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进通识教育,催生一种新的教师模式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高等教育中的通识教育有不同使命,但都要着眼于学生正确待人处世的高尚人格的养成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因此,通识课程不能满足于传授知识,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识教育课程要由对学理有真知、真信和真行的人来担当。能否造就这样一支教师队伍将成为大学(尤其是单一科类大学)能否普遍开展通识教育、并取得成效的难题。解决这个问题有诸种途径,但实施起来都有一定的困难。一种值得提倡的办法是:精选课程,精减课时,广纳学有专长、研有心得的社会人士来学校教学,形成一支“自由职业”教师队伍,为各校共用。这对解决通识课程教师难题,至少是一种补充办法。它不仅能改变现有学校教师的“单位所有制”,也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术竞争、自由与繁荣。催生这样一种新的教师模式,将使通识课程成为高校实际可行的一种教学制度。  相似文献   

2.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基石,教师培训则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主要渠道。教师培训既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更是促进教育公平与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以“国培计划”的推出为时间节点,回顾我国教师培训研究的发展历程,把握我国教师培训研究的发展脉络,明晰我国教师培训研究的发展方向,这些都显得尤为必要。基于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并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十年我国教师培训研究的相关期刊文献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中小学教师”“教师培训模式”“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国培计划”等关键词成为了我国教师培训研究领域的热点,而“中小学教师培训”“教师培训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培训模式与课程”“教师培训的需求分析”“农村教师培训”等主题则成为教师培训研究领域的主要议题。教师培训模式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农村教师培训工作问题剖析与改善对策、“国培计划”背景下培训的实效性及其评估机制等,都是当前我国教师培训研究的热点问题。教师培训的信息化趋向、教师培训的精准化发展与教师培训的课程化建构则是当下我国教师培训研究的前沿方向。面向未来,我国教师培训研究还需要做好3个方面:提升研究理论自觉性,持...  相似文献   

3.
调查显示,乡村教师的科研处于初始或停滞状态,亟需构建科研能力培训课程体系。乡村教师缺乏教育教学反思能力是现实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要加强对乡村教师教育理论知识的重温与重构。另外,针对乡村教师科研热情不高的现状,要建立科研培训课程体系。一方面,根据教育实践问题为科研活动提供研究方向,设置侧重科研过程原则性和步骤性的培训课程;另一方面,将乡村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生发的心得体会和经验总结转化为科研论文,设置科研论文写作的培训课程。  相似文献   

4.
乡村小规模学校作为乡村教育的主要形式,如何摆脱“小而差”的现状、实现“小而优”,建设优质的教师队伍是关键。职后培训是提升教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路径。由于所处场域的特殊性造就了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独特性,其培训必须照顾到这一特性,实施精准培训。然而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培训中存在的培训目标定位不明、形式和课程设置单一、内容与需求脱节等问题,严重缺失了精准性。为此,精准定位培训目标、优化创新培训形式、重视培训需求分析、加强优质培训者队伍建设、大力支持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以实现精准培训,助力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触动·行动     
长期以来,农村学校教师的发展主要是靠教师个人努力,大多数教师基本上都是在吃老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现在面临的情况是: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课程意识淡薄,课程发展能力欠缺,课程自主能力不足,“穿新鞋,走老路”,教师数量不足且素质低,学历合格的后边含金量不足,水平低于文凭,不少人的心态是“不在人前,不落人后”,不肯积极努力。因此,教师素质低一直是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6.
何克抗教授及其团队致力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20多年,形成了“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项目(简称“跨越式试验研究”项目)。该项目通过创新信息化教学理论、模式、技术、方法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尤其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关键在于用“4+2”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武装乡村教师。所谓“4+2”理论,其中的“4”是指“创造性思维理论、新型建构主义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新型教学设计理论”;其中的“2”是指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觉论”(即儿童语言发展新论)”。2020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恰逢“跨越式试验研究”项目推行20周年。何克抗教授提出用“4+2”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和实践模式指导和培训乡村教师,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教师发展之路;推行“跨越式试验研究”项目,倡导构建新型的“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乡村学校课堂教学结构,提出“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关注“跨越式教学”的实际成效;聚焦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推动“4+2”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在乡村落地,赋能乡村教师队伍,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卓有成效的服务和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大力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措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新时期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确保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从几年来的课改实践来看,成绩不小,问题也不少,农村学校的课改困难十分突出,其中最大的困难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课改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8.
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证。河南省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着学历与能力不匹配、教育资源紧缺、教师专业发展困难、培训效率不高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提高农村教师教学能力;丰富农村教育资源,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实行城乡教师交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有效机制,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农村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9.
“实习支教、置换培训”是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的一项教育实习改革工程,相关政策实施几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覆盖面不广、农村学校数量不足、指导教师力量薄弱、置换培训形式单一、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等突出问题.以“重点突出、点面结合”的原则,建立乡镇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配套开展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构建“地方政府、高校、中小学”三位一体的参与式管理机制,发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研共同体”的优势,丰富“置换培训”形式,可促进“实习支教、置换培训”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0.
对对外汉语教师业务培训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是使教育目标转化为现实的人,因此是教育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对外汉语教学教师培训工作从实际出发,规范性和弹性原则相结合,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几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培训应该强调教学理论、教学实习和研究方法,并应建立完整的评估系统。目前对外汉语教师队伍还存在诸如受训不足、在课程改革方面成果不理想等问题,原因在于对教学技能训练认识不清,现时教育管理存在问题等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发展水平,8月19日至24日,由副校长杜惠平带队,学校相关学院教研中心负责人、课程群负责人和教学骨干等20名教师参加了由北京理工大学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第三期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专题系列工作坊"培训。  相似文献   

