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云峰石刻》书法共四十多种,分布在山东掖县云峰山、太基山,平度县天柱山,益都县玲珑山等地。而尤以云峰山刻石种数最多,故统称为《云峰石刻》。这些石刻书法,均为摩崖刻制。从用笔上看,有的纯方,有的纯圆,有的方圆兼备;从结体上看,有的偏方,有的纵长,更多的是在一块石面上大、小、长、扁、参差错落,奇态百出。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纪念云峰刻石1500年暨中国书法名山名碑命名授牌仪式在山东省莱州市云峰山广场举行。1500年前,时任光州刺史的北朝大书法家郑道昭,在云峰山上刊刻了以《郑文下碑》为代表的数十种碑铭、诗文、题记,  相似文献   

3.
秦始皇刻石探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刻石纪功,此事看似已成历史常识,其实尚存一系列未解之疑。诸如,秦始皇究竟刻石几何?《峄山刻石》究竟是为何人所“排倒”?秦始皇刻石究竟是何形制?等等。本文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秦始皇刻石不是历来所说的六块、七块或八块,而是九块;“排倒”《峄山刻石》的是三国时曹操;秦始皇刻石中并非只有一块摩崖石刻,而是有多块。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文字刻石年代长、数量多,气象万千,凿刻技术也极为高明。绵延数千年的文字刻石,以其材料的耐久性,保存了大量古文献、古法书,成为中国文献和书法的一大渊薮。文字石刻形制颇多,摩崖即其一。《金石索》曰:“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语石》谓:“碑之有文字,始于秦汉。而周之‘吉日癸己’即摩崖刻矣。推而上之,海东之锦山古字,黔南之红崖古字,远在商周以前,亦皆摩崖也。则碑为后起矣。”所传夏禹、周穆王、孔子等撰书的刻石皆难凭信,但无论是碑刻还是其他形式的石材雕刻,都必须先  相似文献   

5.
褒斜道自汉以后长期成为秦岭南北重要的一条通道。它不仅促进了秦、蜀地区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而且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千百年来,在陡峭的石门一带,人们有的为开通或修复褒斜道而建立功绩者刻石纪功;有的刻石描写褒谷自然胜景;有的则留名题记……。经过漫长岁月的积淀,这些摩崖刻石虽然仅存百余种,但它们不仅是研究褒斜道的重要历史资料,而且也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奇葩。其电汉魏摩崖刻石十三种世称“汉中全汉”,更是驰誉中外。在十三品中,汉刻摩崖八品,曹魏和北魏摩崖各一品,宋刻隶书摩崖三品,而尤以《石门颂》和《石门铭》对书法艺术界影晌深远。本文试就《石门颂》作一探讨,不妥之处,敬请赐教。  相似文献   

6.
秦代刻石书艺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书学史上,刻石书艺自有其贯串线索和光辉篇章,而秦代刻石即是其灿烂的源头.秦代在创造其伟大文化时,产生了一批珍贵的刻石书艺,诸如石鼓文、诅楚文、泰山刻石、峄山刻石、琅琊台刻石、芝罘山刻石、碣石山刻石、会稽山刻石等,数千年来泽被一代代来者.这一宗书艺遗产,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应发扬广大,推动书艺之发展.本文即是对秦代刻石书艺作一综合的探讨,选取三个视角,即其与金文的比较,秦代刻石书艺的总体风格、美感,以及在书学史上的地位来展开论述.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7.
自秦相李斯泰山刻石始,后世继起的摩崖刻石可谓洋洋大观。中华大地上的众多刻石,或标榜文治武功,或点缀山川胜迹,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人文景观,但是,地处偏僻的大智村,却有一群刻石至今仍鲜为人知。它记载着当地彭氏家族在明代中期半个世纪的兴盛,举凡升迁、寿诞、拜谒、建房、归省、致仕、异怪、丧葬等家事、族事皆镌刻于石,不啻是石刻文化小的一朵奇葩。大智是赣中西部距安福县城约20公里的小山村。它背依官山和相山,两股清流在村前合为智溪,往西  相似文献   

8.
仁达摩崖刻石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题解 仁达摩崖刻石位于西藏自治区察雅县香堆区仁达乡境内的大日如来殿(也称遍知佛殿)内。据《察雅县简志》载,该刻石是昌都地区文教局工作组于1984年发现的。1986年在拉萨召开的藏学讨论会上,恰白·次旦平措同志正式公布,后又在《中国藏学》创刊号上发表了藏文原文。  相似文献   

9.
郑道昭是北魏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山东省莱州市“云峰刻石”中的“九仙题刻”是研究郑道昭晚年的书法艺术和思想的珍贵资料。但千百年来 ,所能见到的有关资料及现存的刻石仅有“五仙”题刻 ,其他“四仙”题刻既未见记载也未见实物 ,甚至有人对是否有“九仙”题刻提出了质疑。新发现的“四仙”题刻 ,使“九仙”题刻趋于完整 ,解决了“云峰刻石”研究中的一个颇有疑义的重大问题 ,并为研究郑道昭晚年的书法艺术和“爱仙乐道”之风的道家思想倾向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张朵聪 《南都学坛》2012,32(6):24-25
西汉刻石篆书结构化圆为方,笔法毫无挂碍,示人凝重简率,渐化直笔为波挑,是两汉刻石书法的隶变时期。及至东汉中后期,由于社会因素,尤其是书法观念的进步及其对书法艺术的重视,两汉刻石书法愈发成熟和多姿多彩。这种成熟的刻石文字普遍运用到碑碣、摩崖、石阙、石经及壁画等方面,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两汉民众积极进取的精神气质、灵感与风采,体现出封建社会上升时期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广阔无垠的宇宙意识,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乃至中国文化史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海龙女真摩崖石刻》(以下简称《崖刻》)(载《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2期)一文,误将伪刻汉文摩崖认为是金“天德元年”的作品。实际上这处汉文摩崖是古董商邢玉人伪造的。从其中许多破绽和不合史实处可知。一、以前多次有人去调查,都没发现汉文摩崖石刻。吉林海龙的金代摩崖,在山城镇南的九缸十八锅山上,该摩崖是一个突兀的山石,无论女真文还是汉文,均刻于山石壁面,女真文在阳面,汉文在阴面,均明显易见。但  相似文献   

