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源是中国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经济改革思想和“师夷长技”的思想,集中反映了当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经济思想中的进步倾向,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发展史上有着较大的影响。对于魏源经济思想所代表的阶级倾向,一般论者几乎都认为已经具有了“资本主义倾向”,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本文拟就魏源经济思想是否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魏源的经济思想承前启后开拓了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方向。他的蕴含着变易的哲学思想是他经济变革的理论依据; 他的“缓本急标”论是从地主阶级改革派经济思想过渡到资产阶级改良派经济思想的津梁; 他率先提出的“师夷制夷”对外开放和发展新式工业特别是民营工业的主张反映了近代中国追求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3.
<正> 魏源的思想具有承前启后、振聋发聩的意义。本文拟从魏源思想之近代意义的角度,探讨一下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理论渊源、历史背景和社会基础问题。一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是一种在东西方两种文化交流中产生的、与国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相适应的、预示着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新思想。它既不同于封建正统意识形态中分离出来的异端思想,也不是资产阶级成熟时期的革命理论,而是封建社会还没有崩溃但其内部矛盾已经充分暴露、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但又没有形成强大的社会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作为一种体现时代前进方向的思潮,其内容非常广泛,它包括经济的现代化、政治的现代化及思想文化的现代化等多方面,探索其来龙去脉,是一有重要意义但又十分艰巨的课题。本文拟从经济现代化的角度,对五四后30年中国知识分子和一些政治势力在这方面的追求做一粗线条的考察。 五四时期关于发展实业道路之争——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出现 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近代历史赋予中国的使命是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即进行那个时期的近代化建设。从魏源到孙中山,都在试图顺应历史的需要,寻找使中国臻于近代化的途径。这是个一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重商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工业化思想最早发轫于19世纪60—70年代的早期洋务思想。从工业化的角度看,洋务运动第一次在中国建立了大机器工业,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在新生产力的代表大机器工业的引导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工业化过程。从经济思想的角度看,早期洋务思想所体现的建立近代机器工业的要求是当时中国经济思想中的一种新的因素,标志着中国经济思想开始由传统农本思想转入近代工业化思想的发展轨道。但是,早期洋务思想基本上只限于浮泛的机器制造的议论,在理论上尚不能代表工业化思想的形成。到了19世纪末叶,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随着西方经济理论的引入和传播,随着一大批中国知识分子出国留学、出使游历欧美各国,接受西方的文化教育,获得了有关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及其他方面的知识,近代中国工业化思想的发展也进入了形成阶段。它以力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重商思想为特征,并具备了相应的理论色彩。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经济改革思想的不成熟性.集中体现在它对待农村改革的问题上.作为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国农村是封建经济关系统治根深蒂固的地方.在中国这个农业大国中,任何成熟的经济改革思想都应把农村改革放到至关重要的地位.近代经济改革思想恰恰忽视或回避了这个问题.林则徐、魏源的经济改革思想虽然论及田制问题,但拿不出妥善的解决方法.《资政新篇》中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设想尽管较系统,但却偏偏只字不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社会经济不能顺利发展资本主义,这在相当大程度上归因于农业不能顺利发展资本主义。中国近代农业为什么不能顺利发展资本主义呢?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单从理论上讲,它关系到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及其前途问题,早在本世纪30年代国内曾就中国近代社会性质进行过激烈的论战,其中就涉及到上述问题。建国以来学术界对此作过许多有益的探讨,但仍欠全面。笔者认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多方面的深入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国近代维新思想产生,代表人物有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陈炽、郑观应等,他们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又继承发展了龚自珍、魏源、冯桂芬等人的先进思想,要求学习西方,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主张君主立宪。这种维新思想在当时形成一种社会思潮。维新思潮比较突出的是重商思想,正如严复所论:“争进出差之正副,斯保商之政,优内抑外之术,如运而起。”①重商思潮在中国近代有着爱国、救国、富国的积极意义,本文试图对此作一些粗浅评论。欧洲历史上,在封建制解体与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时期,曾经出现过重商主义,它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理论体系,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  相似文献   

9.
魏源史学思想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源是近代启蒙思想家,在中国史学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为后人留下了卷帙繁多的史学论著,他的史学思想也很值得研究。如《圣武记》、《海国图志》、《元史新编》、《皇朝经世文编》等,都反映了魏源的著史意图,并包含着丰富的内容。魏源的史学特点“预示着史学风气的转变。”研究中国近代史学史,不能不注意魏源的史学思想,而且还应该从他作为起点。本文仅对魏源的史学思想作一点探微工作,有不妥之处,请史学界同志指正。  相似文献   

