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卡夫卡的《变形记》讲述了主人公格里高尔在一觉醒来后变成甲虫的荒诞故事。小说通过对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异化以及毁灭的描述,表现了人类生存的困境,揭示了现代社会对人性的挤压和扭曲,反映了卡夫卡对西方近现代理性主义文化价值的忧虑、恐惧和不满,传达了他植根于西方社会的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深刻的悲剧意识以及对冷酷荒诞世界的谴责和控诉。  相似文献   

2.
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描写的是资本主义社会里“异化”了的人物形象;要理解其内涵和意义,就应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关系:1、主人公格里高尔同上司的矛盾关系;2.同家庭的关系;3.同自己“变形”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人性真恶论对卡夫卡小说《变形记》及其本人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主人公格里高尔及其父母、妹妹的人性之恶,以及作者以假写真、以恶写善、以丑写美的对比写作手法,然后从寒鸦、虫视角和恶的辩证角度,探讨卡夫卡本人的人性问题。经过研究发现,卡夫卡及其作品包含着丰富的人性异化的理论,提醒当下的人们要在充分意识到人性之恶的基础上坚守善的原则,让自己变得强大,使社会变得美好。  相似文献   

4.
虽然存在时代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但蒲松龄《促织》与卡夫卡《变形记》不约而同地描写了人物的变形.透过貌似荒诞的叙述,不仅能见出两位作家对专制重压下人的命运,即人与物之间的异化关系,或者说是人的异化的同一思考,更能见出中西方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差异,即中国人的家庭意识和西方人的个体意识的流露.所有这一切,正是这两部作品荒诞背后所掩藏的真实.  相似文献   

5.
卡夫卡的小说是文学上的一个变数,阅读《变形记》,令人感到陌生又熟悉,既觉得荒诞离奇又觉得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6.
卡夫卡与陀斯妥耶夫斯基是天才般的文学巨匠,却共同经历着不幸的文学遭际.仔细阅读他们的作品,能够明显地感到他们是有差异的,但这只是他们的切入点不同造成的,他们对人对生活的表述即存在同一性.这一点在《变形记》和《白痴》这两部经典小说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7.
评论家和作者对《变形记》认识的差异,是因为二者处于不同的认知层面,而就其所具有的多层意蕴来看,至少有两层值得关注:从表层看,即评论家们普遍认识到的作品的意识形态含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的劳动的异化及其所带来的人性的异化、以及对人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冲突的揭露。然而作品的潜在含义,也就是作者本人所看重的深层意义却被接受者忽视了,而这恰恰是该作的潜在主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卡夫卡《变形记》的分析解读,得出格里高尔变形不是对现实的逃避与畏惧,而是对非人的现实的挑战与反抗,看到卡夫卡对资本主义的小说化描述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是不谋而合的.  相似文献   

9.
村上春树深受西方现代小说大师卡夫卡的影响,二人之间的联系可以找到许多佐证。作为“鼠”系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寻羊历险记》写“鼠”最后因被“羊”侵入身体而自杀,这一具有魔幻色彩的非现实情节,与卡夫卡代表作《变形记》有异曲同工之妙,存在影响关系。卡夫卡通过《变形记》表达了西方个人在现代异己力量压迫下的被“异化”,“寻羊”即是“寻洋”,《寻羊历险记》则通过相似的故事模型,写出了日本人在外来异己力量侵袭下的自我陨灭,无论在故事模型,还是在小说内涵上,都堪称东方“变形记”。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种创造都是在继承前人基础上的智性掘进,被视为具有高度原创性的卡夫卡,其作品中巧妙的意象构思,独异的框架结构,仍有前人留下的痕迹.他富于创造性的地方是把前人作品中潜在的趋向明晰化,拓展出一片新的文学天空。卡夫卡的《变形记》受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狄更斯的影响,而真正的影响是一种创造,卡夫卡跟随前辈文学大师,走出了完全只属于他自己的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11.
《红色英雄勋章》是美国著名作家斯蒂芬·克莱恩的成名之作。这部作品在美国文学史上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文章试图从战争的荒诞性及人性疏远的角度分析这部小说中表现的存在主义成分。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正义观在当今学界依然遭遇着种种误解,正确理解马克思的正义批判,需牢牢把握其在存在论路径上展开的对一切形而上学正义概念的倒转。"对象性活动"构成马克思正义批判的存在论基础,其核心在于充分保证现实的社会生产关系和现实的人的具体生存境遇在正义主题上的前提性地位。此种正义阐释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不仅能在根基处积极应答对马克思正义观的种种误读,而且能有效地在现实中开展出具有原则高度的正义理论与实践批判。  相似文献   

