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用社会学论纲[美]哈威廉斯坦福大学的盖瑞尔德·陶里总结出的实用社会学,是一般社会理论的一个延伸。一般社会理论由普适性、可证伪的定理所构成,并以此为基础以一种客观的、无价值偏见的态度去解释客观现实。其知识积累是通过不断发问”此种现象何以会发生?”而进...  相似文献   

2.
教育与社会在十八世纪后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中出现了两种固定的看法:一是承认要特别强调教育的作用;一是希望将自然科学所提出的认识形式推广到对人类事物的认识中去。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出现了教育制度的改革运动,而且出现了  相似文献   

3.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是法国当代社会学的代言人,经历了从50年代开始一直到目前的长期的理论探究和反复的田野调查,创建了一种反思的象征的形式社会学。他的社会学研究从一开始,就关注以“人”为中心的社会人类学,并对人做历史人文考察。在早期的著作《阿尔及利亚的社会学》中,他明确地指出,从事经济生产活动的“人”的文化活动及其精神思想的复杂性,对社会发展及研究人和社会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在1992年出版的《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中,更进一步强调对于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理论是我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旗帜,是我们民族的方向、目标和灵魂。邓小平对党的统战理论作了全面的阐述和发展。他的关于多党合作理论是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从中国国情出发,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对我国政党体制的一些根...  相似文献   

5.
现代心理学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取得的主要形式和成就是科学心理学。历史证明,与现代西方心理学追求"科学"的主流发展趋势密切交织在一起的,是各种形式的对现代心理学及其理论基础的批判性反思。从理论上看,这些批判工作据以开展的根据,是关于心理学的现象学的思想态度。揭示现象学的思想态度所隐含的心理学,并在与这种心理学的对峙关系中理解心理学的历史,将有助于重新唤起和促进关于心理学理论同一性的思考和追求,从而有可能实现作为整体的心理学理论局面的历史性转换。  相似文献   

6.
人文精神论纲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认为,人文精神是人性和人的本质─—对真善美的追求和体现于这种追求中的自由本质─—的展现;文章历史地辨析了三种不同意义上的人文精神并对此作了中西比较,逻辑地阐述了现代人文精神的三层面及其内在精髓;对当前讨论中出现的“躲避崇高说”和“中国从未有过人文精神说”、“文人操守说”、“五四学者唯科学主义说”及其他各种观点作了评论;并通过对真善美之关系及其本质的深入阐发,指出走出当前人文困境的出路在于:用体现现代人文精神的民主法治来保障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并制约肆无忌惮的“钱神”,用超越实用理性的人文精神来重视旨在培养现代公民的人文学科教育,而文人学者的真正操守在于具有向社会的假恶丑宣战的良知和勇气与追求真善美的自由自觉超越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理性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理性论纲张澜理性历来是分歧极大的概念,通常人们都在不同含义、不同形式下使用理性一词。但是一般地所有关于理性的阐释都贯穿着规律或逻辑精神,当我们确信一个人有理性时,也就意味着其行为、感情不为情欲、欲望所左右,而是诉诸一种规律、原则,为一种规律、原则所制...  相似文献   

8.
古代哲学是建筑于实体观念之上的本体论哲学,古代美学则认为美是实体——本体的某种属性。近代哲学是建筑于实体——本体论基础上的认识论哲学,近代美学则视美为感性认识的对象。现代哲学是抛弃了实体观念的意义论哲学,它认为世界是作为意义对象而存在的。现代美学认为美不是实体的属性,也不是感性认识的对象,而是理性面对着的意义世界。审美消除了主观与客观的对立(因而美在主客观范畴之外),超越现实世界,领悟存在的意义,使人真正进入自由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信息社会学理论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对早期一些重要的信息社会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全文共分三大部分:一、信息社会学理论的形成;二、马哈洛普和波拉特的信息经济—信息社会理论;三、贝尔与阿兰·图尔纳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0.
社会学法学是帝国主义时期发展极为迅速并且极为得势的重要法学流派。自从孔德的社会学问世以来,陆续不断地有许多资产阶级法学家向社会学靠拢,打起社会学的旗号。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转变,资产阶级的法学与社会学的结合就终于实现了。这就是社会学法学,或法律社会学,或社会法学。社会学法学同大多数现代法学流派一样,也是作为前世纪的法律实证主义一类“概念法学”的直接对立物而出现的。它强调要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法学,即要求法学家研究现实社会,注重法律实践,特别是司法实践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的效果。应当承认,社会学法学对于从前的法学研究和司法  相似文献   

