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我认识一个县级人大代表,是个农民,第一年参加"两会"可能有新鲜感,第二年他就不想参加了——虽然"两会"可以住宾馆、吃自助餐,他说,适逢春暖时节,事情多。但他私下和我说的理由是:"开会光坐着不动,比上山刨地还累!"这个农民坦诚,当初选他当代表,是因为种植大户,有影响力。但是,作为人大代表,他在履职过程显然有所欠缺:没有调查研究,自然就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一直怀念着他早年的老师藤野先生。在《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回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生活时写道:“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藤野先生虽然由于他的学生鲁迅于一九二六年八月底在厦门写的散文《藤野先生》而驰名于世界了,然而鲁迅先生直到一九三六年秋逝世为止,似乎还不知道藤野先生为时  相似文献   

3.
我叫彼德·施莱米,是一个渴望拥有财富的人。一天,一个灰衣人走到我面前说:"先生,请原谅我大胆的请求,你若不反对,能否把你的影子让给我?"我想他肯定是发疯了,气愤地说:"你自己的影子还不够用吗?"他说:"你的无价的影子对我来说,付多少钱都不过分。我这里有个钱袋,里面的钱币永远掏不完。"我立即把手伸给他,说:"好,为了这  相似文献   

4.
<正>读朱小平先生的《像蜀锦一样绚烂》,不仅是因为这本书的厚重,其中,还有我和他的一些小渊源。我是通过万伯翱先生介绍,认识的朱小平先生,他是一个很严肃的人,就像他的史学散文一样。万先生说:“朱总编对文章要求比较严格,你多看一些文学杂志,熟读通略,选择对路的文章才好投稿。”所以,即使我写的文章自我感觉良好,也不敢向朱总编投稿。  相似文献   

5.
人生如同迷宫,当你发现这条路被贴上"此路不通"时,不妨转身,说不定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绮丽风景。我喜欢东坡,不全是因为他的豪情壮志,引我注目的是他的果断,是他勇于跳出  相似文献   

6.
《新天地》2012,(7):11
英国文豪萧伯纳是个瘦子,这是尽人皆知的。一天,他遇到一个有钱的胖资本家,资本家讥笑着对萧伯纳说:"萧伯纳先生,看到您,我确实知道世界还存在闹饥荒的现象。"萧伯纳也笑着回答:"而我一见到您,便知道世界闹饥荒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暮春时节,我听乐清市地税局总会计师郑甘雨说:"郑蔚文先生今年九十多岁,跟我父亲(郑尧勋)是好朋友,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他身为国民党乐清县警察局一名科员,而暗中却为共产党的三五支队输送情报。然而,解放初期他却突遭关押,命运多舛。"哦,税务部门还  相似文献   

8.
一个英国记者读了钱锺书先生的小说《围城》后顿生敬佩之情,提出要见钱锺书。钱锺书不想见她。那么,怎么拒绝呢?当然不可能直截了当地说:"我不想见你,你请回吧。"钱先生要这么说了,还是钱先生吗?他告诉对方:"你觉得鸡蛋  相似文献   

9.
一开始你画"那个人"就是"那个人",慢慢的你会生成自己的主观想法……"物我统一,物我两忘"……你画的既是客观上的对象,又是主观上的自己……SHMJ:可否简单介绍一下你在艺术研究院学习、创作的情况?陈静:决定来到艺术研究院读博士是因为十分敬仰杜滋龄先生,很早以前就得知杜先生是为人低调而踏实的学者,随着对杜先生及他的艺术主张深入的了解,也就越发的下定决心来到北京,向他求教。博士阶段可能是找人生的最后一段学生生涯了,我很珍惜,现  相似文献   

10.
余滔先生于我,可谓亦师亦兄亦友。作为其学生,先生曾教我学问;作为其部下,先生曾教我做事;作为其挚友,先生常教我做人。这么多年,先生非但不以师道尊严居高临下,常常以兄弟情分待我,允我追随左右。与他在一起,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真是受益良多。十五年前,他因为决然辞去让人艳羡的教育局长职务,而成为我生活的城市街头巷议的焦点。在我心里,我一直觉得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当年他的辞职,正是因为他的理想与现实发生激烈的碰撞,而选择了激流勇退,谢绝了领导同仁的再三挽留。老子云:"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相似文献   

