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一、王延德生平王延德,东明人,又作大名人。生于公元938年(后晋高祖天福三年),卒于公元1006年(北宋真宗景德三年),享年六十八岁。他是北宋前期一位出色的外交家与理财家。他撰写的《西州使程记》  相似文献   

2.
李觏,字泰伯,北宋建昌南城(今江西省南城县)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卒于宋仁宗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南城位于旴江边,故学者称李觏为旴江先生。李觏是我国北宋中期一位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倾向的  相似文献   

3.
<正>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中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在宋夏战争的陕西战场上,他选将练兵,整修堡寨,有力地抗击了元昊的侵扰;在担任参知政事期间,进行政治改革,主持了《庆历新政》;在文学上,他写出了《江上渔者》、《岳阳楼记》等优秀作品,至今脍炙人口。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我们认为,范仲淹的功绩固然值得称赞,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他在个人修养及从政方面,有一些好的品质作风,也是应当加以肯定并予以批判继承的。  相似文献   

4.
北宋前期是指宋太祖、太宗、真宗统治时期.宋初,因受五代十国时期币制繁杂和货币流通混乱的影响,一度存在铜钱奇缺、劣币泛滥、铁钱贬值、交子失信等弊端,从而呈现出通货膨胀的预期.为了防止通货膨胀的发生,宋廷在增加铜钱产量、统一铸造法币、确定钱陌制度、规范钱币质量、严禁私铸劣币的同时,还采取了其他各种相关的经济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紧缩财政开支和增加积累,减免人民赋役和救灾扶贫,禁止商业投机和调控物价.由于宋廷实施了上述一系列政策,终于防止了通货膨胀的发生,至宋太宗、真宗时期,己形成了国家富裕、物价平稳、社会安定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据史料记载,范仲淹与安徽曾经数度结缘。为追怀范公的高度亮节,1999年夏天,笔者沿着范公在安徽的足迹对其当年所到之处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查看有关文献资料,对于范公与安徽的情缘更有了深一层的了解。“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①虽时过千年,范公的功业道德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依然深深植根于安徽人民的心中。一初任广德仲淹两岁而孤,其母谢氏携仲淹改嫁米氏,仲淹也随之取名朱说(音,同悦)。来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以朱说名考中进士,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军,系宋代的地方行政单位,其地位一般略高…  相似文献   

6.
民歌《小放牛》说:“杨六郎把守三关口”;话本说:“六郎三关为元帅”。三关者何地?史家有考,乃瓦桥关(今雄县城)、益津关(今霸县城)、高阳关(今高阳东旧城村)是也。其实,杨六郎把守的不独三关而已,从泰州(今满城县)狼牙山到泥沽海口(今天津军粮城泥沽村),曲折两千里,都是杨六郎的防地。 “六郎”威名,契丹畏称 杨六郎即北宋名将杨业(亦称杨继业)的长子杨延昭。延昭本名延朗,因避圣祖赵玄朗之讳,于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改名延昭。他既然是杨业的长子,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相继出现过五个割据政权,即汉族张轨建立的前凉(公元301—376年),氐族吕光建立的盾凉(公元386—403年),鲜卑族秃发乌孤建立的南凉《公元397—414年),汉族李嵩建立的西凉《公元400—420年),匈奴族沮渠蒙逊建立的北凉(公元401—439年),史称五凉,统治河西近一个半世纪。这一阶段,中原地区战争连绵不断,社会经济和文化都遭到严重破坏,而河西地区却相对安定,不但汉族的经济文化在这里得以保持,而且这里也成了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交流的桥梁。在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尤其是凉州,是中国北部的文化中心,它对北魏的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西晋永嘉之乱,中原魏晋  相似文献   

8.
左:开元寺塔始建于宋真宗四年(公元1001年),到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建成,历时54年。 右:公元1093年,北宋著名诗人苏东坡,被贬在定州任职时,偶在菜园得一黑石。石面白脉明雪,纹络犹浪花飞溅,遂取名雪浪石。  相似文献   

9.
高句丽是我国东北的一个古老少数民族,地域在鸭绿江、浑江流域.汉孝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朱蒙出走夫余来到这里,借助当地居民的支持,建立了高句丽政权,至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高句丽灭亡,传二十八代王,七百零五年.吉林省集安市是高句丽故都,从公元3年至公元427年的425年间,这里一直是高句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高句丽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至今保留着许多高句丽时代的文物遗迹,以集安最为丰富,许多文物举世闻名.这些瑰宝有着丰富的内容,却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一个共同的主题——生殖崇拜,这也正是本文论述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帖子词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文体,是由学士院所撰进的皇宫门帖用诗,主要用于立春、端午两节。通过对现存王曾、夏竦与晏殊三人作品的考察,笔者认为最早的帖子词是夏竦写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十二月立春前的《春帖子》,具体时间在十二月初十五至十九之间,当时的任职是礼部员外郎、知制诰。晏殊紧随其后,其一组《端午词》写于天禧二年(1018)端午前,当时的身份为左正言、直史馆,升王府记室参军。由此可见早期帖子词并非为翰林学士所作。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历史上曾涌现出众多的政治家和科学家。但他们多为一方面的专门人才,或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或在科学上有所建树,二者实难兼备。11世纪时的宋代,我国出现了一位二者兼备的人才,他就是苏颂。象苏颁这样身为政治家又在科技史上做出光辉成就的人物并不多见,然而,长期以来对苏颂却研究介绍得很不够。近年来,学术界对苏颂的研究多集中于科技史上的成就和贡献,对他在政治上的作为,尚未见有专文发表。本文试图对此做些初步探讨。苏颂生于北宋真宗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22岁时与王安石同登仁宗庆历二年(公元  相似文献   

