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五四"小说对"个性解放"与"人性自由"的时代精神的反映,主要是通过对爱情题材的表现来实现的,作为对封建文化的叛逆,同时也是受到外来文学的影响,出现了许多以爱情与性自由为主要诉求的性爱小说,其在叙事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以爱情为叙事基点的叙事模式;叙事视点的多元化;人物形象的变化;叙事技巧的自然主义倾向、心理学及精神分析学说的引入。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小说叙事之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国小说有"国家叙事"与"日常叙事"两大叙事法则。"国家叙事"为主流,表现"人生飞扬",其共性强。30-40年代,国家叙事原创性强,有茅盾社会分析模式、丁玲意识形态模式、路翎现代心理模式;50-70年代,原创性弱,基本上是茅盾与丁玲二式整合为"史诗"模式;80-90年代,出现超越史诗,悲剧、象征、隐喻多样模式。"日常叙事",从苏曼殊、张爱玲到池莉、余华,表现"人生安稳",个性化强。两种叙事法则共同成就中国百年小说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被历来研究者统称为"问题小说"的1919-1921年小说创作中,蕴涵了小说创作思维模式从近代转向现代的发展过程.在廓清"问题小说"概念的同时,也触摸到了小说创作中思维模式转变的脉络.联想思维在小说结构中的普遍运用,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是这种转变实现的标志.除却社会、历史因素,<随感录>等白话报刊散文的盛极一时对这种转变实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母题概念具有如下特点:最小情节单元;传承性;历史筛选性。话本小说叙事的民间形态使其保存了大量的传统叙事母题,这些母题经过历史的流转和筛选而成为最具有中国传统叙事特色的文化因子。话本小说有着许多的母题类型,比如乔装母题、真假母题、友谊母题、救助母题等等。这些已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叙事的内核部分而在历代的叙事中不断的变异。话本小说母题的形成与长期的"说话"艺术的"说听"交流密不可分,其叙事功能表现为内在的交流性。  相似文献   

5.
目前评论界较为一致地认为以池莉<烦恼人生>为代表的新写实小说在叙事结构上呈现出较为散漫的"生活流"状态.笔者对此观点质疑,提出<烦恼人生>在叙事结构上呈现为中和平衡的张力结构.而池莉近期创作的小说结构则表现出较鲜明的反讽特征.本文由探讨池莉小说在叙事结构上的演变轨迹,进一步指出池莉小说叙事结构与中国文化精神及"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小说创作在中国源远流长,而且历代小说的叙事方式是各有不同的.以目前批评界普遍认同的古代、近代、现代、后现代四种小说主要写作模式而言,运用叙事时间、叙事结构、叙事角度等有关叙事学的方法来分析中国小说模式的演变无疑是恰当和必要的.不过,需要明确的是,虽然后现代叙事作为一个全新的叙事类型是近些年才兴起的,但它对业已形成的以往小说叙事模式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因此,在总体把握中国小说叙事的总体演变之后,单独探讨后现代小说在中国兴起的话题无疑会使问题论述的全面清楚,从而也能够为间接回答评论界对后现代小说乃至后现代本身的一些争议做出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康拉德致力于小说叙述形式的改革和创新.在小说中,康拉德运用诸多圆形意象和圆形叙述模式使小说叙事散发出无穷的魔圈魅力.康拉德小说的圆形叙述模式是对传统小说艺术的继承,同时也表现出现代主义小说在背离传统创作技巧后隐藏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8.
通过运用现代叙事学有关叙事视角的理论,把叙事视角和人称有机结合,对中国传统小说及郁达夫小说的叙事视角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由此得出结论:中国传统小说采用的是零聚焦的叙事视角模式,而郁达夫的小说则主要采用内聚焦的叙事视角模式。郁达夫在其小说中对中国传统小说叙事视角模式的革新,奠定其在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论90年代的家族小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家族小说表现历史变迁与文化沧桑,构成世纪之交中国文学呼应世界文学的特殊景观.其一显示出对民族现代转型的精神关注乃至历史主义的自信;其二借家族叙事呈示历史寓言,体现当代作家退回内心的忧思;也出现了某种"衰败历史的形式".20世纪的中国文学从家族母题切入五四的时代主题,90年代家族小说更注意发挥家族叙事的自由空间,表现民族及人类的生存特点.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分析反腐小说的叙事模式为切入点,试图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反讽叙事、叙事话语四个方面对反腐小说的艺术表现方式进行阐释,并指出官场小说不仅塑造了性格鲜明的正面人物,也真实刻画了具有复杂人性的反面角色,更重要的是展现了官场灰色人物的庸俗生活,揭示其各自不同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1.
流行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红色传奇"小说是一种带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小说叙事模式,对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方略的继承与沿用,使得"红色传奇"小说在叙事特征上表现出诸多的与当时主流政治意识形态需求的相悖之处.这些因素的存在,较为明显地妨碍了政治意识形态因素在"红色传奇"叙事中的充分发挥,从而不可避免地构成了"红色传奇"小说在当时情形下的政治意识形态"软肋",并进而决定了此类小说在当代十七年文学演变进程中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的出现,标志着古代小说的发展已从传奇走向写实.作品把现实丑引进小说世界,在对丑的审美过程中将生活丑升华为艺术美;运用情境化和情理化描写,促使性格形态由传奇化典型向生活化典型迈进;采用"家庭-社会"型叙事模式和纵横组合叙事笔法,拓展小说描绘空间,这些艺术创新,引发了小说观念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3.
文心与模型——基督教文化与中国小说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圣经》典故作为小说的文心,用其叙事框架为小说的叙事模型。此法相习成风,成为基督教文化催生中国小说的一种模式,也成为中国小说生成方式的一种。依此模式而成的小说并非皆有基督教宗教意义。基督教文化与中国小说叙事的这种关系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中国新小说成长的踪迹。  相似文献   

