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我在前几年曾就屈原《九章》作了《新笺》(部分刊于《淮北煤师院学报》80年一、二期),觉得《九章》无异于屈原之自传。特别是《哀郢》、《思美人》、《怀沙》、《惜往日》诸篇,紧紧相承;其中,不仅表明了屈原的行踪,而且反映了用原的志事,并与当时历史事实——吻合。按此推求,屈原晚年事迹,历历可睹;反读上述诸篇,弥觉文从字顺,层次井然,易读易懂。近两年来,看到一些同志文章,其中,或言屈原“上沅”是为了追寻庄(足乔),或谓屈原东下陵阳,折回鄂渚,再涉江而至溆浦……皆与鄙见不谋而合。但在具体时间上,在行为的动机上,在事件的相互联结上,与鄙见亦非完全相同;自然,还有一些与鄙见很不相同的说法。因此,有必要专就屈原晚年行踪与卒年这一点,按时间顺序,再作一次说明,并对某些问题略加补充论证,以质于当世学者。  相似文献   

2.
元代的剧作家们,虽曾为缔造杂剧的黄金时代付出过巨大的精力,而缘于社会动荡等种种原因,生平事迹每每不彰,尤以前期作家为甚。但白朴却是一个例外,《金史》、《元史》、《元朝名臣事略》和元好问、袁桷等人为他祖父、祖母、兄弟撰写的墓表、墓志铭及神道碑铭,使人们得以了解他的家世,而他的词集《天籁集》与集前王博文小传式的序  相似文献   

3.
李继迁,是西夏国建国的奠基者。然而,在对这位叱咤风云、名赫一时人物的所卒年月问题上,因史籍记载不一,互有凿枘,致使后人众说纷坛,莫衷一是。 关于李继迁的卒年月,据史籍记载,凡有九说: 一说宋真宗咸平六年(一○○三)十月。明张溥《宋史纪事本末》卷十四《西夏  相似文献   

4.
张旭卒年 ,史无确载。由于对相关资料理解、认识上的分歧 ,学界围绕这一问题自来颇多异说。我们认为 ,在纠缠于资料而难以确证的情况下 ,考察张旭之仕履经过 ,就成为确定其卒年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李颀的江东之行可知 ,张旭在开元二十三、二十四年 (735年、736年 )之际结束常熟尉之职而赴京 ,其任左率府长史 ,约在此后不久。约在开元末年 ,而任金吾长史。其天宝五载 (74 6 )退居洛阳时 ,年初逾六旬。由此 ,结合李白《猛虎行》所叙与张旭天宝十五载 (75 6 )三月在溧阳酒楼会晤之事 ,和他《草书歌行》诗中“张颠老死不足数” ,我们认为 ,张旭卒年应以乾元二年 (75 9)为是。张旭《千文》末“乾元二年二月八日”之注 ,应是张旭所书。  相似文献   

5.
李白卒年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人人皆认为李白卒于宝应元年, 1983年李从军先生首先提出李白不卒于宝应元年说。本文从对李阳冰《草堂集序》的辨析,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及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的考辨,论证了李白不卒于宝应元年, 而卒于永泰元年。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作者据其《乐章集笺注》前言第一部分之第三问题扩写而成。文从析《镇江府志》之真伪入手,考其王安礼葬柳永之说不可信,由此推断柳永卒于皇五年(1053)亦误,并考出嘉桔三年(1058)柳尚写词赠刘敞,柳之卒年最早当在此后求之。  相似文献   

7.
许浑卒年辨     
本文对谭优学先生所定许浑卒年提出质疑。谭先生以许浑《陵阳春日寄汝洛旧游》、《江西郑常侍赴镇之日有寄因酬和》二诗为大中十一、十二年间所作,笔者详考诗意及唱酬对象,定此二诗分别作于开成四年前后和大中八年。再据顾陶《唐诗类选》成书时间及序中所记之确证,断许浑于大中八年卒子郢州刺史任上。  相似文献   

8.
关于清代学者阮元的卒年,《清史稿》、《辞源》、《辞海》及有关文史书籍都无一不说是1849年。但笔者最近在查阅清代另一位学者梁章钷(1775一1849)的《称谓录》(杭州贾景文斋本)时,从该书的自序中发现阮元的卒年并非1849年。阮元卒谥文达,但这篇写于“道光二十八年戊申霜降之辰”的序言却有“忆昔尝与阮文达师谈艺及之”云云,且结尾又叹:“惜文达早骑箕天上,不获与之商榷。”道光二十八年即公元1848年,那么据此可以认为,阮元的卒年应在1848年霜降(农历9月)之前。 梁章钷与阮元交谊很深,阮长梁十一岁,梁尊阮为师,他们二人常在一起“辨证金石,讨论隶古”(见林则徐《梁章钷墓志铭》),应该说,梁章钷的序文是可信的。还应该说明一下,《称谓录》刊刻时,曾经梁章钷之子梁恭辰校勘,这种可靠性程度就更高了。  相似文献   

