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徐益明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常到家乡的露天游泳池去游泳。看着池边那座并不很高的跳台,他非常羡慕能从上边跳下来的孩子。很长一段时间里,徐益明渴望自己也能从跳台上跳下来。终于有一天,一直是孩子头儿的徐益明召集手下的“兵”,“谁愿意去跳水,跟我走。”然后爬上了跳台。一个老头──在孩子们眼里,每一个大人都是老头──对站在跳台上的徐益明大喊下来,徐益明抱着扶手不肯下,最后被喊急了,就一头从跳台上跳进了水里。老头被他吓了一跳,随之就被这个孩子的胆量吸引了,“你愿不愿意学跳水?”原来这个老头就是跳水教练。于是…  相似文献   

2.
跌倒的收获     
有个“渔王”非常苦恼,就因为三个儿子的捕鱼技术都很一般。他常向人诉苦:“我从儿子们刚懂事起就传授技术,怎么他们都比不上平常人的孩子?” 一位路人听后,问:“你一直是手把手地教他们吗?”“是啊,我很仔细、很耐心地教他们。”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他被人们誉为“洋雷锋”。他为“老少边穷”地区的儿童设立助学金,为中国高校的新兴学科尽心尽力,他还真诚地申请加入中国国籍……两年前的一天,潘维廉博士投书《厦门日报》,叙述他当天上街,不慎把二百美金和在中国的永久居留证弄丢了,就在他着急的时候,一对中国夫妇叫住了他,说:你丢的东西在这J[。潘博士写道:“我的钱对他们来说可能不是一个小数目,但他们如数还给了我,而且无论如何不肯接受我的酬谢,甚至连一件小礼物也不收,他们说:‘能帮别人一把,这就够了。”’潘维廉在信中还针对有人对他说“你在美国可以赚…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干部路线是“任人唯贤”。这“贤”应该是有德有才,德才兼备,可眼下有人已将“任人唯贤”演绎成“任人唯甜”。 这“甜”是看被选拔者能否顺从他,合不合他的意。一些“小人”很善于察颜观色,为了讨好领导,他们常常是甜言蜜语套近乎,显得对领导很尊重、很服贴。著名作家赵树理曾在《李有才板话》中对那个善于“顺杆爬”的张德贵进行了惟妙惟肖的刻画。而今,张德贵式的人物时有可见,他们就是凭着“顺杆爬”的本领而达到官运亨通、仕途畅达的。  相似文献   

5.
微小说     
她招手拦了出租车,上车后发现开车的是他!十年前,他们是亲密的恋人,她在父母的压力下选择了分手,从此在同一个城市从未相见。“你好吗?”“我很好,你呢?”“我也好。”她看到了他手上依然戴着她送的手表;他在她下车时,听到了她背包上那个小铃铛清脆悦耳的声音,那是他送给她的……  相似文献   

6.
孟尝君是战国时期一个著名的政治家。据史料记载,他拥有门客三千,其中不乏滥竽充数、鸡鸣狗盗之徒,真正在历史上留下记载的为数不多,可见门客中绝大部分是吃闲饭之人。但孟尝君能够在历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恐怕与他养这么多吃闲饭的人有很大关系。 当今不少企业也养有一班吃“闲饭”的人。他们很少介入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很少去做某一件具体的事情,他们可能三年不做事但做一件事,就值得养他三年。正是这班“闲人”能在企业巅峰时期看到潜伏的危机,能在企业“山穷水尽”的关头,看到柳暗花明。这班所谓“吃闲饭”  相似文献   

7.
1991年6月21日,将满30岁的蔡振华第一次以中国乒乓球队男队主教练的身份站在队员们面前,他的“就职演说”就像他的性格一样充满豪情:你们的目标──世界冠军。而被称为“你们”的人,此刻脸上却一片茫然,仿佛在听一个骑自行车来上班的人奢谈他明年将拥有一辆豪华“奔驰”。在他们心中,连续两届失落的世乒赛团体冠军距他们像梦一样遥远,他们不知道眼前这位少帅将把这支接二连三吃败仗的队伍带向何处,更无法预测处在低谷中的中国男队需要多长时间才能重新照耀在世界冠军的光环之下。面对这些无动于衷的目光,蔡振华并没感到失望。他似…  相似文献   

