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用道教太极图阐释琵琶艺术"体圆和"演奏态的理论根据及哲学内涵,道教太极图用圆圈代表"道"循环往复的运行轨迹,与琵琶艺术的基本、最佳"体圆"演奏态完全吻合;道教太极图黑白两条阴阳鱼头尾交接,妙合相凝解释了琵琶技艺的两种肌肉状态放松--用力--放松的循环往复运动过程;道教太极图中划分并连接阴阳界限的"S"线也准确的阐释了琵琶艺术中的"S"线型游动问题.  相似文献   

2.
标志设计是利用符号表现并传达信息的设计.但是,在当今社会,由于科技的进步,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的更新,仅仅把传达信息的核心词定位于正确和充分显然是不够的.鉴于时代的要求与设计本质的要求,必须要把标志设计的"繁殖"与创新重视起来,以充分、准确地传达信息.  相似文献   

3.
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开山祖.他在代表作<太极图说>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新的儒学宇宙生成与"各正性命"的本体思辩结构--"气以载性"思想,奠定理学本体论基础.本文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周敦颐"气以载性"思想,旨在阐示"气以载性"思想在理学中的理论价值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太极图说>是两宋理学的奠基性著作,在儒家伦理政治学说的哲理化过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儒家对于伦理问题的关注与道家形而上学思想方法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了结合.<太极图说>对于终极原因的追问体现了思想家对于普遍必然性的关注.它使得思想家在作为世界本原的"道"与人类社会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道德法则之间,建立起了逻辑上的联系,也使得思想家在更抽象的水平上理解社会政治生活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全面准确地理解孔子的"安贫乐道"思想不仅关乎对古人人格理想、思想建构的评价,还牵涉到如何维系当代社会精神生态平衡、防止价值理性迷失等问题.孔子"安贫乐道"的核心不是安于贫穷、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不为"、穷不改志;是为"守道"而"安贫","志于道,据于德",保持心境的安坦."安贫乐道"和"富而可求",积极用世和"有所不为"共同组成孔子人生态度的"太极图".  相似文献   

6.
周敦颐在代表作《太极图说》中将天人相交、性(太极)与气合一,奠定了理学社会控制思想的哲学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礼主刑辅的外在控制和"立人极"、"圣人"人格的内在控制思想,从而确定了理学建立主体道德理性进行社会控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出佛入儒、出道入儒、由"治国"转向"治心"为周敦颐学术思想的三个基本特色.他出佛入儒的思想轨迹,在<爱莲说>中得到集中的展现.他出道入儒的思想轨迹,在<太极图说>中得到集中的展现.他突破了经学家讲儒学的政治哲学话语,讲出了儒家的人生哲学,以"孔颜之乐"为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8.
通向经典的途中——评范瑞宾长篇小说《玩着笑着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瑞宾的长篇小说<玩着笑着哭>是部较成功的校园文学作品,本文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其在艺术特点与思想内涵上的诸种表现,对作品中所传达的佯谬、"永远变化、不断成长的内在自我"的意图、"人心背叛"的命题、市井文化心理等思想动机逐层解析,并肯定其存在着忠实于现实生活、个体生命体验等优秀作品生成的经典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道教文化是以太极图为象征的。道教学者借用道图来生动简明地描述道教最基本与最重要的思想,其中特别以太极图系统的道图最为有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它们的文化功能就是用来描述道教的宇宙演化思想与内丹修炼思想,而这种道教太极图系统便是以举世闻名的道图为代表,它现在已经成了世界人类文化的象征。因此,研究道教文化必须首先研究太极图。然而道教太极图系统的道图的源流、分合、演变向来没有被弄清楚,至今在探讨道教文化乃至理学文化上造成很大的混乱。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把陈传所  相似文献   

10.
大地湾的遗存告诉我们,"华胥"即"娲羲",是女娲氏和伏羲氏部落联盟的称谓.大地湾是娲羲联盟的重要根据地,也是伏羲的出生地.大地湾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以太阳崇拜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孕育了伏羲文化.有太阳就会发生阴阳(明暗)."--"、"--"是太阳光作用于大地发生明暗(阴阳)现象的抽象符号,太极图是阴阳消长现象的图式化表现.  相似文献   

11.
以周敦颐的无极而太极的本体论思想为主旨,考察了无极、太极的思想渊源,提出了对无极而太极的本质的理解,分析了无极而太极的本体论价值,认为圣人境界即是人与无极而太极完全合一之境界,并论述了其历史贡献及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是我国独有的文化产物,在我国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由于其独特的运动方式及运动效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载体之一的太极拳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支持。太极拳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双重属性:体育属性和文化属性。太极拳功能的普及,有赖于将太极拳的竞技性与医疗性相结合,致力于发展人的身心健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太极拳与身心健康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思维锻炼与心智训练、文治教化、健身寓于保健等。  相似文献   

13.
论太极范畴的自然哲学意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极是用来统一阴阳、五行观念的最高范畴,它既是自然的本体,又是自然的存在样式。自然本体是混沌与有序的统一体,太极既是本体混沌的样式,也是其有序的样式。太极内部的阴阳对立统一,既是自然事物解体走向混沌的原因,也是自然事物自组织发展转化为新事物的原因,因此太极是自然有序的源泉。太极既是具体自然事物开始,又是具体自然事物的终结,同时,又是具体自然事物的极至。  相似文献   

14.
张介宾的太极命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大医张介宾的太极命门论,在历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它把宋明理学唯心主义的太极说转化为医学中的唯物主义太极说,对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发展都起过积极影响。也有当时难以避免的迷误和不足。值得今人再认识。  相似文献   

15.
朱震“太极”的形成 ,是批判继承先儒思想的结晶。他的太极观将汉唐的元气论和北宋时期的体用论思想相结合 ,不仅以“气”解释“太极” ,而且将太极视为《周易》象数和万物演变的根源。其赋予“太极”以本体涵义的思想 ,对南宋以后无论象数派还是义理派诠释“太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应用中医学阴阳五行、植物归经、方剂配伍等理论和技法 ,进行了太极药圃的迎春花境、华夏子民、千秋杏林、雪冬鸟鸣、圃中点睛等景点的园林绿化设计 ,旨在用园林的外形来表达中医学的内容 ,整合中医养身于园林养心之中 ,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17.
太极东堂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宫殿正殿的东厢房,东堂与十六国北朝政治的关系十分密切,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1.东堂是政治决策的重要场所;2.东堂是举行文武要员及宫室勋戚丧礼的场所;3.东堂是皇帝宴赏大臣、讲论学术与询问政治的场所:4.东堂有时也是发生宫廷政变的场所。  相似文献   

18.
《周易》与太极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的阴阳对立统一观点,事物不断运动变化、往复循环的圆道精神,“尚中”思想以及立象以尽意的思维方式,在中国太极拳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太极拳的动作蕴含着对立统一、阴阳互根、消长转化的哲理;拳势变化万千,循环往复,但着着不离圆象,处处均呈弧形;并体现出无过不及,不偏不倚的“尚中”精神。在动作名称、拳势的整体风貌及意境神韵上,则更表现了象征比拟的唯象思维方式,使太极拳具有丰富的想像不尽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太极拳的健身思想,分析了致使人体衰老的因素,研究了太极拳的抗衰老机理。  相似文献   

20.
太极拳堪称中华武术中至高精妙的拳法,强身健体、惠及众人。然而新兴的互联网正在改变传统文化,因此需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再造武术文化产业新常态,方能推动中华武术的保护、继承与创新。新常态视角下太极内功武术的未来发展,离不开专业核心技术,也离不开国际化的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