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两代,宁夏农业、牧业、手工业、矿业等各经济部门有着历史性进步,其间商业贸易最赖集市的交换与流散。遍及宁夏各地的各类商品市场贸易,在宁夏各民族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明清旧志为主,追述了明清时期宁夏集市贸易的独特色彩。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内地商人在云南的经济活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明清两代到云南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主要有江西、浙江、湖广、山陕、安徽、闽粤、四川、贵州等地的商人。他们在云南所从事的主要是开中和商屯、商业贸易、高利贷、投资矿业等经济活动。这些活动直接促进了云南农业、矿业和商业的发展,奠定了明清以后崛起的云南商业资本的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云南社会性质的质变。  相似文献   

3.
一、程朱理学之于明清说部 自宋以来,程朱理学,亦即道学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重视,尤盛行于明清两代,而这两代也正是我国说部,尤其是长篇说部繁荣的时代。在这五、六百年中,虽然  相似文献   

4.
明清两代云南商业发展概述吴兴南明清两代,是云南封建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明代,随着移民实边,农业垦殖事业不断发展以及矿冶业的兴盛,加速了云南山区经济的开发,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在各级政权和军事统治中心所在地,在水陆交通要冲形成了众多大小不一,功...  相似文献   

5.
邓新华 《江汉论坛》2004,(12):100-102
明代中叶思想家王阳明所创立的心学是从理学内部分化出来的一个哲学流派,它具有鲜明的反理学倾向。阳明心学的出现不仅从内部造成了理学的瓦解,而且也为明清两代文艺新思潮的产生提供了思想上的催化剂:阳明心学以“情”为人“心”所固有的观点消除了程朱理学以性化情、存理灭欲的强制色彩,为明清两代的文艺家在创作中尽力表现人的情感和明清文论中“情感”论的盛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阳明心学提出的“心”本体论充分肯定和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为明清两代的文艺家大胆突破礼教规范、提倡抒写性灵表现个性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阳明心学及后学对圣贤的绝对权威的否定和对人人平等的价值观念的推崇,也直接引发了明清两代的文艺家在创作上表现出“语出本色”、“贵浅不贵深”的强烈的平民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6.
八股文作为明清两代科举取士的主要工具,其章法理论、写作技巧在数百年间历代士子的总结钻研之下已臻完备,且为其他文学领域的批评创作所借鉴。作为明清两代最杰出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也多处借用或改造八股文的章法理论,来沟通点评各类文体。本文谨从作题这一角度出发,来探究八股文与金圣叹的作题论之间的关系,以见八股文对金圣叹文学思想的影响之一斑。  相似文献   

7.
徽州文化,是中国地域文化的一个经典范例,有人把它和藏文化、敦煌文化相提并论.徽商曾在明清两代称雄于世几百年,并且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为我们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提供了一个范本,是中国封建社会地方文化的一个活化石。  相似文献   

8.
宁夏地处亚洲腹地,地势高且干旱少雨,气候条件远逊内地。自古河渠的修浚与管理状况不仅决定着宁夏农业经济的发展规模,实则对整个宁夏之经济社会面貌起决定作用。明清两代,宁夏河渠之发展远承秦汉唐宋,而多有开发。河渠网络形成与地理布局的扩大,使当时农业在宁夏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得到了确立与发展。明清两代河渠的开发与管理对后世乃至现代宁夏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八股文导源于宋代而盛行于明清,在明清两代,八股文是读书人猎取功名的唯一手段,八股文禁锢着读书人的思想.<儒林外史>中的马二先生是一个本性善良、豪侠仗义之人.他虽然二十多年科场不利,但仍然将举业作为他人生唯一的目标.他是八股科举制度的虔诚信徒,他真诚地捍卫举业,最终成为八股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0.
八股文导源于宋代而盛行于明清,在明清两代,八股文是读书人猎取功名的唯一手段,八股文禁锢着读书人的思想。《儒林外史》中的马二先生是一个本性善良、豪侠仗义之人。他虽然二十多年科场不利,但仍然将举业作为他人生唯一的目标。他是八股科举制度的虔诚信徒,他真诚地捍卫举业,最终成为八股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1.
余英时先生作出“元代对于明清士商关系的变化看不出有直接的影响”这一结论,本文认为大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关于士商关系,其实元代无论是思想上还是社会现实都可说是明清两代的滥觞。本文论证士与商这两个阶层在元代已出现了一种互相吸引和靠拢的趋势,通过明清两代儒士对许衡“治生说”的重视和讨论,认为许衡“治生说”为元明清士商互动孕育了理论依据,对明清士商观念具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兰州社会经济结构中农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得到了确立与发展.兰州地处甘肃中都干旱地区,水对于兰州地区的生活、生产来说是显得特别重要.水利发展状况不仅决定着这里的农业经济的发展规模,而且也冲定着整个社会经济的面貌。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勤劳勇敢的兰州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充分利用当地的水利资源,以解决居民饮水及土地灌溉,尤其是明清两代,在政府的重视下,兰州地区的水利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时,明清时期兰州地区的人民还发挥地方优势,在黄河沿岸发展建成数量可观的水车,水磨、水碾等水利设施,有效地发展了当地灌溉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兰州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明清文言小说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两代经历了五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1368—1911),在中国文言小说史上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发展时期。其作品之多,令人望洋兴叹;其总体成就,在我看来,并不亚于唐宋文言小说。下面就以文学思潮、小说观念和文言小说形态类型的变化更迭等为主要线索和评述内容,分为四个时期,对明清文言小说的发展历程,做一个试探性的简要的勾勒。  相似文献   