8.
美国有个著名故事《黄丝带》,说的是一个妇女为召唤其外出的丈夫而在门口橡树上系上黄丝带,最终盼得夫君归的故事。管理者在离职者办完离职手续后,也不要忘了为他系条“黄丝带”。比如,以朋友的身份请他吃顿饭,为其饯行,主动提出给予帮助,并邀请他“有空来坐坐”。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资深专家马尔里克博士说:“新草看上去可能更绿一些,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在第一次使用他们时,你也许没有发现他们真正的价值所在,并作出相应的承诺,但在第二次,你就可以发现金矿。”“回炉烧饼照香”吐故纳新是自然规律,有时又是残酷的现实。无论你辞退的人…  相似文献   

9.
理解     
伟人尚且如此,何况芸芸众生的你我? 有一个孤独的人,他告诉了我他的苦闷,烦恼,以及忧郁。他说世人不能理解他。他只希望得到我的理解。晚上,我们喝酒,我尽一切努力去理解他——然而不能。于是我“煞有介事”地“教导”他一番。我给他讲了3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建造巴别塔:人类在创始期, 天下只有一种语言。他们往东方大迁移时,遇见  相似文献   

10.
在面试时,特别是集体面试时,面试官之间有一个不成文的默契,大家的好恶是不能形诸于色的。所以,他们会尽力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但不管面试官如何“装腔作势”,他的体态语言却会不小心“背叛”他———透露出他对应试者的一些真实想法。细心观察面试官的体态语言,你会发现这比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的内容可要丰富多了。然后,仔细分析面试官的体态语言,获知他对面试者的态度、看法,这将极其有助于应试者及时调整应试策略,赢取众多面试官的“芳心”,从而大获全胜。一、表示认真倾听的体态语言特征:面试官身体前倾,两脚分开,一只脚…  相似文献   

11.
春秋时期的相马大师伯乐绝对没有预料到,两千多年后他仍然名噪一时。领导干部要向他学习,像他相马一样去发现人才。于是,当代“伯乐”们责无旁贷地相起马来。他们相中的一匹匹“千里马”被委以重任。遗憾的是,某些“千里马”并不争气,有的为多吃多占而马不停蹄,有的因贪污盗窃而马失前蹄,有的目无党纪国法变成“野马”。 其实,隋炀帝大业年间创立的科举制就比“伯乐制”进步得多。科举制在唐朝得到大发展,一直延续到清末,革除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仕族”的历史弊端工。19世纪下半叶  相似文献   

12.
“上海的发展速度好快”马丁·波斯特博士,专程从德国飞到上海来参加授奖仪式。这次他到上海,行色匆匆。授奖仪式一结束。便向远在德国的夫人打了国际长途。他激动地告诉其夫人:“这次授奖是莫大的光荣,黄菊市长亲自颁奖,还同我们一起合影。”而他夫人、孩子在电话中对他表示热烈上海市从3000多名在沪工作的外国专家中评选出9位突出贡献者,并授予“白玉兰荣誉奖”。上海人民将永远记得他们。  相似文献   

13.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面临着许多选择。而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钱伟长一生所作的选择,却非同寻常。“三钱”的称呼是争论出来的一切从国家的需要出发,这一理念贯穿了钱伟长的一生。毛主席曾夸钱伟长课讲得不错;周总理曾亲切的关怀过他,让他穿着自己的鞋子出访四国;邓小平在谈到他时曾说:“这个人的任命,可以不受年龄的限制”。有人曾戏称他是“万能科学家”,而他自己却说“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他是一位杰出的国家领导人,也是目前我国在位的最年长的大学校长。当年,周总理把他和钱学森、钱三强统称为“三钱”。在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三钱”又一次不期而遇,虽然他们  相似文献   

