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滕牛宝 《江苏统计》2000,(12):31-32
国民经济核算是以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为“龙头”的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 (地区 )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从生产角度它等于各部门增加值之和 ;从收入角度它等于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之和 ;从支出角度它等于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之和。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之和构成了国内生产总值 ,而各产业的增加值又来源于其内部各个行业或部门的增加值 ,故各个部门增加值是构成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 ,各行业、部门增加值核算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 (或地区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质量的高低 ,本文仅…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2008年SNA,阐述了GDP核算框架中的R&D支出资本化核算处理、基本分类和基本方法,分别从生产法GDP核算、收入法GDP核算和支出法GDP核算三个角度,系统梳理了各种不同类型研发活动的资本化核算对GDP核算和相关主要变量的影响,详细讨论了自给性生产与以出售为目的生产、市场生产者与非市场生产者的区别。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研发活动的资本化核算方法有所不同,对GDP核算的影响也有所不同。总体而言,在研发支出资本化后,从生产法看,总产出和增加值有所增加,中间消耗有所减少;从收入法看,劳动者报酬和生产税净额保持不变,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增加;从支出法看,资本形成总额有所增加,政府消费有所减少,居民消费和净出口保持不变。同时,本文还讨论了开放经济中研发出口和进口核算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由SARS引发的对非市场教育服务产出核算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宝瑜 《统计研究》2003,20(10):31-3
SARS疾病的突然爆发和流行 ,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当类似重大突发事件发生以后 ,也必然提出一些国民经济核算方面的新课题。本文从SARS事件所引起的核算新问题入手思考 ,再进一步探讨非市场教育服务核算方面的几个问题。  一、SARS对非市场服务核算提出的新问题  非市场服务主要包括教育、公共卫生、政府管理和社会团体服务等不直接通过市场获得收入的各种服务。SARS爆发以后 ,直接对医院、卫生防疫和管理机构 ,学校、公安、司法、部队、政府行为都造成了重大影响。不言而喻 ,其对公共服务的产出是有重大影响的 ,一些部门…  相似文献   

4.
熊萧 《统计与决策》2005,(19):32-34
一、教育服务核算理论概述 凡是经济活动都需要进行成本效益核算,然而,传统看法认为,非市场服务是非盈利活动,所以SNA(1993)对教育服务进行核算时假定教育服务净营业盈余为零,并以教育服务投入作为教育服务产出.按这种核算方法得到的教育服务劳动生产率是为零的,教育产出等于教育投入.这一结论显然既不能解释教育服务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现实.  相似文献   

