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过去我们称之为美或确定为美的东西,实际上是美的常态,或常态美。这种美是优雅的、柔和的、单纯的、明快的。与常态美相对应的变态美则是美的一种变态。其表现形式不象优美那样是单纯、明净的形式,而是充满紧张、曲折、冲突和矛盾。由于社会历史的发展必然要经过“繁荣——→衰退——→荒芜”的过程,社会心理历程相应地发展为:“希望——→失望—一→绝望;人类市美活动和艺术创造必然也要经历“常态美——→变态美——-→丑”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宗教人类学的研究对象经历了由神灵思想→社会、文化象征→内心、主观感验的探讨过程,即由神学本体论→社会、文化本体论→人性本体论的研究趋线和脉络.赋有主观能动的主体自我与间性之身心互动的体验方法,是内心信仰的人类学研究的适合路径,阈限的反结构是其验证.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经济学、社会性分工原理分析了二元社会结构演进的一般过程及中国的特殊性,并着重回顾和考察了改革后乡村社会结构变迁过程与机制。研究显示,中国二元结构演进具有曲折和迂回特征。其演绎路径是:(1)城乡分工扩展一分工受阻一乡村自给自足状态与城市高度分工并存→恢复分工→城乡分工网络扩展;(2)社会分化→反分化(城乡同质化)→社会重新分化;而改革后乡村社会结构的正向演进是在城乡分工链条重新链接,分工网络逐步恢复之后乡村制度、组织和人的行为质变的结果。为了保证今后分工、专业化有序发展和社会结构正向演进,避免曲折迂回,必须推进制度改革,创造国家长期和谐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依据篇章语言学、语用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相关理论并结合教学实际,构建了→种新型教学模式——自正模型教学模式。该模式可以表示为翻译→比较→分析→自正→记忆→重现六个步骤,把自正模型教学模式运用于大学外语教学实践证明,自正模型教学模式能为致力于大学英语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和工作者们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哲学的反省,在专制政治体制背景下,旧惟有以劝说来提醒君王,希翼君王勤政爱民。就此而言,明代的社会政治家建构了一套天人之际的思想体系,包括“天→君→臣→民”拾级而下的权威体系,以及由下而上的“民→臣→君→天”的顺命路线。  相似文献   

6.
中国阶层结构由刚性向弹性的转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迈向21世纪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中国社会结构正处于转型之中,诈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阶层结构也处于转型时期,各种各样的阶层都在分化和组合之中,其变动之大、范围之广,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令世人瞩目。一、分析框架当今,绝大多数社会学家都赞成,社会成员在所有制结构、组织结构、职业结构和城乡结构中所处的具体位置,规定了他们获得社会资源的数量与方式,同时也就决定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因经济收入、政治权力、社会声望和升迁机会等社会资源占有量不同而形成的高低有别的差序。同时,阶层属性也决定了社会成员在社会结…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民众社会心态对政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社会公平感、私人道德感、社会信任感均对政府满意度有正向显著作用,但是,受民众期望不一致的影响,社会公德感对政府满意度有负向显著作用;社会公平感在私人道德感与社会信任感之间起中介效应;社会信任感在社会公平感与政府满意度之间起中介效应;社会公平感、社会信任感均在私人道德感与政府满意度之间起中介效应。社会心态对政府满意度的影响在"个人—社会—政府"的塑造路径下表现为:私人道德感→社会公平感→政府满意度、私人道德感→社会信任感→政府满意度。同时还发现,社会公德感在私人道德感与政府满意度之间、社会信任感在私人道德感与社会公德感之间均存在遮掩效应。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校在国际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的强力推动下 ,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从国际教育的高度来审视自己的办学实力和办学的内在结构内容 ,进而系统地把握办学的发展战略、方针 ,并进行综合性、全方位的核心平台建设。这些活动的目标和企图总是希望中国高校强化内部功能 ,促使其从教育的内部功能向教育的社会功能转化 ,完成“学→研→产”或“科学→技术→产业市场”拓展过程 ,并实现其教育社会市场的先进产业化功能 ,迈向更加广阔的先进的教育社会服务市场轨道。  相似文献   

9.
我在《从原始哲学到生存实践哲学:对西方哲学史的重新分期》一文中以人和世界的关系为终极尺度,将全部西方哲学发展史划分为三个时期:1、直接断言世界阶段——原始哲学时期;2、以精神活动为根据观照—→阐释—→断言世界阶段——精神哲学时期;3、以生存实践为根据建构→发现—→阐释世界阶段——生存实践哲学时期①。前两个时期属于传  相似文献   

