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要求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本文试就社会精神生活的涵义、方式、规律,以及社会主义精神生活的特点,谈一些粗浅的意见.一、社会精神生活的涵义人类社会是自我发展着的社会有机体,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就发生分化.按照人们的不同需要以及满足这些需要的不同的手段,我们大致可以把社会生活分为社会的物质生活、社会的精神生活、社会的政治生活、人们的日常家庭生活等领域.社会精神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和系统,是人们利用精神生活资料满足精神需要的活动.大家知道,通过物质生产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的活动,是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通过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视野中的“交往”理论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春阳 《天府新论》2005,1(3):16-18
交往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础,是人类历史的起点,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交往"是一个多学科共同使用的科学概念.哲学上的"交往"概念为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一种中介,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交往具有整合功能、沟通协调功能和人的全面发展功能.全球化是人类社会交往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马克思交往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应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和建设性的姿态来迎接全球化,也应该理性地分析和理解全球化.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日常生活指的是人类自在的类本质对象化活动,它包括非自觉的日常生产活动、日常交往活动和日常观念活动。日常生活世界就是由这些非自觉的活动所构成的结构领域,它是日常生活的社会表现形式。非日常生活指的是人类自觉的类本质对象化活动,它包括自觉的经济、政治与文化活动。非日常生活世界便是由这些活动所构成的结构领域,它是非日常生活的社会表现形式。两类生活构成人类活动,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架便是这两类生活世界及其相互作用形式。一般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的本质表现为非日常生活世界的不断扩大及其所引起的日常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新型的日常生活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常生活指的是人类自在的类本质对象化活动,包括非自觉的日常生产活动、日常交往活动和日常观念活动。日常生活世界就是由这些非自觉的活动所构成的结构领域,它是日常生活的社会表现形式。非日常生活指的是人类自觉的类本质对象化活动,包括自觉的经济、政治与文化活动。非日常生活世界便是由这些活动所构成的结构领域,它是非日常生活的社会表现形式。两类生活构成人类活动,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架便是这两类生活世界及其相互作用形式。一般来说,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表现为非日常生活世界的不断扩大及其所引起的日常生活世界的不断缩小。但是,在相对静止的社会历史阶段,两类生活世界必然保持某种平衡。基于这一理论构想,本文试图从两类生活世界及其结构关系在中国历史中的变迁以及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两方面,探寻日常生活世界的可能样态,以求对其在现实中的重建有些具体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一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各种科学知识及其在各种交往活动中产生并影响着人们行为的精神,社会心理的总称。作为科学知识的文化,是文化的表层构造,或者称显型结构;作为精神,社会心理的文化,是文化的深层构造,或者称隐型结构。 由于科学知识和精神,社会心理渗透于古往今来人类的政治、经济、日常生活之中,因此,对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均可以进行文化的分析。例如,面对一座埃及金字塔,即可以进行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及其政治结构的分析,也可以进行古埃及科学发展状况、审美心理等方面的文化分析。同样,对一尊商鼎也可以进行文化与非文化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所谓精神消费它是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主要体现为文化需要)的一种高级精神活动。其内涵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在交往活动中,采用不同的方式,接受和吸收各种精神产品来满足自身各方面精神需要的精神性活动。精神消费无论是采取个体形式如个人阅读、看电视;或采取群体的形式,如群众文娱活动,知识比赛等,其消费对象都是观念性的产品或知识劳务,这是精神消费与物资消费的根本区别点。精神消费的产生和发展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社会制度的形态。反映该社会所固有的社会矛盾。但是,如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一样,一定社会…  相似文献   

7.
三种权力类型及效用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权力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它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支配与服从的关系中.权力关系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但归根结底是一种支配与服从的关系.如果从谁支配谁的意义上说,权力主体处于支配的地位,权力客体处于服从的地位.从类型学的角度,政治学界一般把权力分为强制型权力、报偿型权力和信仰型权力三种类型.本文拟就三种类型权力的内涵、维持方式及效用作一初步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论组织心理的内聚与外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个人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一定的组织群体中度过的,这些组织群体不仅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从事共同活动的重要场所,而且也成为提供个人的真实身份,决定生活目的、工作意义和活动价值,促进人们相互之间的社会接触,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的中介环节或基本单位。对于每个组织成员来说居于支配地位的关系,是个  相似文献   