13.
《灶神之妻》是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第二部长篇小说,集中描写了出生于富裕家庭、美丽温柔、知书达理的女主人公雯丽的坎坷人生以及她敢于冲破环境束缚,自由选择、自我创造并最终赢得幸福的心路历程。文章试从存在主义视角阐释女主人公雯丽探寻独立自我、有存在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4.
解读海明威短篇小说中的“虚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小说家厄内斯特·海明威像上世纪20年代的其他作家一样受存在主义思想的影响,一生在进行着人的生存状态和人的生存价值的沉痛思考,尤其是他早期的短篇小说渗透着作家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深刻地表达了在战后理想的幻灭以及对西方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的彻底绝望之情。他的小说给我们展现了一个鲜活的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社会——一个虚无的、荒诞的、非理性的世界。本文以海明威的几篇短篇小说作为媒介,解读其中表现为死亡、痛苦、荒诞等形式的存在主义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5.
西蒙·德·波伏娃是存在主义女性观的代表人物。存在主义女性观是女性问题的唯心主义思想产物,它混淆了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未能指出女性解放的道路,只有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才是深刻揭示女性问题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6.
从人生存的荒诞性、人生存的意义和人道主义三个方面论述马尔罗的著名小说《人的状况》及其对存在主义代表作之一《死无葬身之地》的影响,充分说明马尔罗哲理对存在主义有过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情与意:艺术本体论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于艺术本体的认知上,有“唯情”和“唯意”的两种观点的尖锐对立。现代艺术的危机表明,艺术“唯意”或“唯理”只能是死路一条。中外传世经典文学艺术作品都是情意互证两不偏废的。从禅宗“情法”互证的认知方式来看,艺术的本体为“情道合一实相”。  相似文献   

18.
加缪的存在哲学揭示了人与世界的惟一联系是荒谬的关系,荒谬的人进行着荒谬的推理和荒谬的创造,真正荒谬的人在生活中不会沉沦--选择自杀或哲学性的自杀,而是在生活中尽力的去经历、去体验、去反抗,从而获得自由和激情.这就是西西弗对于生活在现代语境中的那些希望建立超越精神的人的哲学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存在主义视角分析了《荆棘鸟》女主人公梅吉一生四个重要阶段的遭遇和抗争,证明这部小说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古典悲剧的现代悲剧:构成古典悲剧冲突的双方各自具有伦理力量的合理性,而梅吉的冲突对象则是无穷无尽的荒诞,而且正是这种荒诞最终毁灭了她的幸福。该小说的审美意义在于塑造了梅吉这一现代悲剧人物形象,她那无望而不懈的抗争给人以另一种震撼。  相似文献   

20.
法官在违宪审查中能否根据社会的发展趋势对宪法文本做出突破立宪者原意的解释是至今仍存在争议的问题。宪法解释并不仅仅是一种体现司法技术理性的活动,它同时从宪政的层面反映了法官的能动性、法治的确定性以及与民主的关联性。通过对法官能动性在宪法解释中的质疑及回应,阐明了法官能动地解释宪法是不可避免的,法官的能动性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法治社会稳定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