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投入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学术机构纷纷以集刊的形式创办了各种外国文学类学术刊物,这在推动我国外国文学研究和发展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推动外国文学类学术集刊的蓬勃发展,文章详细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国文学类学术集刊的发展现状,系统总结了其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期为推动外国文学类学术集刊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2.
赵嫚 《天府新论》2012,(6):148-150
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文学类集刊零星出现。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伴随着文学研究的发展,大量的文学学会成立,文学类集刊进入迅速发展时期,期间共有38种集刊创刊。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社会发展综合水平的提升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学术集刊呈现蓬勃发展之势。目前,我国文学类集刊总体上还是处于成长期。随着社会经济和人文学科的快速发展,我国文学类学术集刊的发展也必将取得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学术集刊在中国的学术界、出版界异军突起,引发了各方关注.其中,民族考古类集刊继承并发扬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获得了快速发展.通过对民族考古类集刊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到,这类刊物在种类、内容及出版形式上都逐步规范化.但在出版规范、出版周期、审稿制度、稿源开放性等方面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从自身制度建设入手,设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学术交流,应是此类集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值得关注的学术集刊现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玉圣 《云梦学刊》2004,25(4):29-30
专业性、学术性集刊之异军突起,是最近十余年来中国学术界、出版界最为引人注目的文化景观之一。这些学术集刊往往由学者个体或群体、学术组织或学术单位主持编辑,由相对固定的某一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这些学术集刊的编辑情形有异,学术旨趣亦不尽同,但大都以追求高学术品质为依归。除个别例外情况,基本上都是连续性出版物。跨学科性、综合性是是这些学术集刊的“重武器”。如《文史》《中华文史论丛》《学人》《中国学术》《现代中国》《学术思想评论》《人文论丛》《国学研究》《公共论丛》《学术集林》《中国政法大学人文论坛》《视界》…  相似文献   

5.
编者说明:学术集刊,即中国内地编辑和出版、以书代刊式、连续性的学术出版物。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此类学术集刊约有四五百种。这些学术集刊,因为用的是书号,按图书形式出版发行,故在各大图书馆一般未按照学术刊物归类收集。在现有的文摘类刊物(如《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系列)、索引类期刊(如《全国报刊论文资料索引》等)以及南京大  相似文献   

6.
以2004-2006年历史学期刊为研究对象,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历史学期刊各项计量指标进行分析比较,从期刊论文的篇均引用文献数、期刊基金论文占有比例、期刊作者地区分布以及期刊标注有作者机构的论文比例这四个方面,分析历史学期刊的学术规范和学术含量的状况,以期客观地反映历史学期刊的编辑状况、学术规范程度和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7.
各位同仁:大家好! 在此,我首先代表《云梦学刊》对各位拨冗光临本次论坛表示热烈欢迎!对河北省社科院及《社会科学论坛》杂志社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由衷感谢!借这个机会我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当代学术史研究"的命题."当代学术史研究"是由两个要素组成的.第一是"当代",指1949年至今;第二是"学术史研究".我们对"学术史研究"最简单的界定就是"关于学术研究的学术研究".学者本来是研究学术的主体,但在学术史的视野之下,学者变成了学术研究的对象,即学术研究的客体.当代学术史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关于当代学术发展的宏观研究.比如说研究当代学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当代学术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大致阶段等等.二是关于某一学科发展的学科史研究.如研究当代历史学学科史、文艺学学科史、鲁迅学研究史等等.三是关于学者的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8.
加强学术学风建设 繁荣人文社会科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的学术规范和良好的学风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健康、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其繁荣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有着深刻的思想认识、体制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根源。加强学术学风建设,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一是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即树立科学的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观;二是不断创新科研管理制度;三是要积极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9.
面对学术传播低效的困境,余秋雨试图把自己的学术思考通过散文传播到大众层面,把学理融于世俗。他的散文具有一定的学术品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选题原创、宏大,具有较高的文化学术价值;第二,立论高远、新颖而且颇具理性思辨的学术品位;第三,表述具有学术论文的文本特色。余秋雨的文体实验和学术突围一举成功,打破了学术成果曲高和寡、束之高阁的状态,对学术的平民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觉与人文学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自觉的具体表现在哪里 ?笔者认为 ,这首先在人文学术的成果中反映出来。作为人文科学的文学、历史学、哲学和艺术乃是人类文化的核心 ,她从普遍性和永恒性方面体现了人类在文化创造方面达到的最高点。从我国近代学术史上可以看到 ,近代人文学术大家将“学术自觉”与“文化自觉”从相同含义上加以使用的情况。王国维在 2 0世纪初提出“学术自觉”口号 ,要求学人对于本国学术文化和外国学术文化 ,在比较中看到他们的特点及其长短 ,一国学术文化不可能都优 ,也不可能都劣。应研究外国学术文化之长以济本国学术文化之短并主张将中学与西学之…  相似文献   

