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遏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炜 《学术探索》2002,8(1):46-49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是对当今社会的一个严峻挑战。美国发生的 9 1 1恐怖袭击事件更将这种挑战推到极至。面对这一挑战 ,国际社会应积极开展广泛合作 ,在联合国的轨道上采取恰当行动 ,打击恐怖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但单个或极少数国家不应独断采取军事行动 ,更不能以此为由侵犯别国主权和违反国际法。  相似文献   

2.
严格遵守国际法基本准则是各国际法主体间合作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行动基础;联合国法律框架下的统一合作行动是反恐国际法律合作的具体实践模式之一;迅速有效的区域性反恐法律合作框架的建立是反恐国际法律合作的具体实践模式之二。  相似文献   

3.
国际恐怖主义的犯罪是一种跨国界的犯罪,用来制止和打击跨越国界进行活动的恐怖主义的国际法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与众多国家相关,需要有关国家的相互合作。而国家都是主权的,尊重国家主权是制定和制止恐怖主义全球化措施的基础;中国政府应在尊重国家主权原则下实行国际合作,有效制止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4.
罗刚 《学术探索》2010,(1):45-50
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必须掌握好打击的时机、依据及限制。打击的准确时机是针对正在进行的国际恐怖主义犯罪行为,应对“预先防卫”或“滞后防卫”合法性进行分析。打击的依据当然是相关的国际法,必须处理好国际法与相关国内法的关系,同时必须防止“打击过当”,掌握好打击的必要性、相称性。  相似文献   

5.
国际恐怖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对世界和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打击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打击恐怖主义一方面应坚持孤立和打击 ;另一方面应尽力消除引起恐怖事件的仇恨。近十年来国际社会在打击恐怖主义的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其中 ,联合国的作用已日益重要 ,“上海合作组织”则成为区域性反恐怖合作机制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际恐怖主义给国际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如何有效地解决恐怖主义,引起各国政府和国际法学者的关注。实践层面上国家自卫权已在反恐中被借用,但由于现代国际法对自卫的含义及适用范围都作了严格的限制,故在反恐中借用国家自卫权存在诸多法律障碍有待解决,以规范国家自卫权的行使,保障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7.
美国对伊战争动摇了以安理会为核心的国际集体安全体制,将联合国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同时也对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法体系及其维护的国际秩序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当前,联合国改革和国际法的发展走向是各方都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拟从联合国改革与国际法发展的互动性角度,提出联合国改革须在当前国际法的基本框架内进行,其改革成果又对国际法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9·1 1恐怖事件发生后 ,全球反对恐怖主义的呼声日益高涨。如何防止和惩治恐怖主义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问题。在反恐怖斗争领域里 ,已经采取了军事手段、法律手段和其他手段来打击恐怖主义。本文从刑事法律的角度出发 ,阐述和分析国际社会有关国家以及我国对恐怖主义态度和回应  相似文献   

9.
各国政治、经济、文体、宗教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当代国际恐怖主义活动行为方式的变化给恐怖主义犯罪概念的统一带来困难。恐怖组织和个人都是恐怖主义犯罪的主体,与恐怖组织关系密切的组织,也应当成为法律的规制对象。反国家性而非政治性才是恐怖主义犯罪的动机,而实施恐怖主义犯罪的手段是否具有正当性或暴力性则不应是恐怖主义犯罪的构成要件。恐怖主义犯罪对象的不特定性是当代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重要特征之一。各国应当摈弃政治化对恐怖主义犯罪概念的影响,以列举具体行为类型的方式对恐怖主义犯罪进行定义。  相似文献   

10.
蔡从燕 《中国社会科学》2023,(1):24-43+204-205
近年来,一些国家主张“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但是,这些国家并未明确“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所指“规则”系指“国际法”并据此阐述其关于国际秩序的规则观。事实上,这些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法律实践表明,其很大程度上追求的是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区域国际法凌驾于普遍国际法以及将国际法泛政治化的规则观。这种规则观损害了国际法在国际秩序中的作用,违背了完善全球治理和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时代要求。为纠正这些国家经由主张“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追求的规则观,中国主张“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体现的规则观是,确认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和核心的国际法是调整国际关系的权威规则体系,同时不排除不违反国际法的其他规则在国际秩序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9·11看刑事法视野下的恐怖主义及其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恐怖事件发生后,全球反对恐怖主义的呼声日益高涨.如何防止和惩治恐怖主义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问题.在反恐怖斗争领域里,已经采取了军事手段、法律手段和其他手段来打击恐怖主义.本文从刑事法律的角度出发,阐述和分析国际社会有关国家以及我国对恐怖主义态度和回应.  相似文献   