9.
作为支配的权力表明权力主体与权力客体间存在支配与服从的关系,意味着权力主体具有支配权力客体的能力.作为支配的权力所以能够存在,其根源在于,社会成员在动员资源的能力上是不对称的,那些在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与符号资本上占有优势的社会行动者能够更多地影响、干预与支配其他群体与成员.在社会生活中,权力与权力的运用存在差异,不能将权力错误地等同于权力的运用.作为支配的权力的运用通常包括暴力、威慑、操纵、诱导与说服的方式.从政治发展的角度讲,政治文明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作为支配的权力逐步消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把人类的交往活动区分为精神交往和物质交往,人们的物质交往决定了人们的精神交往。交往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迄今为止,人类交往并不是自由自在的,而是被扭曲了的;被扭曲的根本原因在于意识形态掩盖了或粉饰了真正的物质性交往。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批判是其交往理论的归宿。  相似文献   

11.
政治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政治体制作为一定社会基本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总和,是人类理性的产物,理性政治应该成为考察一定政治体制的重要视角.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整体推进逐渐进入科学化、法治化轨道,但从政治哲学视野,仍存在诸多值得反思之处.政治体制的核心内容是权力结构及其运作方式,要克服传统政治体制存在的权力过分集中这个"总病根",必须以理性政治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取向,理性建构三位一体的权力结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成果,它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物质文明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它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精神文明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发展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成果,它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人类历史上依次出现过奴隶制文明、封建制文明、资本主义文明,现代的社会主义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崭新阶段.社会主义文明同样包括物质  相似文献   

13.
论价值共识     
价值共识是当今价值多元背景下日益凸显的重大问题。价值共识是具体的、历史的。价值共识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物质生活条件、共同的物质利益、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活动等构成了价值共识之可能的客观基础。价值共识对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承认价值共识,才能积极借鉴和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使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现时代性与先进性,不断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同时,只有凝聚价值共识,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共同价值,才能构筑多元一体的国际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4.
简谈社会有机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是物质运动的最高形式。人们在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形成各种各样的关系,形成人类生活过程所特有的各个不同领域。所有这些领域和关系,是作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而存在的。这个思想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从古代的社会有机论观点的萌芽到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社会有机体思想,经历了人类思想史的漫长时期。为了揭示丰富的人类生活情况,历代社会哲学不断提出新的哲学范畴,来表示社会上的各种现实和过程。这些范畴中,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世纪 ,人类社会的存在形式和实践开始了一个以全球化为重要标志的新的发展阶段 ,全球化是当代人类实践的基本框架与宏观机制。唯物史观认为 ,任何思维方式都是社会实践活动方式在人脑中的内化 ,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意识化 ,观念化的结果 ,是作为人的认知模式和评价模式的观念系统。社会的实践活动方式发生了变化 ,人的思维方式相应也要发生变化。可以说 ,没有这种变化人们就不能应对全球化发展新条件下的实践与交往 ,在这种新的实践与交往中就不可能有施展自如的筹措与运作 ,以至于最后丧失立足与生存的余地。一言以蔽之 ,思维方式的…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是个有机动态系统,它的运动和发展是在各子系统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社会舆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精神子系统,揭示它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舆论意为众人之说,社会舆论则指舆论的社会性,指生活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群体在经济、政治和思想等关系中相互作用的交往过程中的思想产物,是人的社会生活意愿的反映。根据形成和发展方式的不同,社会舆论可分为自发和自觉的两类。自发的社会舆论是人们对自己共同的社会关系及其社会现象的直接反映,它是  相似文献   

17.
依据存在论的马克思哲学,从劳动之于人类社会的基础地位出发,把社会劳动形态定义为社会权力的存在场;在积累劳动对当下活劳动的必然性支配以及这种支配关系得以实现的生产关系中分析了社会权力的作用模型,据此构建了劳动者阶级的感性意识、民族文化精神和国家权力等相互作用其内的社会权力嬗变模型.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决策是政治体制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国家权力机关为主体的权力决策系统、执政党的领导决策系统和政府的行政决策系统,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政治决策体制的整体。研究权力决策问题,不但为改革和完善我国政治决策体制所必需,而且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更好地行使各项权力,完善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促进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民主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决策是人类社会有着悠久历史的一种行为选择活动。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历史时代,与小生产经济相适应的经验决策一直占着统治地位,在当时即使是关系全局的战略决策,也仅仅是凭借某些个人的知识、阅历、智慧和能力进行的活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以后,为适  相似文献   

19.
信息权力:形塑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新媒体的广泛开发,无孔不入的信息成为社会权力的重要来源,信息权力成为形塑社会秩序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广泛存在于社会各个方面的信息权力,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塑造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交往方式,信息权力统治世界的合法硅正在逐步确立.  相似文献   

20.
社会运动是服从于一定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人们的社会关系本质上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物的关系,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它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如同自然界受着自然规律的支配一样,社会历史受着社会规律的支配。因此,社会运动实际上是无人格的自在拓展,是一种客观的、必然性的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