11.
《史学集刊》创刊于1956年,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专业史学期刊,由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专家于省吾题写刊名。初为半年刊,1981年改为季刊,自2006年起改为双月刊。创刊半个世纪以来,《史学集刊》一贯秉承“传播学术薪火,弘扬历史文化”的办刊宗旨,坚持“实事求是,探索创新”的办刊理念,发表了大量学术精品。作为新中国创办较早的史学刊物,见证了新中国史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为繁荣入文社会科学研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史学集刊》一直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历史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采源期刊、吉林省一级期刊,2006年被评为第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史学集刊》坚持中国史与世界史并重、古代史与近现代史并重、基础理论研究与热点问题研究并重,突出跨学科研究、突出新思想探索。在坚持历史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兼及与历史学密切相关的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国际关系学等领域,将历史学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探索紧密结合起来。具体言之.有以下几方面办刊特色第一,提倡扎实严谨的基础研究与理论研究。近年来,面对学术界出现学风浮躁的观状,《史学集刊》坚持优先刊载扎实的理论研究和基础研究的文章,本着“研究深入、独树一帜”的原则,发表了一批有见地的论文,在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第二,注意捕捉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与新的学术增长点。《史学集刊》一直重视把握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与新的学术增长点,努力向读者介绍最新的研究热点,刊登了一批跨学科研究论文,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新领域、新问题的探讨。将历史研究向纵深开拓,不仅填补了许多传统历史学研究中的空白点,也为今后的历史学走向跨学科研究,深化、细化历史学研究做出了有益的尝试。第三,与国际学术界接轨,拓展海外稿源。一方面立足于使刊物成为向国际学术界展示中国最新史学研究成果的窗口,另一方面也致力于成为国际学术界与中围学者交流与对话的平台,以形成有效的互动,构建了由海外一流专家和知名学者组成的稳定的作者队伍,如英国科学院院士、伦敦经济学院教授、英国国际关系学会前任主席巴里.布赞,现任英国国际关系学会主席理查德.利特尔,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社长杜维明,美围弗吉尼亚大学外交事务系教授、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布兰德利.沃麦克等教授都曾为《史学集刊》撰稿。为学术界提供一个了解国外学术动态的窗口,同时也把《史学集刊》的影响进一步扩展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2.
按照学术规律推进学术期刊和学术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期刊在总体上,还是有不同程度,甚至显著的引导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向的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具有的客观真理属性,意识形态属性和公共品属性规定了这个领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本文论述了要按照学术规律推进学术期刊和学术事业的发展,对这三个方面的(或三个层面)的规律不可偏废,不能以一种特性排斥另一种特性,也不能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相似文献   

