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撰写这篇文章,并不是要开辟一个新天地,而只是就过去人们早就提出但尚未很好解决的老问题,谈一点肤浅的看法。在自然科学中,亦有一门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能关系的科学。必须声明,我们的研究是与它不尽相同的。我们探讨的物质结构是物质的宏观及微观结构,以及这种结构对于物质的性质、物质的运动的关系,并力求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找到一个较能令人满意的答案。一什么是物质结构? 结构是物质赖以存在的基本方式,是物质固有的基本属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运动又是物质不可分离的存在形式和根本属性。正如运动一样,结构亦是物质不可分离的基本存在方式和属性。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具有结构的。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实物形态到场形态……无一不是由一定量级的要素按照一定的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有规律地排列而组成的。世界上没有无结构的物质,也没有无物质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辩证唯物主义在回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的?”这个哲学最高问题的时候,肯定世界是从来就存在的,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因而认定物质世界自身就是自身的本原。这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得以建构和它的全部内容得以展开的基础或基本前提。从这样一个基本前提出发,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不同形态,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根源于物质,离开了物质,世界上什么也没有。一个从来就存在并且自身就是  相似文献   

3.
中国哲学家对运动形式的探索,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认识的辩证发展。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在物质运动变化的形式上,中国历代的思想家都进行了缜密的观察和艰苦的探索,并且从哲学的高度逐步升华出“渐”和“骤”这一对范畴,用以说明运动变化的两种形式。所谓“渐”,是指运动变化的细微的量的变化;所谓“骤”,是指运动变化的突然的质的飞跃。由“渐”到“骤”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正> 关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着的,运动着的物质是有规律的,这个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当然适用于研究社会经济生活。只有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来研究经济规律和经济规律体系,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研究经济规律(1)透过现象,揭示规律。什么是规律?规律是对运动而言的,是运动的基本秩序;而运动是对物质而言的。是物质存在的形式。因此,规律就是物质运动的规律,没有物质,没有运动,也就没有规律。列宁说:“规律是现象中巩固的(保存着的)东西”;“规律是现象中同一的东西”;“规律是本质的现象”;“规律=现象的平静的反映”;“规律把握住平静的东西”。①自然现象中的规律是如此,社会  相似文献   

5.
弄清哲学物质概念的内容和特点,对于正确评价“两变”命题关系极大。在我看来,物质概念不只是世界本原的抽象,而且是人们认识对象的概括。而就“两变”本来的意义说,它只是一个认识论的科学命题,是不能从物质的本原意义——“本体论”的意义来理解的。 (一) 有些同志从“人的认识来自物质性的实践活动”“就是关于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在认识论上的表现”和“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这一观点出发,推论“物质变精神也是属于唯物论问题,包含有世界本原和认识来源的”,①从而把认识论意义上的唯物论同“本体论”  相似文献   

6.
对物质概念的正确理解,涉及到了物质和物质形态的关系问题,这种关系,就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决定了物质概念的具体性和丰富性,要准确地把握这种具体性和丰富性,应该研究物质概念的逻辑运动,反映一般和个别的统一。恩格斯和列宁对物质概念的定义:“实物的总和”与“客观实在”关于什么是物质,恩格斯早就有过定义,他说:“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象‘物质’和‘运动’这样的名词无非是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许多不同的、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把握住。”恩格斯所定义的物质概念,是从“实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矛盾论》里说,人的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因为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又说:对于每一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它各种运动形式酌共同点。“但是,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就是说,注意它和其它运动形式质的区别”。 当人类进入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后,事物的质变往往表现为一种新的特殊形式,这就是渐进性质变。随着社会主义在各方面的深入展开,渐进式愈来愈成为主要质变形式。  相似文献   

8.
<正>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我们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而物质又是运动的,运动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就是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二者是统一的,但又是有区别的,因此,从这两个不同的侧面观察世界,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就必然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基本形态,这就是过程与系统。认真研究一下物质世界所呈现出的这两种基本形态,对于我们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理解,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在概括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果的基础上,把结构范畴纳入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已显得十分必要了。如果从本体论上把结构作为揭示客观事物属性的哲学范畴,必然会遇到它与物质、运动、时空的关系问题,笔者认为这是必须探讨和阐明的。现发表几点浅见,以供商榷。 (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都是不可思议的。而物质总是存在在一定的  相似文献   

