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有一个自以为是全才的年轻人,毕业以后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对社会感到非常失望。多次的工作碰壁,让他伤心而绝望,他感到没有伯乐来赏识他这匹“千里马”。  相似文献   

2.
有这么一则故事: 有一个自以为是的年轻人,毕业以后,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对社会感到非常失望。痛苦绝望之下,有一天,他来到大海边,打算结束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郭罗基同志的《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一文,是纪念列宁一百一十周年诞辰,以“反复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理论”,“从头研究列宁所开辟的实践社会主义的道路”,来“回答”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提出的许多问题而作的。但是,当我们仔细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不能不感到十分惊讶与失望。因为:第一,作者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思想作了不符合原意的曲解。第二,作者并没有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实事求是地回答  相似文献   

4.
赵影 《北京纪事》2009,(3):46-47
跟卖拐似的就这么疯狂下去了?首先,我要对看完宁浩这部最新作品后,感到有些失望的观众表示同情。因为没有期待就不可能有失望,你们才是宁浩最重要的衣食父母。不过,从口碑上  相似文献   

5.
阿马蒂亚·森在探讨发展的某些最紧迫的主题的过程中,成功地将哲学、伦理学和经济学结合在一起。可是,如果国家领导人希望邀请他莅临指导,他们有可能感到失望。他始终避免为政府提供建议,宁可把自己的观点放在公共领域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6.
任重道远联合国王杰联合国成立已有51个年头。它起因于避免再次发生新的世界大战。不久,由于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联合国陷入了“冷战的泥潭”,并且成为两霸各自扩张势力的场所。于是,人们对联合国感到失望。当历史的车轮转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相似文献   

7.
爱情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最美好的体验,而描述爱情的诗又往往联系着诗人的亲身经历。诗,都是诗人心趣的表露。当爱的真挚热烈、自由时,徐志摩歌唱和赞美爱情;当封建传统摧残爱情时,他向封建势力开火,当爱情走向低谷时,他的诗低沉、衰怨;当爱情走向破灭时,他的诗懊丧、叹息,但并不彻底失望。徐志摩有他自己的世界和属于他自己的诗。  相似文献   

8.
作为社会的管理者而非科学家,官员的科学素质也许并不需要太高,社会也不能过于苛求。但风行官场的种种迷信却足以让民众感到失望甚至愤怒。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1981年以来法国政治的回顾和分析,指出法国社会党在1993年立法选举中惨遭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在前后长达十年的执政过程中,一味被动地适应“现实”,逐渐放弃了自己的意识形态、理想、纲领和口号,放弃了自己的特点,泯没了左派与右派之间的区别,因而使选民感到了失望。而社党今后能否重新崛起的关键,也仍在于能否提出一个针对现实的、有鲜明的左派特色的政治纲领和口号。  相似文献   

10.
时光如流,仿佛就是刹那之间,青春岁月便如昨日黄花,随着厚厚的霜色而枯萎凋敝。当我听到第一次有小青年喊我叔叔时,我并没有因为这种尊敬的称呼而感到快慰。相反,我感到伤感。它让我警觉到自己已经不  相似文献   

11.
1977年岁末,我怀着久有的向往参加了“文革”后恢复的第一次高等院校的考试。1978年初,当我手捧录取书走进高等院校时,我感到自己的梦想实现了,听说这一年全国平均录取率为0.7%,我感到自己成为那百里挑一者是非常幸运的。  相似文献   

12.
海音 《成才与就业》2011,(12):56-56
压力几乎影响着每一个人,来自学业或工作的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造成的压力、金钱危机所带来的压力、追求完美和期望过高产生的压力……压力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影响产生挫折、失望、不平等情绪,当压力过大时,还会产生众多的心理疾病。想要减轻自己的压力,就应该先了解自己的压力来自哪里。以下测试可以帮助你。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在新约研究中出现"弥赛亚的奥秘假说",认为耶稣在公开传道时没有被公认为弥赛亚,初期的基督徒对此感到失望。本文从弥赛亚的奥秘成立的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提出:耶稣有关于自己作为受难的弥赛亚的肯定性身份意识,犹太群众心目中有关于耶稣作为权能的弥赛亚的否定性身份意识。两者之间的冲突或理解错位,形成了《马可福音》中弥赛亚奥秘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沈迦林最近步入了"职业寒冬"期,踌躇满志的他一直以为公司华东部销售经理的宝座非他莫属,可一心做着晋升美梦的他没想到,总公司竟派来了个新上司。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沈迦林不仅感到失落,同时还产生了一种屈辱感,他觉得自己的职业之路出现了严重危机。"为什么升职的不是我?"沈迦林说自己在公司的3年中,带领团队开创了很好的销售业绩,"我如此拼命工作不就是为了升职?真是想不通啊!"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作文》2010,(7):11-12
看看你在路上发现了什么!如果失败让你感到灰心失望,请继续读下去。很多时候,得到了你想要的东西并不是最重要的事。让我来解释一下。  相似文献   

16.
孟谦 《社区》2008,(4):8-10
50多岁的张师傅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十多年前的一次拆迁,使他得以从居住了好几代的大杂院里迁出,住进了北京市郊的单元楼小区。但他总忍不住回自己熟悉的老街老巷看看——虽然自己曾经居住的大杂院已经没了,那市中心的繁华与兴旺的人气却使他留恋。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张近来几年已经不怎么再往回跑了,因为每每回去,老街的境况让他感到失望,虽然地处北京腹地,但那里却已经没了原先的人气。  相似文献   

17.
当人们为自己越来越强大感到踌躇满志的时候,却突然发现身上有着随时可能致命、却又无法解决的弱点时,立即会产生崩溃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马丁从他和鲁思的第一次见面就坚信他的浪漫爱情并努力从一个粗鲁的水手转变成为一名作家,一个名人,爱情是促使他成为一名超人的关键性因素。但是当马丁得到世人的承认,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之后,他却开始与社会格格不入。带着对所谓的爱情的失望,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9.
伍绍东 《社区》2008,(11):42-42
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冯玉祥怀着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满和失望退隐泰山,感到有生命危险,特于6月14日写好遗嘱.史称“泰山遗嘱(一)”,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0.
早期从中国大陆到马来西亚的华人群体,从效忠中国到效忠马来西亚,经过了一段感情挣扎。许多作家在建国初期表现了自己对国家的认同,积极呼吁参与国家建设。他们抱着理想,希望从移民变成公民,可以长期在这片国土上生活。可是,从1957年独立到21世纪的今天,华人感受到族群日渐被边缘化,他们对国家不公平的政策感到失望,部分作家甚至选择到别的国度发展,显示了华人在马来西亚建国过程中的坎坷际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