5.
家务劳动是一种无偿劳动,在SNA(1993)中,它属于非市场范畴,且属于非生产范围,是不进行核算的.目前许多国家都时它开始进行了核算,一些国家认为有必要纳入核算的范围.文章从为什么要对家务劳动进行核算、核算的内容和核算的方法三方面入手,对家务劳动的核算问题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6.
2005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了《超越市场:美国非市场核算的设计》一书。这一著作是美国国家科学院下设国家统计委员会“非市场核算研究专家小组”的研究报告。该专家小组由12位知名经济学家组成,经数年研究形成了本报告。它既是美国诸多经济学家在该领域几十年研究成果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资源错配理论为基础,以“资本”、“劳动”和“中间品消耗”三类资源为具体核算对象,假定相同行业内不同企业的生产函数可由标准企业表征,且具有加总生产函数特性为约束条件,构建“资源错配效率”核算框架.对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资源错配情况进行实证测度,得出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存在较为严重的“资金投入过度”情况,而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则存在较为严重的“资金投入不足”情况的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8.
朱贺  向书坚 《统计研究》2022,38(1):15-30
数字知识经济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各类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得到了飞速发展,研究数字知识经济核算问题是完成我国数字经济核算的重要一环。本文在对数字知识经济内涵、范围与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对数字知识经济的生产模式、收益模式以及与平台的合作模式进行了归纳;进而根据平台所起的作用,分别以数字知识平台与生产者作为核算主体,详细研究各种模式下的总产出与中间消耗,确定生产法增加值核算方案。根据生产者是个人还是企业、平台是否参与生产等因素,详细讨论各种情况下劳动报酬、营业盈余、混合收入、生产税净额、固定资本消耗的核算内容,确定收入法增加值的核算方案;并探究支出法GDP核算中数字知识经济的核算项目。以“得到”这一典型企业为例,采用生产法和收入法核算了其2020年1月至6月的增加值,并分析两种方法存在差异的原因和适用性,为有关部门进行数字知识经济增加值的核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非市场服务产出核算的新思路--产出指标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 978年以来 ,服务部门在经济中的份额持续增长 ,而非市场服务产出核算仍使用投入法。针对此况 ,本文将以教育为例 ,说明使用“产出指标法”核算非市场服务产出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GDP)的发 展,厦门市的财政收入也保持了快速的增长。那么GDP的增长与财政收入两者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我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但两者的增长在单个核算期内并非一定“同步”。 在GDP的收入法核算中,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即GDP的增长取决于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这四项的增长。首先,财政收入与GDP核算的生产税净额存在较为直接的对应关系,但两者在概念上仍存在一定的差别,表现在:第一、GDP核算中的生产税…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分享经济飞速发展,对居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也对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测度提出了新的挑战。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难以满足分享经济的核算要求,为了解分享经济发展的特征,文章在相关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对分享经济产出核算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总结了分享经济交易的模式与特征;讨论了分享经济产出核算在传统经济核算体系下的不适用性,并进一步确定了分享经济产出核算的基本规则与核算范畴;建立分享经济生产核算指标体系,设计分享经济产出核算和数据获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温素彬 《上海统计》1998,(12):15-17
国民经济核算的首要任务是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总量,是对社会生产和使用过程进行的全面核算.所谓经济活动就是指生产具有一定效用的产品的活动.这就是说,在整个核算中遵循的是生产原则,以当期生产量作为核算的依据.在以往长时间里,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范围一直界定在物质产品和物质性服务活动.而SNA体系则将生产活动的范围扩展到了服务领域,即认定服务活动属于生产活动的范畴,那么服务领域的核算同样应坚持生产原则,反映到部门核算中,生产性收入记入该部门的产出,财产性收入不记入该部门的产出。我国正努力实现与SNA体系的全面接轨,目前许多服务部门的核算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李荣荣 《浙江统计》2004,(6):11-11,16
一、什么是GDP GDP是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中文一般译为国内生产总值(或地区生产总值),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观察,从生产角度看,GDP等于全社会的总产出扣除中间消耗后的余额,它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生产规模、产业结构和经济效益.从收入角度看,GDP等于各行业的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之和,它能够反映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初次分配关系.从支出角度看,GDP等于全社会的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支出和净出口(出口减进口)合计,它能够反映一个国家需求规模、需求结构.理论上讲,从不同角度计算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郑月萍 《统计教育》2007,(12):16-17
本文通过对投入产出表第Ⅰ、第ⅢⅠ象限的分析,定义中间消耗比与增加值中生产税与营业盈余所占比两个指标反映一定的增加值产出中对中间产品的耗费情况及单位增加值产出对社会的净贡献,说明经济运行的效率。同时,通过计算2002年与2000年的投入产出表内部三大产业的中间消耗比与增加值中生产税与营业盈余所占比指标实际数据,说明经济运行效率的动态变动情况,并据以分析经济运行效率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非市场服务产出核算理论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钰 《统计研究》2003,20(5):49-4
“索罗余数”问题 ,即可计量产出的增长大于可计量投入的增长的问题 ,一直是经济增长理论中无法解释的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有很多理论 ,最重要的解释是将这个现象归因于一些边际收益递增的投入因素 ,如规模效应、人力资本、知识和科学技术等 ;还有就是归因于投入中的一些不可测度的因素。美国著名统计学家格里利兹在他 1994年的美国经济学会主席演讲中则提出了另一个看法 ,那就是人们对经济的测度实际上十分有限 ;其中最严重的计量问题是由他所谓的“不可测度部门”所引起。所谓“不可测度部门 (unmeasurablesector)”主要是指服务业…  相似文献   

16.
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经过初次分配形成三个流向,即:政府所得、企业收益和居民收入。从分配法核算地区生产总值的构成看,政府所得就是生产税净额,它的主体部分就是财政收入,企业收益就是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居民收入就是劳动者报酬。  相似文献   

17.
《工业增加值统计试行方案》中,工业增加值的分配法计算公式为:工业增加值(按构成项目计算):劳动者报酬+福利基金+利润和税金+折旧及大修理基金+其他。《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中国内生产总值分配法计算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按构成项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二者的构成项目  相似文献   

18.
目前,针对教育产出核算的具体方法有多种,综合起来分为以下两类:一是从投入的角度来考虑,以投入代产出的核算方法;二是从产出的角度来考虑,运用产出指标法来核算.以投入代产出的方法由于存在着将部门营业余额假定为零,将生产率的增长假定为零以及不能区分物量和价格的变化等缺陷而逐渐被目前核算理论界所摒弃.但产出指标法又由于一些问题尚未获得解决,例如教育质量调整系数,尚不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投资是国民经济成果使用的主要方面。但目前对宏观投资的定义、核算范围和核算方法等,均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文章以现行宏观经济统计的国际准则,即以1993年SNA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界定了宏观投资的定义和核算范围:宏观投资是指国内常住单位为营利目的而用于非金融资产积累所花费的支出;探讨了宏观投资的账户形式以及项目核算、价格换算、固定资本消耗估算、贵重物品估算和存货核算等方法;并将宏观投资账户与相关经济变量结合起来,提出了宏观投资账户的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20.
金融产出与使用核算:从利息角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春艳 《浙江统计》2002,(1):17-18,20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日趋完善,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核算体系中尚有许多不足之处,金融核算就属于其中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利息本质的分析,对金融核算的不足进行深入分析,并引入参考利率对其进行修正,以期完善我国的金融核算。 一、金融活动的特性及利息的内涵 金融业由从事货币管理、经营货币信用等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组成,包括各类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信用合作组织等。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是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提供融资中介服务以及从事附属的服务活动,实现货币在全社会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