10.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空间和时间也是物质的存在形式。那么,物质的运动与空间时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弄清这个问题,会使我们对物质运动的认识有所加深。物质世界处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发展之中。在微观世界,原子在不停地运动,在基本粒子内部仍然存在着更深层次的运动。在宏观世界,从地球到银河外更大的天体,也都各自具有特定的运动。生物机体也是如此,如果没有新陈代谢和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它就会解体、死亡。同时,微观客体以至一切天体都有自身演化形成的历史,生物则是物理、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在讲到“运动观”时,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叫做“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为什么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没有一本哲学教科书作过详细的论证。于是哲学界一些同志对这个提法的正确性表示怀疑。姜力新在1987年第6期《江海学刊》上发表《运动和静止的矛盾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一文,认为运动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与静止的矛盾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楚庚尧在1990年第1期《洛阳师专学报》上发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质疑》一文,认为物质的根本属性应该  相似文献   

12.
论事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和事分别表征了物质客体的实体方面和属性关系方面,物和事的辩证统一就是“事物完满的‘定义’”:事物是标志物质之存在性的哲学范畴,是物质形态的实体、属性和关系的具体存在形式,它作为世界的单元或细胞而存在。在确立事物定义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事物与物质的关系,对唯物主义的“物”作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3.
<正> 整个物质世界的总体存在状态、状况以及呈现出来的面貌都表现为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无限多样、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总是要通过各种不同的存在形式来体现自己的丰富内容以及自身的发展规律。人们对物质存在形式的认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得到丰富的。人们对物质存在形式的认识越充分,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就越深刻、越彻底,对物质运动规律的把握就越正确。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世界上没有绝对孤立存在的事  相似文献   

14.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的形式。无论河时何地,都没有也不可能有没有运动的物质。……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设想的。”——这是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指出过的。正因为这样,运动总是与物质体系和物质形态联系着,并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因而认识运动形式并对其进行科学分类,就直接关系着科学体系的建立以及探索自然界奥秘的进程。随着人类对物质体系和物质形态认识的深入,接触的运动形式愈来愈多。二十世纪以来,科学的迅速发展不仅更深刻地揭示了运动形式的统一性,而且也愈益显露了其形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样,就对运动形式的分类提出了新的要求并赋于了更多的意义,从而构成了当代自然辩证法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处在永不停息地运动之中。就物质的具体运动来讲,真是多种多样、气象万千,但总的可以划分为两个基本类型,这就是以空间为主要存在形式的运动和以时间为主要存在形式的运动。我们把前者叫作活动,把后者叫作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运动与场     
一、运动是物质的基本属性自然界中的一切客观实在都是物质,一切物质都在永恒不息地运动着,自然界一切现象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物质的运动形式是极其多样的,复杂的、一般有匀速运动、变速运动、手动、转动、电磁运动、核子运动、生命运动等等。生命的运动尤其复杂、相对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各种不同的运动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服从普遍规律,也有自己的独特个性。运动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运动既然是物质的基本属性,而物质又是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因而物质的运动也是存…  相似文献   

17.
关于什么是信息,国内外的学者们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论。日常经验理解的信息就是新消息、新内容;信息科学认为信息就是负熵,或者信息是信宿对信源不确定性的消除。这些定义都不能概括和揭示使用极其广泛的信息本质。从哲学的角度定义信息,最具影响力和被广泛讨论的观点有属性论、反映论、中介论和物质自身显示的间接存在论。科学准确的信息概念是邬焜教授的“物质自身显示的间接存在论”。  相似文献   

18.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这就是说,世界上万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物质的世界如此,作为上层建筑的文艺也是如此。因为文艺是政治、经济的反映,是“都受‘支配于经济’”的。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仅对霍有光先生在《邬焜先生“信息价值论”质疑》一文中呈现出的六条批判逻辑的凭空杜撰和缺乏科学常识的性质进行了点到为止的阐明。通过这一阐明重申了如下基本观点:一切事物都是物质体和信息体的统一体;从主客体通过中介信息场发生相互作用的理论中推不出“客体本体没有信息”的结论;主体信息不等于主观信息,主体首先以一般物的存在性在自在水平上与外界交换信息;在劳动者、工具和对象之间存在着微观中介能量场的相互作用,这种微观中介能量场可以载负相关的信息;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粒子,就是同一粒子在不同的瞬间也会具有不同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一、什么是“动”过去我们的哲学教课书在讲什么是运动时,总是这样说,运动是物质的最大特性,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这种讲法固然不错,但是运动到底是物质的一种怎样的特性?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存在基本形式?人们从运动是物质的“最大特征”和“存在的基本形式”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