10.
王玉生  林冠 《学术论坛》2006,(7):140-143
韦伯命题的方法论意义在于追寻社会经济变迁背后的文化动因,要解读中国韦伯式命题就必须解读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思想的近代演变。中国传统经济伦理在近代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演变,其近代演变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之间呈现的是一种弱相关性。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这一系统工程更需要相应的经济伦理为之提供思想启蒙、精神动因、价值合理性支撑以及定向定位机制。  相似文献   

11.
谭嗣同的消费思想一反中国传统“黜奢崇俭”的主流消费观,旗帜鲜明的主张“崇奢黜俭”,并将奢俭的范畴由消费领域引向生产领域,阐明崇奢黜俭对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重要作用,其用意即在为近代新式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定建构新的理论。这一思想是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具有强烈的近代性。其论证有破有立,大胆而新异,反映了作为维新志士的谭嗣同整体思想的锋锐与光芒。研究和探讨谭嗣同的消费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社会经济的健康顺利地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 从十九世纪中叶起,在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下,我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同时,我国的经济形态也逐步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与此相适应,中国经济思想界也突破了几千年封建的传统观念,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经济思想。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更使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界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本文拟对本世纪三十年代以前中国经济思想界关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商品经济,发展中国近代工业等思想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3.
魏源是开启近代打破封闭状态、奖励对外观念 ,因而支配国民心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杰出思想家。推进对魏源的研究 ,应当把他的改革主张与其代表时代精神的哲学思想 ,与当时哲学领域的深刻变革联系起来 ,并且发掘其前期改革思想中的近代意识 ,探讨他由前期向后期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联系。考察魏源社会改革思想的时代特点 ,还可从中得出对于当前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社会处于新旧社会经济关系及其运行机制交错运动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社会。在近代中国,一方面,出现了崭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出现了较地主——农民阶级先进的资本家——工人阶级,社会生产力因机器大工业的出现而有较大发展;另方面,由干腐朽落后的封建经济关系长期保存,保守势力居统治地位,极大地阻碍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扩展,从而使近代社会生产力的成长受到约束。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工业现代化思想萌芽于林则徐、魏源,最终形成于孙中山;中国近代工业现代比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充满痛苦的思想历程;先驱者的工业现代化思想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对我们今天的工业现代化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上,魏源的认识论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认识论把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与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紧密地结合起来,表现了近代启蒙思想特色。今天,认真研究魏源的这一理论成果,对于我国现阶段实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体制转轨,无疑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认识的起源方面,魏源提出了“及之而后知”的命题。 认识的获得,是先天带来的还是后天在实践中形成的?魏源对这个问题作了唯物主义的回答,他指出:“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焉有不行而能知者乎”?在他看来,践行而后能知,不行不知,只有接触并变革客观对象,才能获得认识。当时,魏源虽然没有,也不可能使用主体和客体这样一对范畴来概括认识活动中的两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几年以前,著名中国近代经济史专家汪敬虞先生曾经提出一个颇有意义的命题,即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不发展构成“贯穿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①我个人以为,从经济结构上具体体现“发展与不发展”的一个突出的历史现象,乃是中国早期民族资本分化与粘连并存,亦分化亦粘连的格局.所谓分化,指中国民族资本按照世界资本主义的一般规律,随近代经济成长而分化为不同的经济利益集团,它与近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程度成正比;所谓粘连,既指近代民族资本经济同先前封建农业宗法经济的历史瓜葛,亦指新兴民族资本自身分化程度低下,商业支配产业,以至不能适应近代化大生产的需要.本文试图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分化与粘连并存、发展与不发展并存的宏观态势作一尝试性的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魏源是一个生活在近代中国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历史关头的思想家,是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开拓者。他所生活的时期,正是清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正是外敌入侵和鸦片走私日益严重的朝代,内忧与外患,使他产生了对社会进行改革的要求,为此他提出了一系列制度创新的思想,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一、关于制度创新及有关内容的理论说明(一)制度的概念何谓制度?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斯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或者更规范地说,制度是构建人类相互行为的人为设定的约束。具体说来,制度概念有如下界定…  相似文献   

19.
魏源是近代著名的改革派思想家。其诗论力主尊情,强调诗歌表现真情和怨情,抒写怨愤和忧患。同时,魏源强调诗歌反映现实,为现实政治服务。在艺术表现上注重赋的表现手法。魏源的诗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20.
郑观应近代经济思想的时代特点探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观应的近代经济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西方先进文化和思想的引进 ,因此最终归结到了西方的资本主义实践 ,这本身就表现为对中国现实的超前。超前性一定意义上也就是与现实的冲突性 :资本主义的近代经济在封建主义的政治体制之下不可能得到兴盛。西方经济思想和经营方式与中国古代的经济、理财思想是郑观应形成近代经济思想的两个重要出发点 ,郑观应的经济思想正是中西圆融的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