14.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明清两代的书院,组织管理官学化、教学管理科举化、藏书管理制度化。探讨这一地区明清两代书院的组织、教学与藏书管理,有助于深入研究西南乃至全国民族地区书院的管理规律。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发生的几次大洪水,引发了全社会对长江上游地区水土保持问题的高度重视。纵观长江三峡开发进程,明清两代移民土地利用对森林植被、水文环境作用至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湖广及西南各省是江西移民的主要输入地,也是江西商人的主要活动区.当时中国的矿业,多集中在湘西及西南,矿业遂为江西商人的主要经营行业,并成为明清时期中国西南地区开发的重要因素.当时矿业有五种经营方式:个体开采;个体采矿,官府或商人组织冶炼;商人组织采矿和冶炼;官府组织采矿和冶炼;官府招商采矿.江西商人均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7,(9):148-155
明清时期,流民是山区开发伴生的社会问题之一。在闽浙赣毗邻山区,为防范流民滋事,明清两代长期奉行封禁政策。然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山区开发的形式不同,流民各具特点,封禁实践亦相距甚远。明前期,从事坑冶的矿徒极具流动性和危险性,封禁执行严格。明中后期,从事造纸的槽工流动性相对较弱,官府允许其在封禁外缘地区进行毛竹种植和纸张生产等活动,封禁政策出现了松动。清雍正以后,从事土地开垦和农业种植的棚民,与山外的农民无实质差异,官府默认其开垦禁山,封禁饬令如一纸具文。这表明,明清两代应对流民问题的侧重点并不相同,明代为防范叛乱而严禁人口流动;清朝害怕"天下有事",但施政时颇注意贫民生计,以致封禁徒有虚名。  相似文献   

18.
甘肃地方历史悠久,自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区域。甘肃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和全国人民一道,为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献出了聪明才智,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学点甘肃地方历史,对于发扬民族优良传统,加强各民族团结,搞好甘肃两个文明建设,是需要的。甘肃省名的由来,古以甘州(张掖)、肃州(酒泉)而得名。甘州始名于北魏拓跋珪即代王位之登国元年,东晋孝武帝司马(目翟)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肃州始名于隋文帝杨坚仁寿二年(公元601年)。北宋仁宋赵祯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宋与西夏和议成功,封赵元昊为夏王,始置“甘肃军”。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设“甘肃行中书省”。清圣祖玄晔康熙  相似文献   

19.
许颖  曹铂 《河北学刊》2006,26(2):223-226
中国古代将官吏犯罪区分为公罪和私罪,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吏治的清明。明清两代的律、例、令、会典等条文中就有对公罪和私罪的相应规定。本文从明清两代的公罪与私罪的基本概念、具体规定、实际运行和影响因素四个方面对这一制度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之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明清两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封建王朝。为维护自己的专制集权统治 ,两王朝的刑法都以镇压臣民的反抗为目的 ,都与前代封建法律有着承袭关系 ,刑罚的指向是明显的 ,立法思想等层面存在诸多共性特征。但由于王朝建立主体的差异性 ,两代刑法也存在个性特征。认真研究这些异同 ,对认识明清刑法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