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中央在《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中提出:“基层供销合作社应恢复合作商业性质,并扩大经营范围和服务领域,逐步办成供销、加工、贮藏、运输、技术等综合服务中心。”这是根据党的十二大确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目标,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提出的一项战略措施,为供销社体制改革指明了正确方向。所谓办成“综合服务中心”,就是坚持从农业生产出发,根据农业生产过程和农村商品流通过程各个环节上的需要,提供多方面的服务,使供销社真正成为农民从事经济活动和改善物质文化生活的依托。为什么要把供销社办成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供销社有没有条件办成综合服务中心?怎样办成这样的服务中心?本文仅就这些问题,谈点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农村挣脱了长期以来“左”的思想的束缚,到一九八二年底已有99.7%的生产队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一九八二年与一九七七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37.4%,年均增长6.6%。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30元,比一九七七年增长一点二倍。我省农业正从自给半自给经济逐步向商品生产转化。形势要求流通领域能把农副产品及时收购起来,推销出去。同时,广阔的农村是工业品销售最广大的市场,已经开始富裕起来的农民迫切需要大批适销对路的生产资料和日用消费品,以满足他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但是,由于城乡流通渠道不畅,我省不少地区出现了农民“买难卖难”的现象。这个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严重挫伤农民已经高涨起来的积极性,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就会遭到严重挫折。一、农民“买难卖难”是当前我省农村中突出的问题我省自然条件适宜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综合发展。虽然粮食尚不能完全自给,但能为国家提供较多的经济作物和山区  相似文献   

3.
产前产后服务,是商品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技术基础。我国农村要进行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服务体系。因此,依据农村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开展各项服务,并逐步建成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已经成为农村发展商品经济的一项重要任务。 建立农业生产服务体系,首先是当前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广大农民在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增加生产投资、扩大商品生产规模,使自给自足型的自然经济逐步转化为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农业生产本身的活动,成为农村整个经济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说,成为农村社会分工的一部分。农业劳动者为市场、为交换进行生产和经营,其产品的相当一部分,将以商品形式进入流通领域,使自己的价值得  相似文献   

4.
如何引导农民按照国家计划与市场需要生产,如何满足农民对产品推销要求,解决“卖难”的问题,推行农商经济合同制是一个好办法。1982年,我区约有70%基层供销社与农民签订了43万多份农商合同,金额达24亿多元,其中二类农副产品占派购任务的70%。到年底,全区供销社系统二类农副产品超额完成了计划,烤烟、茶叶、苎麻、柑桔和蚕茧等主要  相似文献   

5.
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解决好农产品的流通问题,也就是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之间的有效衔接问题。那么,谁能够在农业生产和市场之间搭建起桥梁,帮助农民将农产品销售出去呢?实践表明,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是有效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农村经纪人在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完善农业产业链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青海省农村经纪人发展现状,就如何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6.
高等农业院校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等农业院校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提供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的人才 ;提供促使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科研成果 ;提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生产技术 ;提供各级政府科学决策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在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农商联营经理部(有的叫农商联营公司)就是适应农村中日益发展的经济联合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经济联合体。这种经济联合体,出现的时间还不长,但发展却十分迅速,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搞活农村商品流通等各个方面,都日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农商联营经理部的产生 农商联营经理部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这种经济联合体的出现,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普遍推行农商合同。农商合同是供销社为了收购农副产品,与农民签订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实行农商合同,是供销社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行农商联营,建立农商联营经理部的前提条件。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经济建设中受“左”的思想的影响,农村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受到不少限制。作为国家与农民联系的纽带—一农村供销社,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农民收购农副产品,农商双方成为单纯的买卖关系,农民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农民的利益得不到兼顾,农村中“买难卖难”的现象普遍存在,农商之间的矛盾也十分突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中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普遍建立和推广,农村商业体制与生产发展不适应  相似文献   

8.
一、瞄准市场,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政府要及时研究适应农产品购销放开形势下的新办法,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要组织和发展生产,在销售、市场、加工和信息方面,尽可能地提供周到服务,减少农民生产的盲目性,减弱农业生产的波动和风险。二、抓紧实施科技、教育兴农发展战略,增强农村经济的“造血”功能。振兴农村经济最终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对于一些比较落后的县来说,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是以农为主,以种粮为主,也极力想增加投入,最大限度地采用新技术、新品种,提高产品产量  相似文献   