11.
社会学作为一门进行有组织的研究和教育的学科只有几代人的历史。但是人类探索和改善社会生活的活动已有好多世纪了,现代社会学是那些曾经致力于研究如何看待社会的工作和如何解决社会问题的哲学家和学者经过几个世纪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成果在现时代的继续,简单讨论一下在社会学思想史中的一些主要论点有助于正确认识社会学。  相似文献   

12.
帕森斯的社会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社会学理论家帕森斯创立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大致有如下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社会行动理论在三十年代,帕森斯深入研究了欧洲经典社会学家的理论。他认为,各家社会学理论在分析人类社会行为方面有殊途同归的趋向、出现一种共同的基本概念格局,他称之为“社会行动理论”。1937年帕森斯发表《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在这本书中,帕森斯综合了维贝尔、迪尔凯姆、帕累托和马歇尔的理论,进而发展了自己的社会行动理论。他采用了维贝尔关于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表现为整个社会的人们思想意识、政治觉悟、道德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达。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实践一再向人们昭示: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道德建设,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14.
电视揭开了人类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页。它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映像逻辑。有关映像逻辑的专文,国内似未见。我们作一引玉之论,敬请专家和读者诸君指正。1 为了能对映像逻辑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我们有必要从认识论和本体论的角度,先来考察一下此前的几种基本的思维方式。所谓“基本的思维方式”,指的是有全人类性质的、日常使用的思维方式,这样就可以把某些专业性思维和超常性思维排斥在论题之外。1.直观逻辑所谓“逻辑”,亦即思维的规律。直观逻辑,是人类的一种最基本最原始的思维方式。它的思维模式是这样的: 客体——感知——表象——思维……自然存在的思维对象——客体,被人感觉知觉后,通过记忆和想象,形成表象。“表象沿着两条路线对客体进行概括:一条路线是本着形象进行概  相似文献   

15.
为纪念戊戌维新一百周年,本文拟对戊戌思潮的一些主要方面作一考察,力图较全面地勾画其概貌,揭示其价值。1戊戌思潮的兴起,始于民族危机的刺激,维新派首先举起的是爱国、救亡的旗帜。维新派所提倡的爱国主义已经超出“尊朝廷,卫社稷”的狭小范围,而是要“保全国家...  相似文献   

16.
农民负担问题论纲○张龙席群“农民负担”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个术语,经常被人们使用,频频出现在书刊和广播电视中。但是,它的含义却十分模糊,人们对它的理解很不统一。拿最权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1993年7月公布施行)和国务院制定的《农民承担费用和...  相似文献   

17.
平衡宪政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宪政平衡理论假定冲突具有普遍性,并以冲突范式作为其基本分析模式。在这一模式之下,有限理性、人的不完善性、中产阶级、规则至上、共和理念、宽容精神构成了其理论基础,而对抗与妥协、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权力分立与政体结构、联邦制与单一制构成了这一理论的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18.
引言如果伦理学沦为仅仅为某种既定或流行的道德要求作阐释、宣传、注解的地步了,那么,伦理学便不再成其为“学”,理论上的空洞将使其丧失久远的生命力,而面对现实其解释力的贫乏又将使它遭到人们的厌弃——不幸的是,就总体状况而言,我国伦理学的现状恰恰大体如此。纵览国人所著的各种伦理学概论、“原理”、“教程”,其中虽不乏创新的火花,但在总体框架和思路上却大致来自五十年代初成雏形,七十年代趋于完整的苏联人的模式.由于伦理学研究传统在苏的匮乏和现实文化环境的不如意等原因,这个模式既缺乏哲学上的深刻性亦缺乏科学上的实证色彩.于是,在丰富多彩的道德问题面前,在社会对伦理学家的潜在需求日益扩大的现代生活背景下,伦理学却不合常情的日趋式微,走向贫困。本论纲名之为“新伦理学”,其用心首先在于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社会主义福利经济学尚未建立。本文从福利经济学内蕴的平等、效率入手,着重对社会主义福利经济学进行研究。在社会主义的经济中,平等、效率究竟由哪些变量构成,相依关系又是怎样?社会主义社会福利函数能否建立,若不能建立,能否建立福利指标体系和福利指数?在帕累托最优不能实现的前提下,在次优条件下如何寻求平等效率的理论原则和现实原则?在我国现实经济条件下,如何寻找平等效率同步增长的最佳模式?本文围绕这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雷宏振 《唐都学刊》1995,11(1):11-14
产权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现象不合理、经营行为扭曲的根本问题。因此,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产权经济学,切实运用这一理论体系的范畴、方法及所揭示的规律,引导企业的合理化经营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不但可以调整好社会分配结构、摆正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为企业真正走向市场,选择合适的代理制形式,实现公司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