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俊久 《社会科学》2022,(4):120-132
全球金融治理本质上是全球性公共产品,具有典型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非分割性特征。其演进和变迁的动力源自私人金融力量的兴起及引发的金融风险以及大国权力格局的变化和重组。作为全球经济治理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应用和体现,当前的全球金融治理存在着包容赤字、监管俘获、制度非中性、议题泛化、霸权治理、碎片化、集体行动困境、软行为约束等内在缺陷,这些构成了国际金融稳定、市场有效运行、世界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实质性障碍。站在中国的立场,全球金融治理机制的变革应遵循时间、空间、思维、行为四个逻辑。  相似文献   

2.
科学知识增长的问题是波普尔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其科学发展的四段论模式,即:问题→猜测→反驳→新的问题。其逻辑同时也体现着波普尔的科学哲学学说发展的内在逻辑,是他的学说的走向与归宿。  相似文献   

3.
共同富裕既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目标,承载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共同富裕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应然,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作为一种应然性理论,符合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已证明共同富裕理想作为一种实然在不断兑现,且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发展。新发展阶段为更好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把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和农民的共同富裕摆在关键位置,注重营造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良好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哲学辩证法本质上是生活辩证法,其核心要义是围绕着权利而展开的,是对生活主体的生活权利本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则和趋向的历史性解读与本质性把握,具有鲜明的批判性和革命性。马克思生活辩证法以对生活的前提进行批判性地审查为始端,以"劳动—生产"为基源,以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为基础而生成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多领域、多层面交错而构成的生活关系逻辑,构成生活的空间性维度,最后显现为生活形态的阶段性与历史性转换、生活从民族史向人类史转换,形成生活的时间性维度。劳动—生产辩证法、生活关系辩证法和生活历史辩证法构成了马克思生活辩证法的内在逻辑架构。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成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除了历史的、客观的动因之外,最根本的在于这一先进社会制度具有其产生、完善与发展的内在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逻辑主要体现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的有机统一;坚持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本质与创造"五大民主"的制度特色的有机统一;坚持基本制度和基本要素的"不变性"与革除体制和制度弊端的"可变性"的有机统一;坚持社会差距的客观性与实现社会公正的必然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6.
吴庆功  王鉴忠  张雷 《理论界》2012,(11):31-33
组织承诺一直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高组织承诺能增加员工创造力,增强企业凝聚力,同时也是其他企业所无法模仿的杀手锏,是企业致胜的法宝。本文对不同时期组织承诺的概念、结构维度以及测量方法进行了新的梳理,揭示了组织承诺研究的逻辑演进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组织承诺研究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7.
8.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新发展理念源于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深切把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新实践的总结升华,与中国共产党一贯的发展理念既一脉相承又有重大创新。新发展理念分别着眼于发展的动力、方式、方向、环境、目的,着重解决发展的革命性问题、系统性问题、永续性问题、联动性问题、公平性问题,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彰显出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拓展深化。  相似文献   

9.
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揭示了人民民主的本质属性和全过程实践特征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体现了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与效能逻辑、话语逻辑与系统逻辑的辩证统一。它在总结历史规律、发展民主理论过程中孕育;在人民民主实践、提升民主效能中发展;在立足系统思维、构建中国民主话语中升华。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的历史,改革的进程也由改革的侵蚀阶段发展到了转型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针对改革开放转型阶段的现实矛盾和主要问题提出来的,在逻辑上,二者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构建和谐社会是改革开放的逻辑延伸,改革开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12.
任何理论体系都有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借鉴马克思《资本论》的逻辑方法,分析邓小平理论体系,可以看出:邓小平理论的内在逻辑是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为逻辑起点,以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概括为核心,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条主线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所包含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逻辑地联象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严谨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的个人"的生活世界探究"自由何以可能"的现实路径,即以"现实的个人"为出发点及价值归宿点,以思想解放为重要前提,以实现"无产阶级"的自由为现实前提,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为根本动力,以消灭现实世界的"一切关系"为具体路径,从而实现自由,这是马克思自由观一以贯之的内在逻辑,由此实现了自由观上运思方式及问题域的历史性转向与批判性超越,进而彰显出其理论的科学性、革命性及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为主题,全面对社会核心价值观以及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两者间存在的逻辑关系进行说明,此外,还提出:想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功践行,需要把我国的传统文化作为根本依托,充分发挥其“涵养”、“滋养”和“营养”重要作用,推动双方实践逻辑的微观落实。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来,社会主义的概念内涵和发展模式就存在一个问题逻辑和阶段逻辑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论断是从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三者关系上,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的内在逻辑联系。从历史的角度考察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的探索历程,可以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内涵,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6.
主体参与的要义、逻辑起点及其境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参与是主体对活动的能动性作用过程 ,是能力和倾向的统一。本文对主体参与的要义、逻辑起点及其境界进行了探讨 ,认为主体参与是现代教育的学生观在教学中的反映。教学要发挥其发展学生的功能 ,就必须借助主体参与这一有效机制。学生对活动的强烈兴趣是主体参与的前提 ,学生对交往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教学环境。发展性教学所提倡的就是主体参与基础上的活动、活动基础上的发展。活动与交往是主体参与的逻辑起点。主体参与实现学生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化 ,自由意味着权利与责任 ,是主体参与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17.
吴琳 《理论界》2013,(4):1-4
劳动辩证法是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矛盾现象分析之后建构起来的理论。劳动辩证法的内在运行逻辑路径在三个层面得到揭示:马克思首先从人的生产活动出发,得出劳动异化理论;从人的生产关系出发,得出物化关系理论;进而从人的历史主体性出发,得出主体异化理论。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劳动辩证法的逻辑价值原则。人的主体性原则是马克思劳动辩证法逻辑价值前提。这对于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逻辑精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自然事物、自然现象为研究主旨的自然决定论,其历史形态经历了从古代朴素自然决定论、中世纪神学自然决定论、近代机械自然决定论、德国古典理性自然决定论向唯物主义辩证自然决定论的历史演进。依照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思维方法,对自然决定论历史形态交替的内在逻辑进行了动态把握,进而着重就唯物主义辩证自然决定论的理论基石、逻辑前提以及核心内容进行了深层诠释  相似文献   

19.
在荀子"天人相分"的思想范型中,人间幸福逐步摆脱西周以来的神秘性天命的主宰,人类自身的主体地位被提升到"与天地参"的高度。由于更加重视作为主体的人在治理万物、实现幸福的过程中本质力量的发挥,荀子幸福观的内在性获得了更为具体和现实的展开。它不仅表现为"制天命"的人类主体精神,以及对功利幸福在宇宙论层面的论证,同时也表现为道德个体在德性完善和人格塑造中的意志、精神和力量。与孟子先验的性善论有所区别,荀子的德性幸福在"性恶"的理论基点上,经由礼乐、为学和"积善"等后天的教育修养,最终也实现了"与日月同光、与天地相参"的理想境界,从而延续甚至提升了儒家德性幸福的超越性境界。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90多年历史实现了革命、改造、建设、改革的逻辑演进;30多年改革实现了经济改革、社会改革、政治改革的逻辑演进;10年发展实现了"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逻辑演进。三个方面逻辑演进的集中体现是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成就了全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演进体现了主体认识论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以及中国共产党的科学执政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