14.
《世说新语》载文说:东晋时,青、兖二州刺史王恭的族叔到他家作客,向他要了坐在臀下的“六尺簟”(古人席地而坐的一种较好的工具),王恭给他后,自己却坐到了十分简陋的草席垫上,其族叔甚惊,王恭说:“叔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东晋高门首富的王恭,正是凭着“身无长物”的假廉而赢得了一世的“清名”。 时至今日,王恭们的假廉术不仅未收敛,反倒呈一发不可收之势。“两面公仆”胡建学,“草帽市长”廖升阳,禁止下级给他送礼的“廉洁干部”许和平……案发前他们无一不是“身无长物”的清正廉洁者,可案子一破又无一不是贪污受贿的吸血鬼。剖析这一个个案例,我们发现这些官们的假廉秘诀不外乎以下三种:一是讲廉。他们信奉“廉言不离口,好事伴我走”的信条,言必谈廉政的他们常假惺惺地组织职工学廉政内容,在上级领导面前有板有限地背廉政条例,甚至在奢侈的酒吧餐桌旁也要大唱特唱廉政歌。原上海市燃料总公司沪东公司经理周建国就是一个口头不断讲廉,手中不断捞钱的典型代表。平时,无论在职工大会上作报告,还是在党总支中心组发育,他都要大谈党风廉政建设,提醒大家防腐倡廉,以至于案发前群众一直把他当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好领导看待。二是买廉。这些  相似文献   

15.
陈新 《人才开发》2007,(1):46-50
杨澜说,与赵忠祥主持《正大综艺》后,赵忠祥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境界从此影响和改变了她的职业选择和人生;而赵忠祥说,杨澜的成功是他的荣耀,杨澜的发展则是他的欣慰,能与杨澜成为“黄金搭档”是他一生的荣幸。“山中石多少真玉,世间人稠知音稀。”赵忠祥与杨澜虽非同一时代的人,可是他们却是难得觅见的知音。  相似文献   

16.
如何激发“后进生”的后劲是每一个班主任工作目标之一也是一个难题,那怎样能激发后进生的后劲呢?首先要了解学生,其次要让他们认同你的教育理念,继而要取信于学生,守信于学生,最后引导孩子从“他律”走向“自律”。  相似文献   

17.
1992年夏,北京大学博士生楼里,潘文石教授笑容满面地敲开了吕植的房门说:“我有一个非常好的消息要告诉你。”他的手上拿着一封电报。吕植立刻猜到了:是“姣姣”!他们跟踪观察了四年的大熊猫又一次产仔了。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消息啊。潘文石和吕植毫不迟疑地搭上了西去的列车,很快地赶到了他们的研究区域——陕西省秦岭山脉中段南坡。潘文石和吕植站在“姣姣”的洞穴前。他们看见了  相似文献   

18.
只说事实     
美国洛杉矶电视台曾经有一个名叫“法网”的节目,节目中的一位主持人因为一句台词——“只说事实”而出了名。每次当他采访一个人,对方将要开始把他或她的故事讲出来时,这位主持人都会提醒他们:“只说事实。”韦伯探长知道,当人们讲述一件事时,他们总是习惯把自己的理解加进事实中。一件事情的事实不会发生变化,但讲故事的人不同,对事件的看法不同,讲述的方式也会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到人才市场设摊招聘的或是人事主管,或是厂长经理,他们亲自出马物色人才,犹如“伯乐”选“千里马”那样,往往别出心裁,独具慧眼。本文既反映了招聘者对“跳槽”的独特见地,也反映了招聘者对“跳槽”者的各种要求,对“跳槽”者来说不无裨益。 (一) 他五官端正,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且举止文雅,老练稳重。一看便知道是位老人事干部了。谈起“跳槽”,他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毫不夸张地说,“跳槽”两字,几乎成了青年人的“口头禅”。人们开始拥有择业自主权,不必象以往那样“吊在一棵树上”“从一而终”,可以自由“跳槽”了。它确实促进了人才流动,开发了人力资源,受到了用人单位和人才的普遍欢迎。就拿我们公司来讲,能在人才市场上找到紧缺急需的人才。有位助理工程师原在国营企业工作,该厂人才济济,技术力量雄厚,他在工厂只能给工程师们当“配角”,轮到他“当主角”,负  相似文献   

20.
扯掉面纱现真容 长期以来,干部提拔总是带有一种神秘色彩。组织上派去一个干部,不知根不知底的人总少不了妄猜他来自哪枝哪叶,即便是正道来的,也要看他新官上任的“三把火”,火灭了要看他“头三脚”,折腾差不多了,人们才明白他是“老几”。难怪任人唯亲、任人唯钱、 “暗箱操作”等用人不正之风的报道屡见不鲜。 在民风淳朴的湖北省南漳县不是这样,近年来在用人制度上他们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干部提拔前先拉出来“亮相”,让人们“掂量”个“半斤八两”,群众在说长议短中识别了干部,干部一旦走马上任已是连皮带瓤的熟悉面孔。 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