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辩证关系的原理,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指出: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成效如何,从根本上取决于文化建设的内容能否正确反映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否正确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能否真正地为大多数人所理解和接受。因此,从我国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进一步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扎扎实实地进行文化建设,这是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反映了十六大以来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自在总体布局中的独特作用及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这一论述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进行了全面、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为我们开展中央银行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培育中央银行文化,倡导中央银行精神,是中央银行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加大宏观监管调控力度的有效途径,这已成为中央银行…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 ,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 ,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 ,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说 ,面向21世纪 ,我们不仅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还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这不仅是关系到21世纪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的大问题 ,而且是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21世纪”的大问题。一、迎接挑战 ,抓住机遇 ,树立大文化观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今天 ,我们面临的形势是 :“国际范…  相似文献   

5.
十五大报告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一起,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提出,这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党是把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铸造中华民族的脊梁来对待的,作为增强党的凝聚力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哲学对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特别的意义,它有助于解决文化与经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现代文化哲学的建设离不开文化批判和文化创构。文化批判包括对中国的和西方的两种文化的批判。文化创构离不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实践是根本的文化批判力量和创构力量。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作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文化建设以相当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它有哪些基本特征,就成为值得深人探讨的课题。本文依据十五大报告的有关论述,从文化的基本特性切入,试图对此作出初步解说。 (一)从文化的社会性来看,它是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是一种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 文化的社会性是文化的根本属性。一定社会的文化是该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反映。尤其是在文化领域占据主导性支配性地位的意识形态体系的文化,总是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与政治制度的制约,并由此决定了文化的社会性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首先应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其社会主义性质是无庸置疑的。尤其是以理想、信仰为核心,以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为重要内容的意识形态体系的文化,更应该鲜明地体现它与封建主义文化、资本主义文化的本质区别。我国现阶段科学知识体系的文化确实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落后了许多,我们要争取早日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我们的意识形态体系的文化,尤其是其核心部分,如理想、信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仅不落后,而且超过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水平,代表  相似文献   

8.
努力构建大文化建设的格局张广琦十五大报告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一起,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提出,这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十五大报告深刻指出“面对...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正在步入一个“智力经济”的崭新时代。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里的“文化”指的是广义的文化,突出的是强调了文化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世纪之交,全球性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十五大报告指出:“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此,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一、文化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定社会观念形态的文化,与该社会的政治、经济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毛泽东早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但文化决不止于此,它必然会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这是我们对于文化与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一方面,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和根本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江泽民同志所讲的“文化”,是一个“大文化”概念,不仅包含了科学技术,而且包含了精神理想、思想道德、文化艺术等等内容,但它又是有自己质的规定性和时代特征的文化,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江泽民又曾指出:“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明确地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提高到了文化应有的位置,把文化状况看成“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正是因为看到了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看到了“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才会要求“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刍议发展民主政治就是要实现法治一、政治是旗帜是方向在新旧世纪相交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在十五大号召全中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江泽民同志以这个主题,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构成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经济、政治、文化三者是有机的统一,不可分割。经济是政治、文化发展的基础,正如恩格斯说“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  相似文献   

13.
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兴利除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建设民主政治需要具备一系列经济文化等条件。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4.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在江泽民总书记的报告中,以较大篇幅专门论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对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内容和基本目标、具体任务进行了阐释,这对于我们搞好文化建设工作,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推向对世纪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提出在革命战争年代,我党十分重视文化工作。毛泽东曾提出,“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  相似文献   

15.
民族性格是民族特色的"基因",是形成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制度的文化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中国特色的监督机制,监督机制与政治、经济、文化新体制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把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精辟地概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纲领,指弓俄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对比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二者在基本思想上有着内在的继承和发展关系,仿佛是高级阶段向低级阶段的复归,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所实现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产生了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新民主主…  相似文献   

17.
胡沫 《青海社会科学》2013,(3):36-40,55
中国经济成功既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现象,也是一个复杂的政治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式决定了研究中国经济成功的视角只能是政治经济学的视角。中国经济奇迹背后的支撑是中国政治制度、治理机制和政治文化的优势。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成就中国奇迹的政治特色因素,也是一种政治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1月出版。责任编辑:高宜泉、喻果裕。 刘国光、汝信主编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一书(以下简称《特色》)是一本全面、系统地论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术专著。全书史论结合,以论为主,将经验总结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它在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地位和影响作出了较为详尽的评介,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理论层次。编者强调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阐述了知识经济对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挑战,并提出为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具体构想:①进一步创新和完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②制定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③加快科教兴国战略实施进程。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其产生、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根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在思想观念形态上的集中反映,并且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