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文性概念最早由克里斯蒂娃提出,后来逐渐发展为后结构主义批判结构主义的主要理论武器之一。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阐释,从而产生了不同的互文性理论。在这样的学术形势下,我们回归克里斯蒂娃最初的广义互文性概念,对其进行梳理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当今互文性理论研究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2.
《理论界》2015,(11)
互文性理论的强大解释力逐渐为学界所意识到,并被运用到语篇、语用、话语分析等学科研究中。文章梳理了互文性理论的发展历程,并对互文性理论各家的基本观点进行了深入发掘,通过对互文性理论的归纳与论证,得出了互文性理论语言学研究的核心观点。并对当前互文性研究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评析,文章指出我们不仅要将互文性概念引入语言学研究中来,引导学界对语篇系统性的关注,更要对互文性现象做进一步的语言学化的分析,致力于将互文性理论改造成语言学自身必不可少的理论组成部分,并结合新时代出现的多样化的语篇形式,构建语篇互文性研究新范式,对各类语篇现象进行透彻的理论分析和充分的结构阐释,推动篇章语言学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3.
互文性与否定互文性理论的建构与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文性”概念自从被法国符号学家和女权主义批评家克里斯蒂娃创建以来,作为当代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在不同时期经历了多样化的阐释和建构,演变出多种理论流派。20世纪90年代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萨伊斯·摩根提出的否定互文性新理念既是对互文性理论的继承,更是对这一理论的再发展。  相似文献   

4.
闵云童 《兰州学刊》2007,(9):182-184
文章从"互文性"的概念分析入手,指出互文性理论的批评实践往往在三个层面上进行,即文本的层面、主体的层面和文化的层面.而在这三个层面的分析中,文本、主体和文化的相互影响和对话又是其核心要素,并在三个层次上同时进行.在这个意义上,互文性理论中的"互文性"就具有了多向度性,从而也使互文性理论在批评实践中具有了更大的拓展性.  相似文献   

5.
论互文性理论视阈的诗歌用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文本都是互文本,“互文性”是一切文本的共同特性.使事用典是中国诗歌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本文介绍了互文性理论基本观点,阐述了中国诗歌用典与互文性理论的联系,论述了诗歌用典的基本特点和要求,结合诗歌实例分析了中国诗歌用典的互文性现象,并对诗歌用典作出了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从巴赫金到克里斯特娃、到德里达,再到罗兰·巴特,"互文性"理论一步一步从潜隐走向敞亮,从笼统概述转向细节研究,从静态的文本分析驶向动态地意义追寻……现在的"互文性"研究在更大的文化空间生发开来,蔓延到影视艺术等文化传媒领域,拓展了娱乐嬉戏的快感传达和文化内涵的深层揭示,也赋予银幕更广意义上的阐释张力.  相似文献   

7.
罗立桂 《兰州学刊》2005,(5):287-289
电脑和网络技术为互文性理论的实现提供了新型的技术支持,使得依托于网络的文学创作充满了互文性写作的特质,分析目前网络文学作品中的互文性写作手法可以发现,互文性写作丰富了文学的创作手段,给文学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对文学创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加强引导,以拨正网络文学的发展方向,提高网络文学的整体创作水平.  相似文献   

8.
《到灯塔去》的互文性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互文性的解读,揭示作品中的互文关系不仅是对原文本戏谑性地改写,还为文本提供了新的阐释空间,使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交互作用,而文本对自身的模仿则是对元文本的一种讽刺.  相似文献   

9.
当代西方互文性理论的基本内涵及批评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20世纪西方文论重要的理论成果,互文性在文本的关联属性、构成特点、生成方式、阐释策略等方面都提出了与以往文学研究不同的观点,是对传统文学观念的修正甚至革命。同时,从批评学的角度看,互文性也通过对主体作用的消解、对话语游戏的肯定、对意义不确定性的重申、对碎片价值的追寻等等,为文学批评涂抹上了极其鲜明的后现代色彩。  相似文献   

10.
互文性新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都有互文性现象存在。文学艺术中的互文性是产生新意、形成对话的积极互文性。互文性对于文学艺术至关重要;科学中的互文性是精确转述他人原意、独白式的消极互文性,科学对自己的过去采取与文学艺术截然不同的态度,互文性对于科学来说无足轻重。互文性是一种意义于其中转换生成的函数关系(功能而非本体)。构成互文性必须具备三个要素:文本A、文本B和它们之间的互文性联系。  相似文献   

