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行为艺术”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欧洲的现代艺术形态之一.它是艺术家把现实环境作为艺术创造的媒介,用肢体语言诠释某种思想的表现方式。行为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广阔的艺术市场及发展前景,本文通过论述行为艺术概论,了解行为艺术的概念以及国内外行为艺术的起源,并具体分析行为艺术开放性的情感表演性、泛化性、及其深刻性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中外行为艺术异同点的对比,找到其在中国市场的衷观形式、影响价值、教育价值及其在广告宣传、教学、生活中的示范、警示作用,用实例来揭示与分析“行为艺术”在中国市场发展的可行性及局限性,探讨如何规范行为艺术,使之为繁荣中国艺术市场起到促进作用,并良性的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2.
[提要]乔健先生为中国本土人类学贡献出一个重要而独特的概念——计策。在一种“江湖”的隐喻下,计策实际上是中国基层社会人们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文章从乔健先生在《人在江湖:略说赛场概念在研究中国人计策行为中的功能》一文中提出的“计策”概念说起,借用笔者二十多年的研究与观察,希冀在微观事例分析的基础上讨论“计策”行为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如何呈现,并在与策略性行为的比较上进一步探讨一种基于“计策”的“试错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新可能,以此纪念乔健先生对中国人类学本土发展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现代日本社会民众在日常生活以及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过程中,表现出非常有秩序的现象。日本社会的良好秩序现象和日本社会长期以来深受“耻感文化”的影响、“耻感文化”在民众意识深处扎根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耻感文化”在日本社会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耻”作为一种不知不觉的潜意识蕴藏于日本人的道德体系之中,制约着各种行为,贯穿于日常生活的全部。日本的“耻感文化”是中国儒家文化中解析出的一个文化元素,但又不同于中国社会的耻文化。日本“耻感文化”社会的形成是通过吸收外来文化并逐渐与本土的制度规范等相适应,外力作用导致了本土文化习俗与传统的突变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入、日本人的共同体意识、等级意识、各种宗教对日本人的影响等是日本“耻感文化”社会形成的主要原因。“耻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日本社会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行为艺术家采取反创造性、反权威、反常规的手段,通过对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模仿,以期换得西方艺术界的认可,这种艺术模式违反艺术创作的原则。尽快运用中国文化元素,创作出符合中国文化语境的作品,是中国行为艺术,也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可行之径。  相似文献   

5.
侵犯知识产权是一种违法应受制裁的行为;是一种不道德应受谴责的行为;是一种侵权者病态心理状态下的一种病态行为。其原因有:侵权客体的特殊性、淡化了侵权者的羞耻感、负罪感;虚伪的“荣誉感”和扭曲“幸福感”,成为侵权者道德天平上的砝码;侵权者的道德情感错位等。道德矫治的方式有:通过道德反省、道德培养等方式,由自审的道德法庭──“良心”来矫治,通过道德范例,道德传播等方式,由公审的道德法庭──“舆论”来矫治。  相似文献   

6.
行为艺术,也称行动艺术、身体艺术、表演艺术等。是艺术家以自己的身体为基本材料的行为表演,通过艺术家的自身身体的体验来达到一种人与物、与环境之间的交流,并通过这种交流传达出一些非视觉审美性的内涵。与传统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注重艺术行为结果而言,行为艺术强调的是艺术家的行为过程的意义。艺术家把现实自身作为艺术创造的媒介,并以一定的时间延续,以特定的环境和含义为依托而进行艺术创造活动的艺术形态。  相似文献   

7.
侵犯知识产权是一种违法应受制裁的行为,也是一种不道德应受谴责的行为,还是一种侵权者在“窃”不是“偷”、“君子无私,小人有义”、“大公无私,拿来无过”等病态心理状态下实施的一种病态行为。导致其病态心理的原因有1.侵权客体的特殊性淡化了侵权者的羞耻感、负罪感;2.虚伪的“荣誉感”和扭曲的“幸福感”,成为侵权者道德天平上的砝码;3.侵权者的道德情感错位。根治侵权犯罪行为,除对侵权者进行法律制裁外,还必须辅以道德的矫治。道德矫治的具体方式有1.通过道德反省、道德培养等方式,由自审的道德法庭-“良心”来矫治;2.通过道德范例、道德传播等方式,由公省的道德法庭-“舆论”来矫治。  相似文献   

