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河洛文化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母体文化,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文化。河洛文化蕴含着内涵丰富的"大一统"思想,并通过古代都城、隋唐大运河、丝绸之路等有机载体世代相传。优秀河洛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根基。研究河洛文化对于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有着重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渊源流畅,博大精深。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先进性、资源的丰富性及其时代的价值性等三个方面,阐明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核心要素所在,对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是当代一种重要的文化力量和学术解析方式。在历史上,中国佛教正是通过对“自身”的当下性进行一种现代性的超越而得以从历史走进现代的。也正是在这种当下性的超越中,中国佛教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现代性元素。今天,“现代性”也是一种促进社会文化进行现代性转型的话语力量。在其作用下,中国传统佛教的现代性走向面临着多重学术力量的挑战和压力。现代性的学术话语正在促进中国佛教的现代转型,推动着中国佛教走向国际化。中国传统佛教也因之将最终完成其现代性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2 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史发生过三个标志性事件 ,遂使思想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目前仍处于一个转型期。考察当代学术文化的演生 ,可以发现有如下变迁 :从单一信仰转变为多元价值 ,从激进主义转变为保守主义 ,从思想转变为学问 ,从人文转变为技术 ,从拿来引进到建立本位文化。展望中国学术文化的前景 ,可以预计有如下变动 :国际化 ,规范化 ,本土化  相似文献   

5.
文化软实力形成的内在机制——从当代中国的视域审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化软实力首先形成于这种文化的认同力和辐射力。文化软实力在现代性语境下的持续形成有赖于这种文化的现代性转换,文化软实力的未来形成还必须正视资本现代性的缺陷和后现代的合理诉求。  相似文献   

6.
文化强国战略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现实选择,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是建设文化强国的价值指向。经济全球化、交往国际化、利益分化、网络信息复杂化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民族共生和核心价值产生了影响。在经济硬实力建设、利益协调机制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网络舆情引导的合力作用下,中国文化软实力获得了更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提升文化软实力对国际竞争的重要意义,纷纷研究文化软实力理论,制定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分析梳理了国内学界关于文化软实力的概念与内涵、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与发展现状、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研究,并就文化软实力研究的不足进行探讨,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约瑟夫·奈的权力三纬度即文化和价值观、传媒、内政外交,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是软实力国家的标志。从这三个方面分析中国的软实力,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和谐作为中国主导文化和价值观正获得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认同,但还没有成为普遍性的全球规范;中国传媒已经成为国际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信息源和举足轻重的发言者,但对如何解释问题具有的影响力仍十分有限;中国内政外交的信誉度逐渐增强,但仍面临诸多困难。中国的软实力建设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发端于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随着全球化进程转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后发展中国家,对其进行的理论反思已经融化在许多思想和学科以及文化讨论的潜在视域之中.对于日益融入全球化系统的中国文化而言,现代性仍然是"未竞的事业".在后现代主义的现代性批判视域中观照中国文化现代性建设是面向世界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0.
周向军、高奇在《理论学刊》2012年第5期撰文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第一软实力”的观点,认为这是关乎国家软实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的内涵、属性和功能决定了它们在新时期以来国家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中的最重要位置,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具有最根本的思想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最强劲的理想软实力,  相似文献   

11.
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新形势下,我国文化软实力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我们应该加大投入,积极扶持文化产业;强化"文化走出去"战略,争取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建立健全批判和反对"文化侵袭"的长效机制,开展积极的国际意识形态斗争;提高现代传媒体系的质量和水平,抢占意识形态斗争的制高点;在多样思想文化并存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从而有效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2.
儒学伦理传统与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天人合一"的和谐观,"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道德实践和道德修养,"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道德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道德使命四个方面简单阐述了儒学伦理传统的核心价值,并认为儒学伦理传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源泉和根基。惟其如此,我们才可能建构对内足以形成一种凝聚力,对外足以形成一种吸引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出版软实力是否能够释放与增长,能够有力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理想中发挥作用,需要改革者的远见与力度,需要出版者的经营理念和文化责任感,也需要科技的发展与学者的创建。只有打造真正的出版市场主体,激发企业创造性,才能充分挖掘文化潜力;要建立软实力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兼顾"硬指标"与"软指标";要加快构建出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国民阅读,才能有效扩大软实力的辐射空间。此外,还需要努力增强国际文化融合力,扶植原创,推动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文化软实力的研究离不开社会学的范畴,海洋事业的发展需要海洋领域的文化软实力提升。把握海洋事业的社会发展模式,需要对海洋文化软实力进行社会学视角的研究。本文对海洋文化软实力的含义、研究专题、研究层面和基本内容进行了社会学的解读,进而阐释了影响海洋文化软实力形成的社会因素,并论述了海洋文化软实力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化学和高等教育理论,就时代的文化战略特征和中共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目标,以及大学在提高文化软实力中的责任与地位进行分析,抽绎出了一个大学学术文化力的全新概念和命题,提出,高校作为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力军,应根据自身特点科学地制定发展文化软实力的战略。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提高文化软实力有着迫切而深远的重大意义。要发挥中国文化软实力,就要有效整合和开发中国丰富的文化软实力资源,就需要对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挖掘有吸引力、影响力、仿效力的文化软实力资源,有的放矢地制定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政策和战略。在建立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和分析模型时,需要同时兼顾指标筛选的原则、确立指标权重的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等。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起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体系的理论模型,将文化软实力分为文化凝聚力、文化吸引力、文化创新力、文化整合力和文化辐射力等五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软实力有所提高,但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文章从文化产业滞后,文化贸易逆差严重;文化传播能力弱,世界影响力不足;传统文化被淡漠,文化根基不稳;教育发展滞后,文化基础薄弱等方面阐述了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办法有:做强做大文化产业;提升我国文化的传播能力;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8.
文化软实力竞争与辽宁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的历史时期,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必须以国际化的视野制定基于文化软实力竞争的发展战略。首先要解放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文化发展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更加人文化、生活化、平民化。其次要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加快提升和建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人民群众共有精神家园。再次还要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使之成为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文化是激发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由此,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对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的新认识、新论断。文化软实力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等方面都发挥着重大的功能: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功能;社会整合功能;教育塑造功能;政治合法性功能;文化软实力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以文化形态为主的软实力已然成为当今时代国家间实力消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有机载体,它通过转化资源优势,提升文化吸引力;聚集创意因素,强调文化创新力;打造大众品牌,扩大文化影响力;承载核心价值,增强文化凝聚力;引领情感消费,突出文化感召力等方面来提升文化软实力。为此,需要从强化互联网思维,实现科技与创意的跨界融合;推进协同创新,实现产业的“文化+”;铸造特色品牌,增强国内外影响力;加入创意元素,阐释价值观念;推动文化消费,塑造文化氛围等五个方面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便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