10.
杂氮硅三环笼状结构中的N→Si配键虽已形成占优势的看法,但尚末定论。本文系统地论证了N→Si的存在、成键的本质以及取代基对N→Si键长的影响。得出了明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论文艺发展的雅俗演化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艺家加工改造较多的各类文学态式为“雅”,少雕削、近于实然本真状态的艺术态式则为“俗”。俗——雅——雅俗共赏 ,这一运动变化的轨迹在不同文艺类别中呈现为规律性的周期与向度 :(1 )俗→雅→雅俗共赏 ;(2 )雅→雅俗共赏→俗 ;(3)雅俗共赏→雅→俗 ;(4)雅俗共赏→俗→雅。多向度运动导致了发展的上升、停滞与下降等多种趋势。文艺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 ,此形式向彼形式兴替 ,审美的初级层次向深层领域深化与升华。这就是雅俗互动演化的总态势。  相似文献   

12.
李白的《秋浦歌》第十四首“炉火照天地”,诸家歧见甚多,主要表现于:对此诗写作年限的考订;对结构层次的分析;对“赧郎”一词的理解。此诗盖作于天宝十三年秋或次年春;“赧郎”一词,并非指冶炼工人,而是吴语中歌者语助之词;此诗结构,并非“见→感”,而是“见→闻→感”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正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正义论是一种关于社会正义的学说,其整体的问题结构是:仁→利→知→义→智→礼→乐。孔子提出了礼有损益,即关于制度规范之变动的思想,认为决定着社会规范建构及其制度安排的乃是正义原则。正义原则实质上是作为良知直觉(知)的正义感的原则化。孔子的正义原则实际上有两条准则:正当性、适宜性(地宜性、时宜性)。孔子认为,社会制度规范及其正义问题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利益冲突问题;作为大本大源,仁爱不仅因差等之爱而导致利益冲突,而且由一体之仁而保障利益冲突问题的解决。制度规范的建构还需工具理性(智)的参与。孔子正义论的最终目标是社会和谐,即乐。  相似文献   

14.
空巢青年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新群体,空巢青年群体的研究对个体精进、社会发展、国家强盛都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以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为基础,构建“个体行动——社会结构——结构二重性”的分析框架,通过个体行动的例行化、区域化与社会结构中资源(配置型资源与权威性资源)的缺失、规则(支配型规则与表意型规则)的缺失以及相互作用解释空巢青年孤独现象的形成逻辑,并在此基础上从磨砺内力增强个体行动能力、借助外力强化社会关联及社会工作介入的相互接力促进个体行动和社会结构的正向互动三个方面尝试性提出调适孤独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同人类社会曾经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几种社会形态一样,人类两性间婚姻关系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形态,按照恩格斯的说法,是由原始的乱婚→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正象前一种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首要是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新农村建设的实质是产业结构调整,即按照“产业→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集聚”来发展;新农村载体是农业产业化,即按照“产品——企业——产业”来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是强化对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支持,提升农业产业组织的结构-行为-绩效,注重农业产业的融合,使产业的规模数量与资源利用之间、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的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17.
整体性原则和方法的运用是社会实践和科学本身的发展所决定的。在动态规划中,即采取的是对事物进行整体性综合动态考察的思维方式。它不拘泥于传统的分析→综合的认识方法,而是以综合为起点和基础,强调综合的作用,即是综合→分析→综合的认识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新疆民汉语言接触具有悠久历史和地域特征.运用社会语言学理论,从新疆民汉语言影响结果入手,着重分析不同影响之间的关联.不同影响之间的理想关联形式应是词汇借贷→音位增加、新的组合方式产生→构词规则借用→语法规则借用→语言类型改变→语言混合→语言兼用→语言转用→语言融合.这一关联的确定,既有助于把握语言发展的趋势,进行合理规划,又有助于展示民族关系的和谐,促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9.
波普的知识增长理论在波普科学哲学研究中居于核心地位。这一理论从“波谱问题”出发,对归纳法和逻辑实证主义的静态知识结构进行严厉批判后,构筑了以猜想——反驳为增长途径的科学知识增长的动态模式。整个理论浓缩干P1→TT→EE→P2……四段图式中,其中第二段和第三段即是猜想与反驳,是知识增长的关键环节。波普知识增长理论所蕴含的批判精神、开放精神、创新精神及重视问题的精神,对我们迎接知识经济的来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点金术     
为了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使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有效接轨,我们提出了“应用→原理→应用创新”教学模式(已列入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07年度研究课题。SC281号),并在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