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前,我国图书馆学界普遍关注同类书的排列问题。我们知道图书分类是根据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或其他特征,把图书馆藏书一一揭示。它之所以具有久远的意义,是因为它科学地抓住了一切图书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与之类似,对书次号的区分标准,我们不应以图书形式方面的属性来作为主要区分标准,因为体裁、体例、文种、开本等形式方面属性,不具有普遍区分的性能,而内容方面的地域,时代、人物也有其局限性。而著者是各类图书普遍具  相似文献   

2.
中文图书书次号问题,一直是我们图书馆学界所注意研究而仍未得到比较满意解决的老问题。结合我多年来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实践,经过反复考虑,产生了一个设想,现提出来与同行们讨论。 (一)发扬汉字的特点,采取直接标识著者姓名作为书次号,以满足中文图书书次号的应有要求。如著者是李劼人,就以“李劼人”为书次号,著者是罗劼人,就以“罗劼人”为书次号。几千年来用汉字代表汉人的姓名或用汉字译作少数民族人或外国人姓名,一直是非常科学的。自古至今重姓名的人毕竟不是很多的,特别是对书次号的处理,只是在某一种图书分类的类目下进行,不同类目之间的书次号并不要求区分。在同一类目下并在同一具体时代内,  相似文献   

3.
书次号是索书号的组成部分。在一般的图书馆中,除了使用图书分类号之外,为了实行科学管理和方便利用图书,在分类号下面再加用一个组织藏书的次序区分号,这个次序区分号就你为书次号。分类号和书次号所组成的号称为索书号,它们都具有藏书排架和索取图书的作用。在索书号中,以分类号作为主要号,以书次号作为辅助号。分类号是揭示一种书在  相似文献   

4.
2 0余年来 ,人们呕心沥血研究的 2 0余种标准化著者号码表 (方案 )之所以没能达到标准化书次号要求 ,并不是努力不够 ,而是因为著者号在取号原理上只是一种“类区分”方法 ,按照著者号取号原理区分出来的只是某著者的一类不同著作 ,因而理论上不可能成为统一书次号。  相似文献   

5.
分析版本类型的目的,是为了集中同种书的不同版本并将其有序区分,以适应图书检索和排架的需要. 版本是图书加工中首先识别的一项重要程序,其形式、特征及处理方法各不相同,要识别版本必须弄清概念.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同种书.实际上,也只有同种书才有版本区分的意义.什么叫同种书呢?一般人们认为,书名相同、著者相同的书为同种书.  相似文献   

6.
书评的审美特性问题,是书评的基本问题之一。书评美对于发挥书评的认识作用、伦理教育作用、功利导向作用、审美感兴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它的特点是感性与理性、个别与一般、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检验书评是否美的标准只有客观的社会实践。我们相信,通过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实践运动,我国的书评水平和图书质量会不断提高,日臻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定会蓬勃健康地发展下去。一、书评美是书评的基本属性图书评论中的审美活动是主客观矛盾统一的过程。被写作和出版的图书是客观方面,书评家是主观方面,主观与客观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在这对矛盾中,从唯物论的根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出版业任何重大和基本问题的思考都离不开出版的两重性问题。出版两重性的主要内容是:图书既是一种物质产品,更是一种精神产品,出版既要遵循物质产品生产规律,又要遵循精神产品生产规律。我们要区分精神产品和知识产品这两个概念,精神产品只是知识产品的一部分,出版物是一种知识产品而不仅仅是精神产品,精神产品具有两重性,而一般的知识产品不具备两重性,因此两重性是出版的重要属性但不是普遍属性。正确认识出版的两重性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贯彻我国的出版方针:出版既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又要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职院校图书馆流通书库丢书现象比较普遍,其表现形式为:图书被藏匿、图书被偷窃、读者假称书丢了而据为己有。对此学校要积极应对,加强对读者的宣传教育,强化图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为广大师生提供文明、愉悦的读书环境。  相似文献   

9.
<正> 图书馆的藏书成千上万,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想为读者更广泛地推荐图书,指导阅读,就必须首先了解和熟悉图书文献,如何了解图书的内容呢?归纳起来大致有下述几种: 1.内容提要 正式出版的图书,一般在书名页的背面印有本书的内容提要,它类似一本书的提纲,不仅简要说明了该书的内容及其特点,还对读者提供了该书著者的有关情况、该书的功用、学  相似文献   

