位的留学生中,留学美国者人数最多、质量最高。留美博士90%以上集中在科学与工程领域。绝大多数留美博士毕业后选择留在美国发展,成为美国学术与科技队伍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回国发展的留美博士在中国教育、科技与工业领域均有杰出贡献,是"海归"中的佼佼者。作为高端智力人才,留美博士群体在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及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留学活动的历史走向与化学留学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代中国社会现代与科学发展源自西方文明的冲击,其中近代留学生的归来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一百年来的不同时期,中国近代留学生运动表现出不同的历史特点,从宗教留学走向世俗留学;从科技救国到变革社会;从东洋留学到西洋留学。几代留学志士不屈不挠的奋斗和奉献,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和包括化学在内的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坚持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挫折中觉醒、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谛。坚持独立自主凝结着中华民族崇尚正义、不畏强暴的民族精神伟力,体现着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现代化的坚定信心与决心,蕴含着中华民族坚持道路自信的坚强定力和坚定立场,彰显着中华民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其他国家独立自主的胸怀和格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辟了中国式革命道路,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制度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创造性提出改革开放政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时代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踏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坚持独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相似文献   

5.
利用列强退还的“庚子赔款”派遣中国留学生,史称“庚款留学”。庚款留学生群体大都学有所成,回国后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影响巨大。通过宣传和实践科学技术加快了中国现代科技创新的步伐;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推动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通过发表言论和投身革命促进了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演进历经了建设时期的早期探索、改革时期的开创发展、新时代的创新突破的历程。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进步所积淀的“独特的文化传统”根脉相连,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实现从沉沦到复兴进行浴血斗争的“独特的历史命运”密不可分,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独特的基本国情”息息相关。从概念史视角看,改革时期经历了从“中国式现代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共领导人对“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界定,既采取了排除法,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西方式资本主义现代化,不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也不是林彪、“四人帮”所推行的贫穷社会主义;又从正面立论,强调“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清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新时代则经历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建构和创新过程,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新’”“道路”四个关键词出发,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内涵进行分析,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对现代化内涵的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对“老路...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提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现代化思想发展的最新成果,也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理论表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伟大飞跃中,在现代化认识与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形成并发展完善了“从中国的特点出发”的思想方法,这构成“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思想内核与建构原点。从新时期到新时代,随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断开拓,“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概念形式逐渐明确、时代内涵日益丰富,实现了话语体系的初步构建。立足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建构必须坚持“从中国的特点出发”,在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实现现代化话语与民族复兴话语的有机融合,提高话语体系的世界影响力与理论说服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就是为中国现代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一百年。在民主革命时期,党确立了“两步走”的大思路,即先进行民主革命,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然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在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中国发生“政治风波”的情况下,党仍牢牢把握现代化的大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道路”。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总结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命题,确定中国现代化“两步走”的新战略,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9.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的主题。从早期对“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到如今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模式,我们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在多个层次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坚守人民立场,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中实现民族的全面发展,同时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以筑牢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基础,把握时代主题以和平发展的方式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和谐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彻底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历史面貌,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民族复兴提供了思想源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有力的政治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熟与完善是坚实的制度根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给予了丰厚的物质保障,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足的精神动力。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顺应历史发展大势的同时把握历史主动的成果,使中华民族跳出了“治乱循环”的历史怪圈。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史,就是领导人民致力于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并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中国式现代化在“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革命斗争中艰难起步、在“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革命建设中奠基立业、在“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改革开放中推进深化、在“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伟大变革中丰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独立自主的实践观念等丰富的哲学意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为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全新选择、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