12.
金城,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由大行李息督建。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取陇西、天水、张掖各二县于金城设金城郡。宣帝神爵后郡治移至允吾,辖湟水流域诸县。本文所说的金城,既包括金城县,也包括郡属的某些县,所指麴氏,就是在这里兴起的。 一、高昌麴氏王国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高昌王马儒遣使入贡于魏,要求内徙,魏割伊吾之地五百里以处儒众。当地群众留恋故土,不愿东迁,遂杀儒而立右长史麴嘉为王,建立高昌麴氏王国。麴氏王朝历十一主一百四十四年,至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为唐统一。在南北朝动乱年代里,麴氏建立政权,承袭北凉制度,管辖吐鲁番至焉耆一带地区,对安定西北边疆地区,维护东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生产等,起了积  相似文献   

13.
《册府元龟》始编于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至大中祥符六年八月(1013)始告完成。全书分三十一部,一千一百零四门,共一千卷,是当时最大的历史百科全书。它同宋太宗时编撰的《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和《文苑英华》,并称为宋代四大部书。《册府元龟》始刻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宋仁宗曾将此书分别赐予辅臣和御史台。但是,祥符初刻本早已全部失传,后人鲜有知者。人们还能见到的宋刻残本,一个是南宋新刊监本,半叶十三行,行二十四字,白口,左右双边。清嘉庆、道光年间,张氏爱日  相似文献   

14.
张载(公元1020—1077年),字子厚,陕西西安人。著作有西铭、正蒙和经学理窟等,其中正蒙是他的代表作。他钻研“释老之书累年”,①可是,从“尽究其说”中,感到没有什么道理,便尽弃共学,转而从事于六经的研究。佛教经过五代末吴越王钱镠、钱俶和宋太宗、真宗等一再宣扬与宗奉,曾显得一度活跃,②尤其是在宋神宗时,社会危机暴露:一面是从工商业发达中所导致的土地集  相似文献   

15.
浅析洋务运动时期物价波动的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日旭 《兰州学刊》2006,(7):37-38,23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社会经济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作为经济晴雨表的物价,也在中外两种势力的交互作用下,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总的来看,上下波动较为平缓,但明显具有阶段性特征:19世纪60年代物价普遍上升;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物价大副下降;80年代末以后,物价又重新上扬。物价的如此变迁过程体现出了帝国主义逐步侵略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北宋编修院是封建皇权为进一步控制修史而设置的修史机构,隶属于门下省,其主要职能是掌修国史、实录、会要和日历,也兼有奉诏审阅和校正其他书籍、检索故事、为政府提供行政咨询的职能.编修院的设立时间应在真宗大中祥符年间.编修院作为独立于史馆之外的修史机构,其所属官员挂史馆职衔,其主要职责也仅是纂修日历.而国史、实录和会要等书修纂,皆为临时命官置局,史毕即散.  相似文献   

17.
<正>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的著名老将赵充国在平定河湟地区羌乱,实施驻兵屯田的同时,在湟水流域设置允吾县、破羌县、安夷县。安夷县至北魏孝明帝孝昌二年(公元526年)废,历经586年之久。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北宋唃厮啰,曾于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于宗哥城建立政权后迁青唐城。考证清楚安夷县和宗哥城的确切地址,对研究河湟一带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发展演变有重要意义。这两个城池的大致方位,清代至今不少史志学者有一定研究,但其确切遗址,尚未能证明,我们在此基础上,阅读有关史籍,实地考查,访问耆老,基本弄清了二城遗址。  相似文献   

18.
宋太宗子赵元俨出生于雍熙二年(985),历经宋太宗、真宗、仁宗三朝,因排行第八,故人称"八大王"。在太宗、真宗时期,得到了父兄的关爱,恩宠不衰。仁宗即位初期刘太后垂帘听政,因地尊属近易遭忌讳,不得不闭门绝事,直到仁宗亲政后方礼遇有加。他一生未尝参与政治却被数次卷入政治风波,并无军事才能却名闻外夷,综合而言都与他的宗室身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李觏,字泰伯,宋建昌郡(即今江西)南昌人。生于公元1009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死于公元1059年(宋仁宗嘉佑四年)。出身于中小地主家庭,一生好学,考进士未中,以教学为生,被称为盱江先生。晚年(公元1050年)由范仲淹荐为太学助教,后升为直讲。一生著述不少,由后人编为《盱江文集》(或称为《直讲李先生文集》)。李觏和王安石、张载处于同一时代,是一个具有革新思想的哲学家。据王安石说,他们之间有过交往,并有许多共同的思想。在李觏的著作中,象《富国策第一》、《富国策第五》、《富国策第六》、《安民策第一》、《平土书序》、《原文》和《礼论第一》等等,许多都涉及到了社会的政冶、经济和伦理道德问题,在社会历史观方面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哲学史上自管仲以来的唯物主义倾向,提出了不少在欧洲哲学史上直至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和复辟时代的历史学家才能提出的新思想和新见解。如果说,与他同时代的张载在我国古代哲学史上把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苏籀(生卒年不详),字仲滋,宋代眉山人,苏辙之孙,苏迟之子。《栾城遗言》谓:“籀年有十四,待先祖颖昌首尾九年。”据此推算(按:苏辙晚年居住颖昌是在公元1102至1112年之间),苏籀约生于北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前后;至南宋绍兴中后期(1140年以后),当朝中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得势之际,苏籀还在世,有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