12.
林达丰 《东南学术》2012,(3):163-173
本文旨在描述冷战时期的低烈度武装冲突中,恐怖主义袭击如何从具有政治目的的犯罪性暴力活动,演变成为具有军事特点的行为,并且在特定的国际背景下,成为美国试图通过国际法使用武力制度加以打击的对象。在此基础上,分析这种现实条件下,根据使用武力制度打击恐怖主义存在的制度困境。  相似文献   

13.
国际社会观与国际法的历史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的角度,可以透视国际社会、国际社会观与国际法发展的关联性。古代社会国家职能不完善,近代社会出现有独立主权的国家,现代社会联合国体制的建立与二大阵营的对抗,当代社会的一体化加速发展等,这些现象均在学者们的国际社会观中有所反映,也使国际法的发展上呈现出不同时期的特点。构建一个和谐的国际社会是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的角度,可以透视国际社会、国际社会观与国际法发展的关联性.古代社会国家职能不完善,近代社会出现有独立主权的国家,现代社会联合国体制的建立与二大阵营的对抗,当代社会的一体化加速发展等,这些现象均在学者们的国际社会观中有所反映,也使国际法的发展上呈现出不同时期的特点.构建一个和谐的国际社会是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姜大为 《中州学刊》2006,(1):106-111
从2001年“9.11”至今,盘点4年的国际反恐,应当承认成绩不少,问题更多,国际反恐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国际反恐中应当研究的问题计有:恐怖主义定义的三要素;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现代恐怖主义的特点;反恐如何标本兼治;如何防止反恐中的异化趋向等等。联合国是国际反恐的领导中心,中国在国际反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自杀型恐怖主义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在世界各个热点地区 ,越来越多的恐怖主义组织选择了自杀型恐怖主义这一极端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给国际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恐怖主义组织之所以青睐这种方式 ,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低端高能、破坏力大 ;道德失控、威慑力强 ;组织严密、成功率高 ;成员复杂 ,防范性差等一系列鲜明特点。造成这种自杀性袭击风气的原因 ,一是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中分裂主义者争取建立民族国家的新的尝试 ;二是全球化背景下弱势民族抗议不公正待遇的绝望反抗。所以 ,要想真正消除这个国际社会中的毒瘤 ,就必须对症下药 ,标本兼治 ,在加强打击的同时 ,注意从根本上满足弱势民族发展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17.
国际法与国际政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际政治主要是各个国家对其他国家交往过程中的联系、活动及政策的总称,是国际关系中最活跃的一种关系;而国际法是调整这种国际关系所形成的制度、法规及习惯的总称。自二者产生以来,就对国际社会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如何理解好国际政治与国际法,对于了解世界发展趋势以及建立国际新秩序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依据"陆地统领海洋"这一国际习惯法基本原则,岩礁虽小,但作为国家领土组成部分与大量的海洋基本法律制度紧密相连。但为了保证《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普遍适用和争取尽可能多的缔约国参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岩礁的规定不得不以模糊方式确立,岩礁国际法概念缺失、经济和社会标准模糊、与习惯国际法冲突等问题将直接引发缔约国变礁为岛的热潮,侵害公海及国际海底区域的范围,加大争议海域划界难度,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下对岛礁条款进行相应的修正或作出权威的解释可以有效减少该条款适用混乱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恐怖主义已成为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威胁。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主要宗旨的联合国在国际反恐斗争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然而,由于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问题难以达成共识、联合国自身能力的局限以及大国的干扰和影响等原因,在国际反恐斗争中联合国至今未能发挥主导作用,而且在未来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从国际法角度,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非政治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进而指出"非政治化"的未来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