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决策》2013,(6):81
历经各市两个月的推介、申报,3月26日经过安徽省政界、社科界知名专家、学者的初审和终审,在公证部门的全程监督下,"2012年安徽城市发展十件大事"新鲜出炉:1、"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建成开通;2、淮北市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水平居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2.
"跨越赶超、争先进位,把合肥发展推上一个更高的起点."盘点合肥市2012年的整体发展态势,这句话获得广泛共识. 2012年,是合肥综合实力大幅跃升之年,也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本届政府在2012年完美"收官",新一届政府在2013年初正式启航.站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合肥发展的每一个举动,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如果把合肥放在区域经济格局的坐标系中,会呈现什么样的状态? 经济"成绩单"上的数据是最直观、最有说服力的佐证.2012年,合肥市生产总值达到4100亿元以上,由全国26个省会城市第18位升至第15位,五年年均增长16%以上,成为全国发展最快的省会城市.  相似文献   

3.
吴明华 《决策》2020,(1):26-29
如果说合肥是中国城市创新发展的一匹"黑马",合肥高新区则是这匹"黑马"最重要的发动机之一。近年来,合肥高新区"中国声谷·量子中心"品牌声名远播、初露峥嵘,但它的雄心远不止于此。其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大数据、5G、大健康、信息安全等战新产业领域同时发力,在全国乃至全球搅弄风云。128平方公里的园区内集合了这么多未来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都颇为罕见,合肥高新区已经升级为一座"未来城"。  相似文献   

4.
陈都 《决策》2012,(Z1):53-54
用时下流行的话语来说,合肥已经被贴上创新的"标签"。若将角度切换,则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合肥的创新能力、创新热情、创新氛围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上,而这也将成为引领合肥"新跨越"的核心驱动。  相似文献   

5.
"开明开放、求是创新"是合肥城市精神的高度提炼和概括.敢为人先不断创新的精神品质贯穿着合肥发展的始终,也不断促动着大合肥的快速前行. 从我国农村包产到户的发源地,到在科技创新领域拥有的多个第一,如世界第一台VCD、第一台仿生洗衣机、第一台最节能冰箱,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第一台窗式空调机、第一辆微型汽车,大陆第一个6代液晶面板、第一条纯电动公交线路等等,合肥身上一直根植着自主创新的基因.  相似文献   

6.
2010年,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经过严格筛选,最终确定35个近年来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不断探索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城市,率先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合肥是全国7个试点省会城市之一。正如中央综治委副主任、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中央综治办主任陈冀平所说,“确定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的条件很高,合肥成为试点城市本身就是对合肥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充分肯定”,同时更是一种激励。  相似文献   

7.
[写在前面]5年奋力前行,合肥招投标体制改革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商鞅变法的气魄,在体制创新和市场建设等诸多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被誉为招投标创新的"合肥模式",成为全国招投标改革的"合肥样本"。2011年,有200多批次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察团来合肥学习。梳理走过的5年,是收获之年,合肥  相似文献   

8.
《决策》2012,(1):99-102
5年招投标管理创新的每一次探索,都伴随着产生与之相关的规章制度。通过建章立制,合肥招投标已经形成了与体制改革相适应、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体系与交易规则体系,并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可与支持。2011年12月31日,合肥招投标中心网站发布公告称,受合肥市规划局委托,"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旅游规划"公开招标,已经于2011年12月25日确定了预中标(成交)人,共有5个投标联合体成功入围候选人。梳理这些候选人会发  相似文献   

9.
《决策》2012,(2)
合肥是中国中东部一座快速发展中的新兴中心城市,是安徽省的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商贸中心,也是中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地处长江和淮河之间,有着2200多年的历史,中华大地上的璀璨明珠——巢湖,居市之中.现辖四县一市四区、四大开发区,市域总面积1.14万平方公里,人口750万人. 今天的合肥,正在成为一片新兴的投资热点城市,也正在成为一座"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相似文献   

10.
付倩倩 《决策》2013,(4):32-33
现阶段的合作往往停留在政府层面,造成"上面热,下面冷",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缺乏一个中间层。春暖花开的季节,合肥即将迎来一次重要的会议。4月13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三次市长会议将在合肥召开,此次会议以"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新红利’——创新、绿色、融合"为主题,邀请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22个成员的  相似文献   