10.
图书评价是发现和揭示图书的基本形式,书评所具有的判断功能、预测功能、选择功能、导向功能等对大学的教学和科研有着重要作用。大学图书馆开展书评可以从评什么书、什么人评、怎样评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图书分类工作是图书馆的基础工作之一,是一项富有科学性、技术性的工作。为避免在图书分类实践中出现各种错误,做到归类准确,以提高图书分类的质量,保证分类的统一,就必须熟练地掌握图书分类规则。 图书分类必须以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为基本标准,必要时再以其它特征(如体裁、地域、时代、语种等)作为辅助标准。本文试就多主题图书及一个主题多个方面图书的归类问题,谈点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12.
同类图书排列,目的是在组织馆藏图书时,把具有相同分类号的图书按一定规则进一步区别,以便使每一种图书在书架上的位置及其相应的分类款目在分类目录中的位置具有唯一性。按进一步区分的规则产生区分号码,由编目员类分图书时,在标引分类号时一起标引出来。 同类书区分号是组织分类目录卡片的依据,也是排架的依据。无论用什么方法编制同类书区分号,都应尽量做到号码的规律性强,容量大,容易掌握,重号率低,排检方便,总之要便于编目员标引,书库管理员排架和读者利用。 我馆朱辛庄校区中文图书同类区分是沿用原东郊馆采用的四角号码…  相似文献   

13.
重视图书馆目录的内容,注意图书馆目录的形式,正确认识与处理这两者的关系是提高目录质量,加强目录效果,充分发挥目录在揭示馆藏、宣传图书、传递情报、指导阅读、检索图书等方面作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拟就图书馆目录的内容与形式及其辩证关系,谈些个人的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图书馆学界的同志们。一、图书馆目录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艺术类藏书的书型相当复杂,如果仅从书型的角度考虑排架问题,可以采用书型排架法来排列它。由于书型排架法是以藏书的书型特征而不是以藏书的学科内容特征来区分、排列藏书的,往往不方便读者查阅,所以大多数图书馆采用分类排架法排列艺术类  相似文献   

15.
图书分类的准确性与一致性是图书馆分类工作的重要原则,它要求分类人员根据图书的内容性质、著作形式、体裁持点和图书馆藏书的具体情况把图书归入所用分类表的相应类目中去.只有准确地归类,才能正确地反映图书分类的科学性,保证分类目录的系统性,较好地满足读者检索的要求,提高读者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只有分类做到前后一致,才能把相同内容性质的图书资料分到相同类目中去,保证藏书排架组织的集中性,利于主动向读者提供和推荐图书资料.因此,分类工作是图书馆组织藏书的基础工作,它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其  相似文献   

16.
电子出版物的出现,不仅是出版业的一次革命,而且为图书馆增加了一个藏书的新品种,为参考咨询提供了一个现代化的检索工具,为文献计量学的分析开辟了一个新的应用领域,并使之得到深化;同时也为图书内容索引(书末索引)的计算机编制提供了可能,从而有利于改进我国图书出版的使用价值。电子出版物对图书情报工作的影响,是图书馆学情报学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一、高教研究资料工作的特点高等学校的图书馆是以自己丰富的馆藏为全校所有成员服务。资料全面、服务面广是其主要特点。各系资料室则主要是通过对本学科书刊、资料文献的加工和再创造为本学科的教学科研服务。专业性强,学术性突出是其本质属性。而高教研究资料工作是在高教研究所直接领导下的专业性资料室,主要负责有关高等教育方面的图书、期刊、资料收集和管理工作,它具有以下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期刊经过分类,某一类相同属性的刊物,便得到相同的类号(分类号)。同类期刊不是一种刊物,而是一类刊物。这类刊物在分类排架时,都具有相同的类号,无法确定其排架次序。为了顺利进行排架、查检、出纳流通以及清点期刊等工作,对于同类期刊中的每种刊物给予一个恰当的固定号码标记,这个号码标记称之为刊次号。在分类排架及分类目录组织中,都要求对同类期刊的再区分,而刊次号是使同类刊物个别化区分的一种号码标记,其作  相似文献   

19.
电子出版物对图书情报工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电子出版物的出现,不仅是出版业的一次革命,而且为图书馆增加了一个藏书的新品种,为参考咨询提供了一个现代化的检索工具,为文献计量学的分析开辟了一个新的应用领域,并使之得到深化;同时也为图书内容索引(书末索引)的计算机编制提供了可能,从而有利于改进我国图书出版的使用价值。电子出版物对图书情报工作的影响,是图书馆学情报学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正> 我国中小型高校图书馆的情报工作,大多是在全国高校图书馆实行“图书情报一体化”,特别是1986年6月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会议提出高校图书馆的“两个基本职能”(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之后,才普遍开展起来的。这项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它使图书馆的工作初步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基本是一次文献借借还还的状况,开始做文献的组织开发工作,向文献内层深入,从而使图书馆工作水平有了提高;另一方而,它适应了教学科研工作的新要求,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