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于”是常见的虚词,它在古汉语中的主要作用是作介词。所谓介词,是用在名词、代词或某些名词性短语的前面,同它们结合起来组成介宾短语,来对动词或形容词进行修饰的词。这说明介词必须有宾语,并和宾语组成介宾短语,对谓语起修饰作用。  相似文献   

2.
关于介词短语作主语问题——兼谈介词短语的语法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词短语是由介词与名词性的词或短语组成。对于这种短语具有什么样的语法功能,能否充当句子的主语,语法学界有三种意见:一是主张介词短语不能作主语。这可以黎锦熙先生为代表,他在《新著国语文法》中明确、系统地指出:“一切名、代等实体词(以及一切语句),因介词的介绍,都可附到述语的前后,来修饰或增加这述语的意义。因而这种被介绍的实体词,便都化成了副词性,而作述语的附加语。”(着重号系笔者所加)这段论述  相似文献   

3.
引 言 “到”做为一个词,单独使用是“到达”之意,如:老李昨天到北京。此外,“到”还经常用于某些词之后,如:他说到做到;她早已回到上海了。对于这样使用的“到”,目前有下面几种解释。 一种认为“到”是介词,但一般限于“到”后面的词为时间名词或处所名词。“到”与这些时、处名词组成介宾短语,介宾短语在句中做补语。 另一种解释认为“到”是动词或趋向动词,它用于某一动词之后,充当该动词的补语。  相似文献   

4.
“所”的基本用法是作指示代词、连词、数词和名词。 指示代词“所”在古汉语中有其特殊性。它和一般指示代词不同,本身不能单独使用,必须用在其他词或短语的前面,通常用在动词,介词或偏正短语的前面,组成名词短语(所字结构),才能体现指代的意义,充当句子的各种成分,主要充当主语、宾语,定语或判断句的谓语。有的语法书称这种“所”为结构助词。 “所”作指示代词有十二种用法: 1.通常用在动词的前面,组成名词短语,充当主语、谓语或宾语,用来指代人、事、物等,相当于“(所)……的(人、事情、东西)”等。  相似文献   

5.
英语常用词中,Worth是一个语法功能比较特殊的词。许多词典都认为Worth是形容词或表语形容词,有些语法家还认为它是英语中唯一能够带宾语的形容词。但第一,它不能单独作表语或定语;第二,后面可以接由限定词(如the,a)修饰的名词,还可以接像it这样的代词。 七十年代出版的“韦氏新大学词典”(1973年版)、“韦氏中级英语词典”(1977年版)和“朗曼当代英语词典”(1978年版)却把worth划归介词。其理论依据是,介词不能单独在句中充当一个成分,而需要和一个名词或与之相当的东西构成介词短语,才能在句中充当成分,而worth恰恰具有这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英汉介词比较与翻译徐锦凤,刘树阁英语和汉语中的介词是一种虚词,不能单独使用,常和名词或相当于名词的词或词组连用组成介词短语在句子中作某种成分,英语中,介词虽然是一种封闭的词类,数目有限,但使用非常频繁。它可以和名词、代词等构成介词短语作各种不同的句子...  相似文献   

7.
动词加上副词、介词或两者兼有,表达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动词概念,就构成短语动词。它由一个动词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小品词组成,在句法上充当一个动词的作用。动词与小品词之间的搭配存在一定的搭配限制,这种搭配限制在于动词与小品词的相互制约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两方面:词汇的决定作用和语义句法限制。副词对与之联系并组成动词短语的动词具有广泛的作用,并导致了单一动词和相应的“动词 副词”的语义差异。  相似文献   

8.
“动+介+宾”结构是一个具有规律性且呈现出凝固化倾向的结构,从历时角度来看,“动+介+宾”结构并不是新出现的语法现象,而是从古代汉语中遗留下来的,只不过后来介词短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逐渐普遍,本结构才显得尤为特殊。从共时角度对“动+介+宾”结构进行特征分析,介词充当了赋元和信息补充的作用,“动+介+宾”结构经过了一个跨层再分析的过程,将其定义为动宾结构更为合理,结构中的介词发生了去范畴化的现象,逐渐实现了与动词成分的跨界合并。  相似文献   

9.
作为虚词,古汉语的介词不能够独立地充当句子组威部分,它必须和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等组成介宾的语法结构,才可以在句子中充当某一句子部分,主要是充当状语或补语.然而,在买际应用中,古汉语介词宾语的语法结构比较复杂,本文将对古汉语中介词宾语的语法结构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介词“以”、“于”的省略式不同于词类活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汉语用语简练,行文中常常要省去一些成分,这种手法称作省略。所省成分,可以是一个单词,也可以是一个短语。就整个句子来讲,可以省去各种结构成分;就一个介宾短语来讲,可以省略这个短语的宾语部分,也可以省略介词部分。 词类活用也是古汉语中运用广泛的一种语法手段。由于临时的需要,一个词可以由这一类临时转为那一类,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都要发生临时的变化。 本来这是两个根本不同的语法概念和语法手段,各有其不同的归属和应用范围,是不应混淆的。  相似文献   