8.
本文肯定了行为艺术与道德并不冲突 ,阐释了行为艺术被人们一直忽视了的严肃探索性品格 :对人的存在困惑的艺术追问。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活动主体的个体道德素养 ,是市场经济主体行为选择的道德理性基础 ,是维持市场经济运行秩序必需的行为准则。如果整个社会不能确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道德理性来作为人们共同的“内在道德律令”和“外在行为准则”的基础 ,那么 ,市场经济就会失去主体行为的道德文化支撑 ,市场经济必要的运行秩序就难以建立。因此在市场经济秩序建立过程中 ,培养和铸就经济行为主体的道德理性基础即经济人对经济活动应有道德素养的信仰和对自己行为自觉自律的思维方式是至关重要的。道德理性基础作为支撑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文化力 ,其作用主要表现为 :经济行为的导向力、经济个体的激发力、经济组织合作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0.
行为艺术自上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后,以其新锐而迅速受到关注,也对人们心中的艺术观念造成巨大冲击。今天的行为艺术以其另类的内容和极端的表达方式遭到了普遍的批评,但大多数批评是来自道德伦理方面的,由此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甚至以恶语置行为艺术于不赦之境。从艺术和审美本身来分析其本质和存在现状可以更客观而全面地认识行为艺术,也更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产生、发展的前提、基础、状况,认为中国所谓的现代主义的基础和前提与西方现代艺术产生的基础和背景完全不同,由此决定了中国艺术不应该也不可能走完全相同的西方现代艺术之路,从中国当前的状况来看,还是以"中国当代艺术"或"前卫艺术"指代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12.
帝国主义时代虽然已经终结,但其现代主义的文化却再一次引发了人们的兴趣。后殖民阶段新的力量布局让人们思考现代主义非西方历史的可能性及意义所在。随着新的“当代”概念的应运而生,后殖民批评为新的“当代”认识论构建了基础,“多元现代性”的宏伟蓝图被描画出来,现代主义被称为“没有国界的艺术”。恩维泽用黑格尔式的逻辑证明非洲当代艺术不是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拒绝,而是现代性“目的论延展”的结果。现代性不能被否定,只能被完成。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按伦理精神结构的文化形态,伦理思想与哲学和政治融为一体,构成中国古代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形成了家国同构的一套以"道德"为标准的思想体系和行为方式.传统道器思想对形、象、道、器等思想文化概念的解读,从哲学、审美、造型三个方面反映了传统道器思想鲜明的文化特色,并对传统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伦理文化重祖国、家庭,重宗教礼法,重伦理纲常,而美狄亚的行为是与这些文化相悖的;中国女子以"温良恭俭让"为德,而美狄亚却以刚毅、独立的性格著称.尽管她的母爱中有中国伦理文化统所认同的一面,但是她这种残酷、血淋淋的方式仍是中国伦理文化所不能承载的.  相似文献   

15.
要促进我国环境伦理学的繁荣发展,就必须实现环境伦理学的本土化。而要实现环境伦理学的本土化,就要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智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哲学层面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种和谐关系不仅体现在艺术领域,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精神,而且体现在宗教文化的“重生”意识上。  相似文献   

16.
儒家伦理与传统医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传统医学道德深受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影响,在注重道德教化和崇尚纲常伦理的儒家文化氛围中,孕育出源远流长的优秀医学道德,使得医家与儒家有着非同一般的亲缘关系。“仁爱救人”、“医乃仁术”便是儒家仁爱思想的体现。仁爱原则既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也是传统医德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诗学是诗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短暂而重要的阶段,学说观点复杂众多,初步形成了“人生与艺术”、“古典与现代”、“本土与西洋”三组具有某种对应性的诗学理论(主题)范畴,而20世纪20年代前后关于“人生与艺术”问题的讨论和论战无疑是中国现代诗学史上的第一话题。传统的文学史观念往往将这一问题局限在“文学研究会”与前期“创造社”的争论中,其实这一论题有门户之见的宗派根源,更具有诗学意义的重要性和覆盖性,反映了中国现代诗学理论初级构建中的理性与非理性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下影视审美无法回避国际文化的背景——“后语境”,正是在这种“后语境”中,不仅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出现了前现代的、现代主义的和后现代主义的互渗。中国影视审美的现代性转换,既要主动融入这种国际文化背景,又要在积极参与全球性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准确地体现“先进文化”的思想,并将它视作一个完全开放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文艺批评缺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解读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对后现代性的片面理解、对经验论的自由主义的偏爱、对体系性建构的逃避,指出其3重欠缺——批评视野的狭隘、批评理性的残缺、批评本体的孱弱。只有进行原创性的体系建构,当代中国文艺批评才能自我提升到更高的境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