11.
2小时23分,这是记者乘坐动车从合肥到武汉的时间.合武客专铁路线建成后,合肥与武汉之间的铁路里程由565公里缩减至351公里. 2013年2月,湘鄂皖赣四省省会城市会商会在武汉召开,对于合肥加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带来的影响,合肥市市长张庆军用一个"近"字来形容.作为长三角与长江中游两个城市群的成员,合肥自然而然成为两大经济板块的联结者,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但要达到一体化协同,交通先行就成为必须下活的一步棋.  相似文献   

12.
王运宝 《决策》2013,(1):66-69
2012年12月27日,中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高峰论坛成功召开,这是对合肥招投标6年改革创新的一次总结,也是对合肥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发展的一次前瞻.在高峰论坛上,来自国家发改委、安徽省纪委、合肥市的领导,以及全国各地的招投标和公共资源交易机构的管理者、企业家,还有来自中央财经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专家学者,围绕"合肥模式"与公共资源交易创新等热点话题,展开了一场思想激荡.  相似文献   

13.
《领导决策信息》2013,(14):12-13
2030成熟的国家中心城市1城市空间主城与新城均衡"发育"2交通"高铁+城际"成为主流出行方式3产业集聚全球研发采购价值链4人才"人才红利"催生知识与创新中心1《武汉2049远景发展战略规划》中,对于武汉城市空间形态定位为1个主城区+6个新城的"1+6"格局。来自联合国2011年的数据显示,武汉已成为巨型城市,到2025年,武汉城市人口将达到1270万人。据预计,主城区城市人口将逐渐向新城转移,腾出空间  相似文献   

14.
2012年中国城市化水平超过52%,意味着中国城市社会的全面来临.城市化、城市现代化与城市社会结构的深度变迁,将成为未来中国城市社会管理持续面临的重大课题.城市管理典范国家新加坡,或许在很多方面能为中国提供参照与启示,而这些参照与启示正在苏州工业园区试点. 新加坡和中国同样面临老龄化、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怎样完善社会管理是共同挑战,近年来备受两国政府重视. 新加坡是一个500多万人口的城市国家,面积715.8平方公里,与很多中国大城市人口相当,且中国很多城市与新加坡有相似"市情".新中双方于2012年9月在新加坡举行的首届"新加坡一中国社会管理论坛"开幕式上,正式建立社会管理交流合作机制,并成立一个工作委员会,来开展这个领域的未来合作计划.  相似文献   

15.
2011年安徽省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地级巢湖市,将原巢湖市辖区一分为三,其中的居巢区和庐江县划归合肥市。区划调整后的合肥,面临更开放的区域格局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从加速安徽崛起的战略高度决策,合肥将被打造成长三角地区继沪宁杭之后的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实现从"中部增长极"到"长三角第四极"的华丽转身,并朝着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  相似文献   

16.
城市“成长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策划人语7·21北京水灾、广州地陷、哈尔滨塌桥,接连发生的城市灾难,让城市人变得"步步惊心",这一切不禁令人生疑:"城市究竟是让生活更美好,还是更糟糕?"2012年8月18日,清华大学第七届公共管理高层论坛在合肥举行。主办方将论坛主题确定为"城市成长与政府创新",旨在提醒人们,在中国城市化率已经突破50%的当口,城市成长的"烦恼"其根源所在是"心情太  相似文献   

17.
项目背景与动因合肥城市建设工作受到中央领导称赞发展不足是安徽面临的最大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全省经济缺乏中心城市的带动。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表示,省会城市的地位,决定了合肥必须要成为一个区域性的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滨湖大城市,是合肥的必然选择。为此,合肥市委、市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  相似文献   

18.
跨越的力量     
陈都 《决策》2012,(Z1):55-57
"大合肥动起来了。"这并非人们现在对合肥唯一的感受。合肥,还在"美起来"、"活起来"。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居第4位,地方财政收入从第8位升至第9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第13位升至第11位,工业投资从第6位升至第4位,社会零售消费品总额从第17位升至第16位。在2011年全国省会城市主要经济  相似文献   

19.
《领导决策信息》2011,(39):19-19
9月15日.住建部研究室主任倪虹在国际城市论坛2011年年会所作的“城市变革与城市管理创新”主题演讲中指出.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超过50%.这一变革要求从顶层设计来谋划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创新问题。9月20日,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在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进一步指出.我国已进入城镇化中期.这要求我们在城市转型与重构进程中强化节地总目标、推行两类用地混合布局等五项调控.  相似文献   

20.
2011年以来,扬中市立足实际、超前谋划,以新一轮村组合并为契机,率先将"村级支部"统一调整为"村级党委",并进一步配强班子、完善功能、强化服务、创新活动,成为今年中央"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