14.
李伯元小说及鲁迅对之的经典评说至今仍被误读,对李氏小说精神的探询是对其小说本质的认知.李氏小说书写为其报刊实践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商业写作的特性.李氏小说既受市场规约,也受创作主体规约,表现出书写者的"游戏态度".李氏小说书写的"游戏态度"内涵复杂,具有浅性叙事、精神隐痛、戏谑风格等叙述要素,而其"游戏笔墨"也透显庄重的民族叙事特性.  相似文献   

15.
苗文化重表象轻逻辑、重情感轻理性的思维方式导致了其文化传承的非理性化.苗裔作家沈从文以同样自由的心灵进行小说创作,这种主观随意性导致了他小说叙事中结构布局的散漫和叙事内容的散漫化,而这一切就小说叙事来看,也应该是一种非理性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接续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官场小说热,马笑泉近作《迷城》也以反映官场生活为主要内容,与此前官场小说叙事逐渐固化的“成长叙事”“官场探微”“腐败揭秘”等叙事模式相比,《迷城》之叙事有较新的突破,其主要表现在马笑泉将官场叙事的情节置于传统文化的根柢之上,将文学创作与文化影响相结合。《迷城》之叙事,不仅让小说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小说叙事的根底更为雄厚,而且还改变了已有官场小说叙事模式的单一化局面,兼容了更为广阔的思想与人生之“思”,实现了“官场”与“人生”真正意义上的链接,为后续官场小说创作提供了新的书写范式。  相似文献   

17.
小说叙事中的身体书写,是对身体这一社会符号的再符号化.其不仅指向身体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的意义,而且指向作者对这一社会文化符号进行再符号化时赋予的意义.在这一再符号化过程中,身体在小说叙事的三个层面,具有不同的功能与意义:在故事-素材层面,身体作为人物的物质存在,具有模仿-主题功能,打着一定时代的文化与权力烙印,表现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在叙事-文本层面,身体具有结构功能,一方面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功能”,另一方面则是一种展现小说叙事对于人物以及人性的理解的“指号”,是一种重要的叙事符号;在叙述-修辞层面,身体则具有美学功能,是一个重要的修辞对象,与小说叙事的思想价值与审美价值密切相关.小说叙事正是通过对身体的符号化,完成对人类经验的记述,以及对民族文化以及人自身的无意识的发现,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秘史”.小说叙事的身体符号学的提出与建构,为小说文本解读与小说史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李萌羽  温奉桥 《东方论坛》2013,(3):89-93,111
张恨水小说的成功源于其文化策略的成功。文化"配方"策略决定了张恨水小说的叙事模式和故事架构,并从根本上决定了张恨水小说的文本形态,特别是其小说的"双极结构",更是其文化"配方"策略的外部表现形式,本质上是一种文本的分裂。  相似文献   

19.
冰心小说以其意象化、散文化、作者角色化等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方式,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貌,为小说“形式革命”的建设与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促成冰心小说叙事方式转变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基督教文化的熏染,使冰心青睐于第一人称叙事、增加了小说的叙事元素、影响了其小说的话语形式;传统文化的浸润,使冰心以诗的笔法改造小说;“向内转”文学潮流的影响,使冰心小说趋向心理化、情绪化,情节淡化。  相似文献   

20.
"叙事声音"是指在叙事性文本中,叙述者以某一视角为基础,选择相应的叙事策略,以传达出某种思想观点。李锐小说中的叙事声音颇具特色。根据苏珊.兰瑟的理论,李锐小说中的叙事声音主要有作者型叙事声音、个人型叙事声音和集体型叙事声音三类。这三种模式不仅各自表述了一套技巧规则,表达了一种类型的叙事意识,同时也为小说提供了多种意义生成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