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2010年江苏省人口计生委"江苏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课题研究"的调查数据,对江苏省未婚流动育龄妇女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现状及需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未婚流动育龄妇女免费技术服务水平较低,表现在婚育证明办证率低;计划生育政策知晓率低;妇女生殖健康知识贫乏。  相似文献   

2.
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通过整群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市朝阳区的流动妇女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该流动妇女群体的保健意识、保健知识和保健行为有待提高;孕检率低,孕检次数未达到卫生部的要求;避孕措施使用率较低,人工流产率较高;性健康知识不足,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妇科炎症;求医行为有待转换。分析其原因,年龄和文化程度是影响流动妇女孕检率、孕检次数、流产率、流产次数以及性病、艾滋病知识掌握程度的显著性因素,文化程度对流动妇女的求医行为有显著性影响。应依据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妇女的需求,为她们提供适宜的、可接受的生育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筛选确定了全省3000个贫困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贫困状况调查分析.分析表明,山东农村贫困状况综合表现为“四低一差”,印农民收入低、农业综合效益低、农民增收致富能力低、农民社会保障水平低、农民生活基础设施条件差.为此,提出了5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外来人口调查"数据,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定量分析了农村已婚流动妇女的社会网络和社会融合对其避孕行为转变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妇女流动后的避孕行为与流动前相比,倾向于多元化和短效措施,弱关系网加速了多元化避孕措施在流动人口中的传播,社会融合程度较好和子女数较少的妇女其避孕行为更易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5.
基于南京市4所学校的问卷调查数据,以本地学生为对照组,对流动儿童的家庭环境与学习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动儿童家庭环境较差,74.6%租房居住,家长能提供的学习帮助和情感交流较少;流动儿童缴纳借读费/赞助费的比例及上学路途花费时间均显著高于本地学生;流动儿童对班级学习氛围和教师教学管理的评价较高,但自我学习成绩评价和未来学习预期较低。据此,从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等不同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南京市的进城农民工为例,通过调查其居住状况、消费支出、健康状况以及疾病处理等,结果显示,农民工的居住状况较差;在整个消费支出中基本消费占据了绝对比重,医疗消费比例偏低;农民工自我健康评价较高,与农村居民相比,农民工的两周患病率略低;在疾病处理上,农民工较为消极,其通常选择低成本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7.
运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南京市自主创新能力水平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可以比较好地把握其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通过对南京市近四年自主创新能力指标的纵向比较,不难发现除了自主创新环境之外,南京市的自主创新资源、自主创新活动以及自主创新产出能力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通过将南京市与三大科技竞争力较强的城市自主创新能力指标进行横向比较,指出了南京市在自主创新能力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工业增加值率过低,二是研发经费过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对策和建议。对于提高南京自主创新能力水平,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迅速发展,少数民族农村妇女流动已成为普遍现象.在深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各地少数民族妇女的流动状况,并直接参与到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中,运用问卷调查和定性研究的方法,考察少数民族女性流动的方式、流入地、从事劳动的类别,重点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分析流动在微观层面上对婚姻、生育和家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流动而出现的三个悖论,由于妇女外流,使得村落传统文化衰退;妇女外嫁,导致本地大龄男性成婚难;妇女外出务工增多,造成妇女社会地位既高又低的矛盾复合体.并提出在国家公共改革中要充分体现性别意识;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发挥民族文化的优势;加强培训,提高少数民族妇女有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才能促进其更合理流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选取南京和苏州3所民工子弟学校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南京市某公办初中学校城市户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Y·G-WR个性量表对其12个个性特性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除主客观性无显著差异外,流动儿童抑郁性等11个个性特性的表现均显著差于城市户籍学生;(2)除情绪变化、活动性、细致性、社会向性无显著差异外,民工子弟学校女生抑郁性等8个个性特性的表现均显著优于男生;(3)民工子弟学校初一学生思考向性表现显著差于初二学生,初三学生攻击性表现显著优于初一学生,其他特性均无显著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10.
农村人口向城市、特别是向大城市的转移,是近年来发展中国家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人们注意到,在这批流动大军中妇女占据很大比例.那么,这部分在城市中求职谋生的妇女,其生活、就业、社会交往等方面的状况如何呢?我们接受了亚太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的“亚洲大都市的流动妇女”这一比较研究课题,于1991年1月1日——1991年10月30日期间,对北京市的农村女性流动人口状况作了一次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