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起源与发展.随着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的持续发展、环境的不断恶化、社会矛盾的日益突出等,旧的企业对社会只负有"有效地生产产品和服务"的经济责任的理念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于是出现了"企业公民说"、"社会契约理论"、"相关利益人说"、"慈善投资理论"等一系列新理念.新理念要求企业的行为既要合乎法人道德--对股东负责,还要对雇员、社区、政府负责,要尽到一个法人公民的社会责任等. 相似文献
2.
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学派都相继提出了自己的企业理论,对企业本质的认识其实包含着社会责任的思想,企业理论的演进必然伴随着企业社会责任观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企业社会责任及其道德调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企业作为经济组织追求利润最大化天经地义,因为这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同时,企业又是一个社会组织并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活动,与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时,也应当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并自觉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不仅如此,企业还必须从道德的角度对自身的经营思想、营销行为进行规范、约束和控制,使自己的经营行为符合社会的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4.
"经济人"和"道德人"是亚当.斯密经济学和道德哲学的两个基本概念,二者在现实社会生态中不应是零和博弈的关系,而应是共生、共时与生态互补的关系。经济人与道德人既可以是个体的存在,也可以是整体的存在。企业就是作为整体或实体存在的经济人和道德人的统一体,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扮演着实然经济人与应然道德人的双重角色,企业的双重社会角色决定了其社会责任担当是经济责任和道德责任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经济学中,人们都将企业定义为"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似乎盈利是企业的惟一的、最终的目标.本文基于分析指出,由于现代社会企业所具有的特征,企业已不单单是经济组织,也已成为社会组织;不仅具有经济职能,也具有社会责任;企业的生产不能仅仅成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工具.社会中频频发生的煤矿事故、有毒食品事件、产品质量缺陷问题,以及企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等,使得企业的生产安全问题、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责任伦理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企业作为“理性经济人”,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时,还充当了保障和提升社会公益的角色。而在不完全市场下,社会责任也是企业必然出现的一个“外部性”问题。因此,必须有代表公众利益的政府不进行管制,推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7.
国外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评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近年来国外学者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文献的回顾,将国外有关其起源,内涵和表现的理论做一个综合的介绍,并回顾了其两个基本“流派”或两方面观点的争论,通过对这两个流派基本观点的阐述指出他们的观点是根本对立的,不过近年来这两个流派的观点也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社会保险与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保险是中国企业的主要社会责任内容,目前企业社会保险存在着严峻的问题,面临着许多困境。文章认为应该通过调整社会保险费率,重构企业社会保险体系,加强社会保险立法与执法,深化社会保险责任中的公平效率、权利义务观念,使企业自觉、合理地承担起社会保险责任。 相似文献
9.
“经济人”和“道德人”是亚当·斯密经济学和道德哲学的两个基本概念,二者在现实社会生态中不应是零和博弈的关系,而应是共生、共时与生态互补的关系。经济人与道德人既可以是个体的存在,也可以是整体的存在。企业就是作为整体或实体存在的经济人和道德人的统一体,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扮演着实然经济人与应然道德人的双重角色,企业的双重社会角色决定了其社会责任担当是经济责任和道德责任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如何指导和具体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是理论界、政府和企业共同关注的命题。当前学术界对"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这一议题研究较多,且已基本达成共识,而对"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这一核心问题的研究却未能取得进展,基于此,本文先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涵分析入手,继而通过借鉴组织合法性研究的思想,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机制的构建思路,并提出了具体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轨迹,从形势认识观、改革发展观、整体素质观三个层次,系统地探讨了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的丰富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张伟兵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7,(1):88-95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政策的理论和实践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集中表现在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的形成和实践上。这种理论同剩余型模式与制度型模式的区别在于,它促进了“生产性的”、有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福利干预。发展型社会政策结合经济议题,力图通过协调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来改善所有人的福利。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是若干实际的社会投资策略和资产建设策略,实现社会政策从以消费和再分配为导向的服务转向提高受助者能力、扩大经济参与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干预方法,这使发展型社会政策明显有别于福利领域的其他方法。中国正力图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同时也处于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改革的反思时期,社会政策的作用凸现。怎样在“社会转型”与“全球化”双重叠加的背景下,发挥社会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公正的功能,是当今中国面临的重点政策议题。发展型社会政策对中国的启示意义是:(1)要重新重视和确立政府在社会福利中的主导角色;(2)在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安排上要具备长远性、战略性眼光。 相似文献
13.
14.
西方的人权理论与儒家的人的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的人权理论是在基督教的性恶说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人权不能简单地被还原为生存权 ;儒学主要奠基于性善论之上 ,因而缺乏人权形成和发展的土壤 ;创造性地诠释儒学 ,就得重视对儒学中的性恶论资源的开掘。 相似文献
15.
寓言是西方文学理论和文化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范畴。通过对西方寓言发展轨迹的描述,说明西方寓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意义内涵,对文学阅读、社会批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政策工具理论的兴起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策工具已经成为公共管理和政策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政策工具的分类、选择和评价等方面,其应用范围涉及财政金融、环境保护、农业政策、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政策工具理论的引入使公共管理研究能够更好地落实到具体操作和政策执行层面,更加注重在政府、市场与社会等多种主体互动的背景下,通过比较分析选择适当的工具来实现政策目标.对于这一理论,我国尚处于引进分析框架的阶段,虽然已有部分实证研究,但仍需结合国内具体的经济社会基础、体制环境和政策背景等因素对此理论作进一步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非均衡发展和梯度推进战略,为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腾飞和西部地区的迅速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实践证明,这个发展战略是完全正确的。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我们以邓小平的发展思想为指导,以一种创新的精神,从多层次、多角度深入研究和探讨当代中国西部大开发及其民族问题,力争多出一些对国家决策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推进西部地区大发展的历史进程,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相似文献
18.
创新理论的演进及近期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在较全面地评析国内外各种创新理论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创新理论的三个切入点:要加强对转型期制度创新理论问题研究;应加强对中国的地方创新系统的研究;以我国东部地区如北京、上海、深圳为蓝本,进行实证研究,探寻地方创新系统的一般原理。 相似文献
19.
土地改革=民主革命?集体化=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农民理论的演变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三农问题”是世界各国进入现代化时面临的普遍问题。本世纪初俄国发生斯托雷平土地改革引起了强烈反弹以来 ,从俄国马克思主义中形成了通过平分土地完成“民主革命” ,再通过集体化建立“社会主义”这样一种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理论。这种理论与古典马克思主义有极大差异。文章从这一理论在社会思想史上所继承的那些资源的分析入手 ,理清 1 50年来农民问题上的“主义”变迁 ,对农民“问题”本身的解决具有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农民理论的演变与发展告诉我们 ,现代化的农民可以是个体经营的 ,但绝不是孤立于公共交往的 ;可以是联合起来的 ,但绝不是依附性的。离开这种认识来理解土地改革与集体化 ,都会偏离民主革命、社会主义和世界范围内农民问题的真正实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