11.
在《恋爱中的女人》中劳伦斯采用了后现代互文性的文本策略,对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麦克白》从人物到细节、从主题到社会意义进行了全面的模仿。在追求和谐男女关系的掩饰下,劳伦斯塑造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现代版的麦克白。然而,互文性在文本中的运用促使了文本的多元化、异质的解读。《恋爱中的女人》与《麦克白》的互文性解读为我们重新解读该作品提供了新的角度和阐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互文性理论是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中产生的一种文本理论,指任何一个文本都是在与其他文本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产生的,任何作品都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的承袭和对以往作品的模仿.本文对简-奥斯丁小说<诺桑觉寺>进行体裁上的互文性解读,重点讨论了小说与哥特式小说、灰姑娘的童话故事以及说教型小说的互文关系.  相似文献   

13.
接受美学和巴赫金的对话理论都受到了希腊哲学中对话思想的影响,在许多方面有共通之处,具有同源性和家族相似特征.由此,两者还产生了互动,互文性的观点经过巴尔特的阐释,影响了尧斯.尧斯看到了巴赫金的"狂欢化"对审美快感的肯定作用,并以此超越了阿多诺的否定性美学.通过两者的互动,美学理论获得了转型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马赛 《理论界》2007,(9):145-146
本文从解构主义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互文性理论在翻译领域的应用,指出翻译是文本之间意义的转换,译者在互文转换的过程中被赋予了三重身份:读者-阐释者-作者,详细论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从不同层次把握自己的身份来实现文本互换。  相似文献   

15.
互文性的写作策略是福克纳创作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有益尝试,其创作凸显了作者对文学传统和以往作品的利用和模仿,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否定颠覆和创新发展。以《押沙龙,押沙龙!》为个案研究,从文本叙事模式、人物选择和神话模式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互文性解读,以求对文本独特性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6.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文化信息传播的进化理论,模因的复制、模仿以及传播可以传播、继承并发展文化。而互文性理论是从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中演化出的文本理论,每种语篇都是其他语篇的继承和发展。本文从模因论的视角研究互文性在新闻语篇中的表现形式,旨在表明新闻语篇中的互文性来自于模因的传递。  相似文献   

17.
互文性:语言与历史维度中的文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文性是20世纪后期西方文论从结构向后结构过渡时催生出的重要理论概念,它自提出之日就处在不断的发展与丰富中。在巴赫金、克里斯蒂娃和巴特那里,这个概念被孕育、提出和确立,而后经由热奈特、里法特尔、米勒、布鲁姆等人的阐释与补充,它逐渐成为一个包含多重意旨、具有双重向度的文学批评概念。同时,不应忽略的是,文学批评的语言之维和历史之维,是互文性得以建构的两个最重要的维度。  相似文献   

18.
美国解构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将他的误读理论推演至文学史领域,建立了一套自律论的文学史观.为此,他提出了六种"修正比",来描述后辈诗人歪曲、误读前辈诗人的六种方式.布鲁姆这套颇为复杂的体系,是在互文性的理论层面上展开的.然而布鲁姆比结构主义者们走得更远,他以独特的误读视角扩建了或者毋宁说拆解了互文性的理论大厦.  相似文献   

19.
以近年来较流行的文本理论互文性理论为指导,从文本互文和文化互文的视角对美国黑人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进行了解读。在文学研究中,互文性不仅指文本和其他文学文本之间产生的互相影响和互相借鉴,还包括文学文本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历史环境等的关联,因此,互文性不仅仅对文学传统有包容性,对文学研究视野的拓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可能。通过这独特视角下的解读,笔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莫里森作品中的人物的特性,作者语言的力量,及她的作品在当代美国文坛和世界文学界所产生的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曹文慧 《东岳论丛》2013,(1):172-175
后现代思潮中兴起的互文性理论与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互文性理论流变之一的狭义互文性启示着文学文本向影视文本的媒介转换中,既可以深入到相异艺术本体的内部进行诸如主题学、叙事学、符号学、修辞学与阐释学等方面的比较研究,也可以延伸到外部诸如社会批评、意识形态批评与文化研究等领域中。互文性理论中对"读者"这一维度的凸显,表明了在影视改编中不仅需要充分重视受众在改编中的地位,而且在改编中还要充分调动并发挥受众对原著、改编片与自身各类记忆间的互文解读,使影视受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被改编的影视作品中来,从而创造性地进行解读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