13.
关于当今学术管理所存在问题的讨论,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其一,关于学术管理概念的界定,大致包括描述性的定义和学理性的定义两种类型。其二,关于当今学术管理问题的概括和描述。大多数论者认为当今学术管理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但对其进行具体分析时又表现出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其三,关于改进当今学术管理的意见和建议。面对当今学术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缺陷,不少论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改进的有益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国内9所“985工程”著名高校学术道德规范文本的比较分析,发现各高校在文本的主要内容、适用对象、机构设置、处理程序和力度等方面既有共性,也有差异,特别是这些高校的学术道德规范文本在适用对象、问责程序、可操作性、透明度、参与度以及救济机制等方面的规定还存在问题。为了完善学术道德规范文本并加强学风建设,各高校应该加强学术道德规范制定的沟通交流,从学理上理清学术不端的形式和范畴,建立科学具体的学术不端行为评鉴标准,加强学术道德规范和学术诚信教育,制定严密规范的问责程序,鼓励学术活动中广泛参与和监督,积极推行第三方调查问责制度,建立公开透明的问责机制,健全问责救济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学风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社科理论界在学风方面存在学术腐败、学术浮躁、学术消极现象。学术腐败表现为:学术与权力、学术与金钱的交换;“跑”课题,“跑”职称,“跑”科研奖,“跑”硕士、博士点成风;花钱买学历、买文凭;以学术之名,行敛财之实。学术浮躁表现为: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科研成果粗制滥造;不深入实际,不认真调查、分析,靠拼凑出成果,缺乏真知灼见和实际价值;跟风跑,不专心,滑到哪里是哪里;轻率、盲目地套用国外或别人的观点或理论,脱离研究实际。学术消极表现为:过分夸大社会问题;缺乏信仰和信念;雇佣思想严重,理论联系“实惠”;崇拜权力与金钱。对这些不良现象我们必须下工夫清理整顿,以净化我们的学术环境,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孔祥成 《河北学刊》2003,23(1):179-184
历史语言研究所(简称史语所)作为现代学术的一个重镇,其学者向以“史料学派”而著称。在国家罹难、民族受侵的多事之秋,他们各以其长,用“心力救国”,从不同侧面、层面在学理上为民族的解放和复兴寻找深层的精神资源支持。于是,就有了“抗战史学”。本文即以《史语所集刊》(1931~1945)为线索,借以探讨史语所与抗战史学的关系、结构及功能。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为什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这一问题,国内学术界迄今在认识上仍存在不到位、不准确的现象.本文认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至少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有助于推进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健康发展和整体进步;二是有助于建构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三是有助于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时代性、系统性、规范性、解释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的研究者认为,元代的文学批评理论包括诗学没有成就,原因是元代学术环境不好,元代尚武轻文,学术不昌明,没有文化。现在看来,这样的认识有很大偏差。元代诗学发展的学术环境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有三个方面:第一,"文倡于下"的文坛特点,这是认识元代很多问题的关键;第二,元代文人建立了新的大一统观念,一方面是中原文化远被四夷;另一方面,是中原对四夷文化的接受,这使得元代的学术与文化都表现出不同于其他时代的特点,这种特点,即所谓大元气象;第三,思想和言论的自由,元政府在文化上无所作为,既无促进文化发展的措施,也无主导性意识形态的强力干预,元人的文化和文学活动,都是自为自在的,也是自主的,元代文化是在一种自在状态下发展的。元代特殊的学术环境,决定了元代诗学独特的学术品格。元代诗学的学术品格,大致可从三个方面认识:其一,多元性与包容性;其二,圆融性与通达性;其三,既尚思理又重法度。这些品格都为元前之宋、元后之明清所缺少。元代是一个环境宽松的时代,是思想和言论都很自由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诗学必然是有价值的;元代特殊的学术环境使得元代诗学具有独特的学术品格。放在中国诗学发展史上来看,这些品格是可贵的。  相似文献   

19.
要建构学术规范,首先,必须围绕其内涵,从操作层面、实践层面与价值层面展开学风建设;其次,要力求以学术自由、匿名评审与学术批评为突破口,创造一个良好的建构学术规范的外在动力机制;最后,作为一种系统的规范建构,惩治失范行为是一种逻辑和现实的必要,可从诚信档案、舆论监督与法律制裁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0.
试论学术文摘类期刊的评价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术文摘类期刊以博、大、精、深、新等特点赢得较高社会声誉。它的功能不是有关行政部门的硬性规定,而是人们自己认可的。它对客观评价学术期刊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先天不足和客观上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