12.
铭功刻石,虽然秦已有之,但直到西汉末年,还依然少见。北宋欧阳修在其《集古录跋尾》中说:“欲求前汉时碑碣,卒不可得。”直到今天,徐森玉先生在《西汉刻石文字初探》一文中说,就目前全国所能收集到的西汉刻石拓片,仅能列出十种,另外还有四种,只见记载,而无具体内容。东汉以后,刻石立碑之风却大为兴盛。据杨殿珣先生的《石刻题跋索引》统计,除去“石经”部分,凡碑碣、墓志、摩崖、杂刻等总计在内,共450余种。若再就已知的凡带有  相似文献   

13.
《石门颂》是东汉建和二年(148)镌刻在褒谷石门西壁的摩崖石刻,《郙阁颂》是东汉建宁五年(172)镌刻在略阳县(穴且)口的白崖,嘉陵江西岸峭壁上的摩崖石刻。书体皆为汉隶,都是我国著名的汉刻。现在这两方摩崖一个凿迁至汉中市博物馆;一个迁到略阳县灵崖寺。至于它们的书法艺术价值和在金石学上的地位,素为历代学者和书法家们所推崇。然而,对这两方摩崖的文化特征有何异同?应作何认识?看法则不尽一致。研究这些问题对进一步全面认识这两方摩崖刻石的价值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就这方面作点比较论述。  相似文献   

14.
正雁荡山素以峰、洞、石、嶂、瀑著称,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雁荡山开山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一千五百多年来,吸引了众多的人文名士,他们在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深深感叹之余,往往勒石留题。遗留下来的摩崖碑刻,犹如散落的一颗颗珍珠,使雁荡山水,深蕴古风,更添魅力。情景相融联姻人文与山水之美雁荡山的摩崖碑刻,是雁荡山风景名胜区的总体景观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  相似文献   

15.
那山那河     
小诗 《华人时刊》2011,(6):66-68
在我家的前后,有山也有河。童年的记忆中,那山又高又大,那河又长又宽。离家三十多年,那山那河不时地出现在我的眼前,记忆中的山还是那样高大伟岸,记忆中的那条河依然那么柔美悠长。山坐落在我家正前方5公里处,呈东西走向,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不足2公里,海拔170多米,不大也不算高,但古迹众多,入书上报的大小景点就有几十处,如钟庵、拴马松、六神台、龙神岩、猴石、第一峰、云龙潭、翠辟、出云洞、含光、藏军洞等明清时代的摩崖石刻和自然景观数十处,最有名的当  相似文献   

16.
重新校录了近年发现的《大蓬秀立山普济寺众修十王生七斋记》摩崖题记,并首次刊布普济寺众修十王生七斋"女弟子名录"。该题记于唐文德元年(888)镌刻于四川营山县太蓬山透明岩石壁上,是目前巴蜀地区仅见有明确纪年的关于预修十王生七斋的摩崖题记,不仅对研究太蓬山历史,亦对研究巴蜀地区甚至整个晚唐十王信仰的传播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八思巴字蒙文碑石译存 蔡美彪(一)昌黎云峰寺残碑存遗1958年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参观团一行,在潘梓年同志率领下去河北昌黎县参观。途经道者山云峰寺址,见一断碑,我伏身审视,竟是一通元代蒙汉文圣旨碑的残存。残碑仅存下半,正面为八思巴字蒙文,背面...  相似文献   

18.
位于太行山南麓的河南省焦作市,佛教历史源远流长,基础深厚,在北魏隋唐时期,是平城与洛都、洛阳与邺城的重要通道。该地区青天河摩崖线刻观音经像、悬谷山太平寺石窟及摩崖造像和石佛滩摩崖石刻造像三处佛教遗迹,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对研究西域和中原佛教艺术的融合与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安一位文物爱好者乔连学近日收藏到一方唐代五方镇墓刻石,经考证该刻石为葬于桥陵(陕西蒲城县)的唐睿宗李旦或皇后窦氏墓葬中之物.因墓主人特殊身份,加之是目前所见等级最高的镇墓刻石,"也是现知保存基本完整、纹饰最为精美的有关唐代皇帝的刻石"(王育成语),使得这方刻石具有了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它引起了文物专家们和历史研究者们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20.
对于南北朝诗歌,历来论者大多重南轻北.通过北朝社会历史、北方自然环境以及北朝士人的生活习惯三方面来分析北朝诗歌的勇武豪放、朴野真率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而北朝诗歌这种独特的气质也为后来唐诗的繁荣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