9.
<正>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为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如何引导农民尽快地进入市场,这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重要的现实问题。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经验来看,农村市场中介组织是解决引导农民尽快进入市场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德国农业市场经济制度比较成熟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在农户与市场之间形成了遍布全国的民间性质的服务性中介组织,即农业合作社和其他服务性机构,提供农民经营方面所需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有效地将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全德国及欧共体的统一市场联结起来,为农民在生产、销售、生活和教育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与方便。韩国从70年代开始在全国建立了中介组织——农业协同组合。农协具有多种功能,作为政府代理,它有征购农产品和向农民提供信贷、销售、储存、加入保险等各项服务的日常业务,同时它还组织各种培训、辅导和市场调查,并有自己的定期出版物。农协基本上囊括了农民与外界的经济往来.在我国十几年的改革过程中,各类市场中介组织也有所发展,在发展农村经济中也有效地将农民与市场经济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农业信息服务探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涛 《广西社会科学》2003,(9):192-192,F003
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在服务“三农”上具有帮助农民致富的优势和作用 ,应为不同层次农业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1.
农民合作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经历了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个阶段。这两阶段体现的分别是合作与不合作。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现阶段农民合作主要是农民在农业商品交换的过程中,为了抵制中间剥削,加强自我保护,提高市场谈判地位,自发建立起来的联合从事农产品生产、销售为主要内容的合作经济。农民合作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大市场与小农户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文章通过博弈分析试图揭示农民合作、不合作的原因,指出农民合作是解决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发展一系列难点问题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2.
试论我国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能够为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村生活以及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提供有效的服务,办"政府统不了、市场解决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情.随着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其社会职能不断扩大,形式日益多样,农民参与人数及组织规模逐步扩大,成为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组织载体.但是,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组织也需规范自身的运行,社会各界也应积极支持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宿州市墉桥区供销社系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服务“三农”(农业、农民、农村 )为宗旨 ,以强化管理为手段 ,转换机制、开拓创新、振兴企业 ,为繁荣农村市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在市场持续低迷、经营举步维艰的情况下 ,实现了队伍不散、阵地不丢、牌子不倒。 1 999年商品购进总额 340 0 8万元 ,商品销售总额 30 342万元 ;调整后为净利润 52 6 .3万元。而真正重要的是该供销联社不负国家赋予的供销社系统的使命 ,发挥和扩展了供销社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的职能 ,保障了职工就业。他们着重抓好了七项工作 :1 .巩固和完善了棉花专业…  相似文献   

14.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村商品经济和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期,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农业走向市场的现实选择。 一 中共中央早在[1984]1号文件就提出:“必须动员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满足农民对技术、资金、供销、贮藏、加工、运输和市场信息、经营指导方面的要求。这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1991年,国务院发出了《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要求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生产已从为解决温饱而追求产量增长,向突出质量和效益,追求多样化和高品质方向发展;已从由于短缺而以提供初级产品为主,向将农产品用于发展畜牧业、加工业,实现转化增值的现代产业发展。在这个发展的带动下,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过度开垦的土地正在逐步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这就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特点。这个新特点,给农村政治、文化和乡镇工作带来了深刻影响,对乡村组织的领导水平、管理能力和调协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全面加强农村基层…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对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以下简称一体化)的问题,已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最近,田纪云同志在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为了稳定农产品生产,“要改变产供销彼此隔绝、相互脱节的状况,逐步建立产供销管理和经营一体化的新体制,这是基本方向。”商业部长胡平同志也强调:国合商业要扛起产供销一体化这面旗帜。作为联结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主要纽带的供销社,特别是县以上供销社,更要勇于扛起“产供销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扩大云南农村市场需求,应加快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大农业科技含量,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逐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深化乡镇企业体制改革,提高市场竞争力;确保农民增收.同时,应提供更多适合农村消费的商品及服务,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市场一体化,健全农村市场体系,扩大农村市场才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村改革已转入一个新的阶段。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如何全面发展商品生产,推动“两个转化”,实现农业翻番,加快农民致富,以进一步开拓农村大好形势。要实现这一任务,除了要继续清除“左”的错误影响外,还必须打破传统观念,对原有的生产结构进行调整、改革,从本地实际出发,建立多产业、多层次的农村产业结构,以促进农村经济更快地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正处于“费景汉——拉尼斯模型”的第三阶段。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应当坚持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协调发展的思路。1.从组织方式和生产技术两个方面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为工业规模扩大提供更多的资金积累和产品销售市场,以创造工业就业机会;2.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劳动积累弥补资金不足,扩大劳动力就业的资本弹性;3.在乡镇企业发达地区,推行“乡镇企业连片开发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基本模式,以扩大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岗位,减缓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压力。  相似文献   

20.
供销社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定位夏惠元江泽民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农村工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经营方式,引导农民发展各种新的联合与合作,逐步建立和发展连接农户与市场的各种必要的中介组织,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把千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