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伟大成就。这原本是不容置疑的。但近年来对改革的反思、质疑之声也一直不断。特别是有关股份制改革,有不少人认为股份化就是私有化。即使是经济学界人士,也对股份制的性质有顾虑。那么,股份制到底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呢?被称为"厉股份"的经济学家厉以宁做了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2.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以其所有制改革方略和股份制理论,成为当今中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这位以严谨的态度直面社会。这位以严谨的态度直面社会,以豁达的胸襟笑对人生的学者,被称为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为推动中国改革与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开拓性贡献。有人认为,厉以宁股份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史,便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推进史。在中国的经济学术版图,厉以宁是一座绕不过的山峰。[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08,(35):12-12
9月2日,全国政协召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专题协商会,许多政协委员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改革开放30年成就举世瞩目,但对于几十年来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的改革相对滞后,导致城乡发展不协调,城乡差距呈扩  相似文献   

4.
人物档案: 厉以宁,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因其较早提出并一直坚持将股份制作为所有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而被称为"厉股份".他原籍江苏仪征,1930年11月22日生于南京,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55年毕业后留校工作、任教至今.  相似文献   

5.
厉以宁教授曾经说过,中国的改革是两种模式.一种是危机导向,另一种是利益导向。过去30几年,改革虽然在总体上好像是利益导向,但是具体到每项改革实际上几乎都是危机导向。粮食不够吃了,于是就有了包产到户:中央财政没钱花了.于是就有了分税制;国有企业亏损严重,于是就有了“抓大放小”;城市建设资金不足,于是就有了土地财政,等等。但是,时至今日,继续依靠危机导向来推动改革.  相似文献   

6.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14,(14):132-133
正《时论中国02》厉以宁等主编工人出版社2014年2月出版本书是《时论中国》系列丛书之二,分别辑录了主题、延伸、名家观点三个板块,以长短相间、相辅相成的形式,尽可能地为读者奉献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有长论又有短评的鲜活时代思想记录。书中选择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和"两会"中人们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焦点事件,梳理来龙去脉,剖析背景原因,分析趋势走向,提供应对策略,同时为读者提供一种解剖事物、辨析事理的方法。书中提出,"大改革"将在短期通过信心重振、"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改革的未来有什么问题急需解决?厉以宁认为,从国家的层面来说,当前最要紧的是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同时对人民关心的教育保障、医疗保障、就业保障这些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吴敬琏认为当前最亟待的问题是政府自身的改革,所谓政府自身的改革,就是要按照人民的付托,去管好自己应该管的事情,那些不该管的事情尽快退出来,不要为了自己那一点小的本位利益或者权利等等来妨碍这个大局  相似文献   

8.
作为经历了30年巨变的一代人,我们对于这三十年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我们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只有我们这一代才是真正经历了这跌宕的三十年,我们的命运也浮沉于世界的巨变之中,每个人都有种时刻处于惶惑与不安之中,因为我们时刻将面对巨潮的来临。  相似文献   

9.
新书推荐     
正《中国改革再出发》吴敬琏周其仁张维迎等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改革已达成共识,中国"必须也只能往前走,没有退路"。但在表面的改革共识后面,是深刻的分歧。未来中国的改革,问题重重,困难重重。吴敬琏、厉以宁、周其仁等著名经济学家和精英学者,回顾改革,前瞻国事,对改革动力来自何方、如何推进、如  相似文献   

10.
作者:吴敬琏厉以宁等著;朱克力编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3月当前中国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进行结构性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2016年  相似文献   

11.
刚过去的一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三十岁了,如果把“改革开放”拟人化。 我们说,这过去的三十年是中国腾飞的三十年。三十年之于中国可圈可点之处颇多,对于商道而言,我们整理了这三十年来的一些经典流行语。选择在这么一个时刻刊发,只为存盘过去。  相似文献   

12.
价格机制作为市场机制中最为重要一个子要素,关系到市场经济能否有机运作,因此是进行市场化改革的重中之重。武汉市价格改革已经过去了三十年了,经过三十年的不断改革和调整,现代的市场经济价格体系已经基本上确立。在当今新的形势下,把这场改革继续深入下去,也是今后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新视野     
经济学家厉以宁近日撰文说,在受到世界金融危机冲击后,我们推进改革与审慎改革是不矛盾的面临的困难的确不少,因此社会上有一种所谓暂时放缓改革步伐的观  相似文献   

14.
过去三十年中国在改革开放政策下,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相对落后。政治改革没能跟上经济改革的步伐,所以,有必要总结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探索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新路径。中国的经济改革是渐进式改革,依据先增量后存量改革原则,我们可以将这种成功的经验运用于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本文就是探讨新时期中国政治的渐进式改革。  相似文献   

15.
安徽农村改革发展30年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俊 《决策咨询通讯》2009,(6):52-55,84
安徽农村改革30年,成效卓著,但归纳起来,最突出的是做了三方面的重大改革:首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在全国首先启动农村综合改革。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尽管安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发生了历史性飞跃,但是安徽欠发达的省情没有彻底改变,"三农"问题仍然是关系到安徽改革发展稳定的根本性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总结过去30年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通过深化改革解决农村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推进安徽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体制机制、大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正>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近期西行成都,在闻名中外的川西金牛坝宾馆,为西部大省——四川省省级机关、高校、科研院所部分领导干部及科研人员作了《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几个问题》的精彩演讲。面对热烈的场面,厉以宁不顾自己已年届七旬,比原定两个小时的报告会多讲了整整一个小时。当厉以宁在成都听说中国与欧盟已签署加入WTO双边协议的消息时,又对入世后中国的宏观对策发表了独特的高见。  相似文献   

17.
叶檀 《经营管理者》2011,(6):106-107
中国企业缺技术、缺品牌、缺管理,最终缺乏的是持续的赢利能力,我们以往走的是一条以对外开放倒逼内部改革之路。总结经验,这条道路大致成功,中国的中低端制造链条在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得以建立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经三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大量的问题凸现出来,亟待我们解决。本文在回顾国企改革三十年的基础之上,对国企改革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中国农村改革的30年,农业、农村、农民面貌3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是我国改革开放最大变革之一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是中国企业改革30年.回顾这30年的历程,如果说导入市场经济、重视企业管理和树立顾客是上帝的理念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收获,并促成了一大批成功的话,那么,未来几十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视公司治理和树立利益相关者是上帝理念的企业将最终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