9.
王充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战斗的无神论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省上虞县)人。生于东汉尤武建武3年,即公元27年。其卒年,学术界至今未有肯定而一致的说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意见: 以《辞海》、《中国哲学大辞典》(冯契同志主编)、《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为代表,认为王充卒于公元97年。任继愈同志主编的《中国哲学史》认为,其“卒年大约在公元100年前后”。侯外庐同志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认为王充生卒年为公元27——104年。而在其后出版的他所主编的《中国哲学简史》中又说王充卒于公元99年。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通过对李白去世前几年经历和创作的讨论,考订一下李白的卒年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俱执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的“(李白)年六十有二不偶”的说法,断李白卒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享年六十二岁。此说殆成定论。但未始无人怀疑。近年即有李从军同志提出李白卒于代宗广德二年(764),享年六十四岁的新说(《李白卒年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3年第3期)。我认为,李白卒年应在广德元年(763),其享年为六十三岁。刍荛之论,不敢自是,特提出向专家们请教。  相似文献   

11.
何逊是南朝梁代中期文坛的重要作家,通过对其两首晚年诗作<赠江长史别>和<赠族人秭陵兄弟>的作年分析,大体可以澄清其卒年问题.江革天监十八年辞别何逊,离开江州,<赠江长史别>应该作于是年秋天.何逊族人何思澄天监十八年迁秭陵令,入兼东宫通事舍人,<赠族人秭陵兄弟>当作于此后不久的天监十八年深秋.慎重一点的结论是,何逊卒于天监十八年至普通元年之间,笔者则更倾向于是普通元年的早些时候.  相似文献   

12.
关于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李华的卒年问題,我国学术界向来有不同意见,而且各有各的资料根据。寻根溯源,最早记叙有关李华卒年问題的,是唐代著名古文家梁肃的《为常州独孤使君祭李员外文》。该文见于《唐文粹》、《文苑英华》和《全唐文》等古籍。《唐文粹》(卷三三下)所收这篇梁文的开端处有如下一段文字: “维大历九年五月日,朝散大夫守常州刺史、赐紫金鱼袋独孤某谨以清酌之奠,祭于故尚书吏部郎,赵郡李遐叔三兄之灵”。  相似文献   

13.
北宋词人柳永是哪一年去世的?五十年代唐圭璋先生根据史料推测可能是在皇祐五年(1053)。这一说普遍为学术界所采用,似乎成了定论。由“可能”变为定论应该有新的确凿的证据,但是从五十年代至现在,还没有新的材料。那么,应考虑唐先生的推测是不是可以接受,其推测所据可信而且充分否?其论证是不是严密无隙?  相似文献   

14.
刘勰的卒年,言人人殊,向无定论(《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刘勰条[一九四页];说他是宋宗室刘道怜之孙,卒于宋后废帝元徽元年[四二七]。这显然是把两个根本不同时代而只同姓、名、字的的刘勰,混为一人)。现姑就《梁书·刘勰传》末“(撰经)证功毕,遂启求出家,先燔鬓发以自誓。敕许之。乃于(定林)寺变服,改名慧地。未朞而卒”数语,作初步试探,冀有知人论世之助。  相似文献   

15.
胡宏卒年大致有两种说法,绍兴三十一年说与绍兴三十二年说.仔细考辨朱熹<跋胡五峰诗>,把胡宏卒年确定在绍兴三十二年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16.
1939年元旦发生的周作人遇刺事件,在当时和后世皆引起强烈反响,并成为聚讼纷纭的焦点。当时的亲历者亦对此事加以申说,然囿于时间和视野的局限,相互间多有歧异和抵牾之处。利用周作人遇刺案的档案卷宗,推知当时参与刺杀者实有三人,并对刺杀的过程重新加以梳理和还原,以求对此桩公案的认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西汉蜀中辞赋大家王褒与蜀中名臣何武早年颇有经历交汇,这为寻觅出作为历史疑团的王褒卒年和何武生年,提供了重要线索。再结合《汉书·楚元王传》刘向父子的事迹、《汉书·匈奴传》的某些记载以及王褒某些文学作品所提供的重要信息,王褒的卒年可以确定在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0年),何武的生年则基本可推定在汉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  相似文献   

18.
陆陇其卒年订误唐锡伦陆陇其,清初学者,原名尤其,字稼书,浙江平湖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授知县、监察御史等职,学宗程朱,并有所发挥,与陆世仪并称“二陆”。著有《四书讲义》、《困勉录》、《读朱随笔》、《读礼志疑》、《三鱼堂文集》等。雍正二年从把孔...  相似文献   

19.
《宁夏大学学报》一九八一年第四期刊载了顾吉辰同志的《李继迁卒年辨正》一文。该文运用大量的史料拨正了李焘等人关于李继迁卒于景德元年正月之说,这一点,笔者对顾同志的卓识是十分钦佩的。然而,顾同志的考证也还有纰漏之处:一、材料审之不详,二、材料搜之不全,故所得的结论依然是不能令人完全信服。 何以谓材料审之不详呢?《辨正》云:“八说(指李继迁卒年)咸平六年。未指明确切月份。元脱《辽史》卷一一五《西夏传》。”我们查《辽史》卷一一五《西夏传》:“(统和)二十一年,继迁薨,其子德昭遣使来告。六月,赠继迁尚书令,遣西上阁门使丁  相似文献   

20.
杨慎是正德六年(1511)状元,也是明代最为渊博的大学者与颇有影响的文学家,可是,关于杨慎的去世与享年,一直是学术史上的疑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