11.
英语尾置前置词一般由不及物动词加上一个或几个必要的介词组成。这种带介词的不定式短语在句中通常作定语成分。有些词既可用作介词,也可以用作副词小品词;有些词只能用作介词;还有些词只有副词小品词的功用,而没有介词的功用。  相似文献   

12.
广东吴川粤语进行体标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川粤语方言进行体标记与其他粤语相似,有动词后加体助词,动词前加副词(一般由介宾短语充当),动词与体助词、副词或介宾短语并用三种形式。吴川粤语的体助词与介宾短语用词上有自身特点,动词前由介宾短语充当的副词,此类词在数量、使用范围与效果上较其他粤语区更为丰富且更具特色。  相似文献   

13.
按照索绪尔的理论,语言是组合与聚合构成的系统。比如说:语言就是由语素一词一短语一句子层层组合而成,而处在同样地位上的语法单位又因具有相同的语法特征,构成大大小小的类场,这是现在通行的语法常常提到的。这样理解,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进一步深究下去,就会发现一些解不开的疑团。照理,同一类型的组合在语法特征上应该是一样的,但事实上,在同样的语言中常常出现有的被视为正确的句子、有的却被视为病句或非句的现象。以汉语为例:“主—谓—宾”是一种常见的组合类型。通常情况是:主语和宾语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由动词或形…  相似文献   

14.
介词的主要作用是介引,介引实词或短语组成介宾短语置于谓语中心语的前后。文章主要讨论了吴城方言的两类介词。一是与普通话字面相同,但意义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介词:“跟、拿、过、随”。二是完全不同于普通话,是具有当地特色的介词:“等、得、望、捉、遮、走、儘”。  相似文献   

15.
“到”的动介区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的动介区分滕震,张岳歧“到”作为一个词,和在、为、往、向、朝等词一样,均可当作兼类词:动词和介词。根据“到”的语法特点和语汇含义,我们对“到”的动介的区分作一尝试。一、作动词的情况(一)“到”表示达于某一点的意思,在句子中单独作谓语,很明显是动...  相似文献   

16.
有人认为 :“为了”在名词性成分前面是介词 ,它和后面的成分一起构成介词短语 ;而在谓词性成分前面是连词 ,它和后面的成分一起构成复句中的一个分句。有些人却认为 :“为了”无论在名词性成分前面 ,还是谓词性成分前面 ,都是介词 ,它和后面的成分一起构成介词短语。这些争议实质上反映了介词短语的内部构成条件存在分歧 ,也就是在“介词短语 =介词 ?”上的分歧 ,也让人们难于分辨介词和连词。笔者在本文中以“为了”为例 ,考察了介词短语的结构和功能 ,并试图明确“为了”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7.
在英语中,动词按其构成可分为单词动词和多词动词,前者占绝大多数,这里只就多词动词谈一点体会。多词动词就是指由动词加上介词或副词构成的动词,它们可分为短语动词(即由动词加副词构成)、介词动词(即由动词加介语构成)和短语介词动词(即由动词加副词再加介词构成)。在区别多词动词内部的这三种结构之前,先简单地区别一下多词动词与动词加上一个作状语的副词或介词词组这些结构。  相似文献   

18.
动结式述补短语带宾语的情况探析伍和忠一、题外话与“题内”话1、动结式述补短语的语法性质,学术界的共识是,相当于一个动词,可带“了”或“过”,往往可以带宾语。“相当于一个动词”,毕竟不是一个动词。一是“级别”有高低;二是语法特征不同,动词可带“着”(听...  相似文献   

19.
非成分实词     
在组合中,部分“量词”、部分“方位名词”同相关方面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但不能作任何句法成分,它们应该视为特殊的实词。现代汉语实词与虚词的划分标准应该随之调整:可以成为“关系组合”一方的词为实词,不能成为“关系组合”一方的词为虚词。实词可以分为成分实词与非成分实词两类。因为明显相似,介词应该划入非成分实词范围。非成分实词只能同相关方面分别合成数量短语、方位短语、介词短语,不能直接出现于句子。  相似文献   

20.
同义时间介词双音化的动因,不是源自单音介词的“强化”,而是源自时间词的构成性质。汉语介词结构的时间词可以分为自指时间词和转指时间词。转指时间词由介词支配的非时间词或非时间词带时间标示词构成。双音时间介词产生后,基本是介引转指时间词,与单音介词介引自指时间词基本形成二分格局。这种分工形成一种强烈的倾向。双音时间介词的语法化动因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与一般语法化“创新”不同,富有汉语语法化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