12.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人才的培养。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也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仍然存在教育理念滞后、教学能力有限、科研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对此,积极寻求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培养教师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基础。教师资格证“国考”给师范教育带来极大挑战,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担任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师需认真研读和把握教师资格证“国考”的相关精神,结合师范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要求,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这一中心任务,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和改革教学评价方式,从而实现将学生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与教师资格证“国考”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课程思政”不拘泥于各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是利用课堂这个主渠道,教师通过知识传递实现价值引领,使得各类课程都参与到学校育人过程中,推进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创新,实现“全课程育人”。“课程思政”对各学科教师的素养及能力和水平提出了高要求。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当从理科、工科、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实践出发进行探讨,希望能为“课程思政”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新教学方案》在“课程设置”中规定:高等师范专科教育设置公共课程、学科课程、教育课程、特设课程、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新教学方案》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将活动课程纳入到整个课程体系当中。活动课程论是教育史上有重大影响的课程理论之一。活动课程与分科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两种基本的课程类型,与分科课程相比,活动课程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上具有特殊的功能。师专开设活动课程要处理好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胡琼 《新天地》2011,(10):213-214
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是教育教学研究的主体。校本教研从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具体实践为落脚点,具有灵活性、参与性、针对性、实效性,是促进教师开展科研型教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一项创造性的教研活动。  相似文献   

17.
“中和位育”是儒学体系中具有统摄性的认识论和行动哲学,其内涵是尊“中”为天理,以“和”而达道,最终实现天下万物各安其位,生长化育。当代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由于以简单思维处理各种矛盾,导致教师教育课程的“偏差与失衡”,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应把“中和位育”作为一种批判现状、把握事物、协调矛盾的思维方法,明确以学习者的发展为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逻辑起点,运用“渐进取向”的方法论开展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最终实现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和合创生。  相似文献   

18.
完善和发展“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高师院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通过在西南三省开展国家教育科学“九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对实验基地学校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持续有效的培训,转变了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和中小学素质教育,同时也促进了西华师范大学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础,以教师和学生为参与主体,有课程专家、家长、社区人士等共同参与,对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选择、改编或进行全新开发的过程。其目标是促使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更深层次发展,学校的办学特色日益凸现。因此,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主动适应中小学及幼儿园对教师特质的新要求是教师教育改革面对的重要课题。陇南师专作为一所培养小学教师为主的地方师范专科院校,把主动适应当前小学课程改革作为小学教师教育改革的基本取向,积极探索与小学协调发展的新思路。具体做法是:创新“双向导师制”,构建兼容开放的教师队伍合作模式;实行“顶岗支教”,构建置换培训的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成立“研究机构”,构建“多元主体”的学术交流模式;共建“实践基地”,构建“互利双赢”的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