11.
罗同松 《中华魂》2008,(11):35-35
头年冬季某报发表消息,内容大致是:有位先生,花20万元买了一只"贵妇"犬。狗店原承诺此狗可以长大,而买狗的先生经过一段时间驯养,却发现"贵妇"长不大,他向狗店要求退狗还钱未果,遂诉诸法庭。官司胜负谁属,人们并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12.
记得周国平先生曾经有过一句话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的宝藏。”周国平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位研究员,是当今中国少有的真正思想者。他也是我在国内非常尊敬的一位学者。同学们选择读书,就要多与这样的人为友。在这里“丰富的安静”这一说法非常富有哲理。  相似文献   

13.
胡一敏 《老友》2008,(3):30-30
王金廷是我深交四十多年的农民朋友。我已大半年未见到他,心里时时勾起对他的思念。今天读贾平凹先生的散文《朋友》,益发使心里燃起思念之火。贾平凹先生说:"我的朋友可归两大类,一类是生活关照型,一类是精神交流型……"王金廷对我来说二者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14.
黄勇 《北京纪事》2016,(1):36-39
爱听相声的朋友都会注意到,很多相声演员在表演时,喜欢用"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讲究的是说、学、逗、唱"作开场白.这看似平常的两句话,实际上是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经多年研究后,对相声总结出来的精辟定义.这大概应该算是侯先生对相声艺术的重大贡献吧.至少是因为他的不断强调,他的弟子和相声后辈们将这话口口相传了下来.我非常幸运,37年前曾现场聆听了他的一堂课,并在那里第一次听到他提出这个关于相声的定义.  相似文献   

15.
《新少年》2004,(Z2)
当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将其制止,并责令男生到校长室。等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那里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给你的,因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  相似文献   

16.
一诺千金     
《新天地》2007,(10)
大概是因为平常而不平凡的缘故,陈德发老汉已仙逝多年了,还有人时不时地提议为他写个小传。陈德发是关中五陵塬的一位普通农民党员,他似一头勤耕苦种的秦川牛,从解放初期的互助组到改革开放之初的几十年,他没有卸过生产队干部之任,一步一个脚印,践行"咱是党员"的诺言。认识德发老汉是20世纪70年代。他是生产队长,我是大队知青队长,常在一块开会。他的儿子又是我中学同窗,每当顺路也去他家坐下歇足,便对他又多了一些  相似文献   

17.
1958年,我正上初中。一天,父亲告诉我,以后都要吃食堂了,而且是白吃。我听了觉得新鲜,问他为什么。他说,好像是因为到共产主义了。我虽说对马克思主义还一无所知,却并不相信已经到  相似文献   

18.
江苏沛县的县长冯兴振先生嘱我为他主编的《天下汉风》一书作序,承冯县长的美意,我也获得了对此书先睹为快的机会,没想到,本是因为要作序而进行的任务性阅凄,倒在不经意之间变成了兴致盎然的兴趣性阅读了。品读此书,使我深化了对汉文化的发生、发展和历史传承的认识,也扩展了我对汉文化遗存的知识储备,还诱发了参与汉文化景观旅游的浓厚兴趣。然而.这仅仅是我个人的初步阅读收获。  相似文献   

19.
泪的游记     
我是一滴泪珠,如沧海之一粟。有时,我还没淌过腮边便随风飘散;有时,我还没来得及浸湿脸庞便融入水中。我的生命是这样短暂,从未多停留一刻,哪怕是瞬间的一秒。我不能用“晶莹”、“闪亮”这些词来修饰,因为我只是一颗普普通通甚至可以谈得上是微小的泪珠,在庞大的“泪海”里是微不足道的。这一切就因为我是病人才拥有的泪珠,因此我被兄妹看不起。今天,我又照例执行我的任务。当那个小孩的哭声响起时,我准时涌出他的眼眶。眼前的情景可以让我确定,那个哭声震天的小孩是因为被撞倒才住进病房的;白色的绷带严严实实地裹住了他的手脚,直挺挺的。…  相似文献   

20.
前一阵子,日本电影《望乡》突然停映,所以如此,据说是因为影片中有些"不雅"的镜头,产生了副作用云云.那部电影我也看过,看时也并没有萌生过什么"邪念".明明是一部主题十分严肃,而且又有暴露和批判旧世界的作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惊慌失措,甚至要让它关"禁闭"呢?我想了很久,还是百思而莫解.后来请教一位老前辈,他的回答却很简单:余毒余悸,兼而有之;并建议我再去翻翻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果然恍然大悟.原来这是"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清白"的伟大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