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道德自由的真实含义孙慧玲黑格尔曾把那种视自由为随心所欲的做法,称之为“坏哲学的理解”。如果我们认真审视一下当今社会现实便不难发现,这种“坏哲学的理解”,在道德领域里已成为一种颇令人担忧的心理倾向和行为习惯。他们在批判传统道德过于压抑人的自由心性的同...  相似文献   

2.
贺生群 《唐都学刊》2007,23(6):58-60
改革开放以来,人道主义在中国的影响日益扩大。人道主义有两种道德含义:作为道德思想的人道主义和作为道德行为的人道主义。把人道主义道德思想转化为人道主义道德行为,需要两个方面的条件,这种转化的实现是一种精神的升华和道德的飞跃。  相似文献   

3.
论戏剧真实     
如果说到生活的真实,那么我们必须接受这种实际,而不只是说说而已。举一个例子。就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巴西发现了原始人。他们一切还保持着石器时代的水平,不知铁器、哲学和艺术为何物,也就是说完全无知。我很难想象有什么办法能使我们的这些同类进入我们这个世纪。但他们毕竟是我们的同时代人。人,我们的同时代人,这种真正的动物,是多  相似文献   

4.
吕廷君 《求是学刊》2004,31(5):68-74
古典自由主义时期 ,自然自由和社会自由的分类已经被明确提出。自然自由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自由 ,自然自由强调自由的平等性 ;社会自由是经过理性妥协和制度限制的自由 ,社会自由强调自由的权利性。从自然自由到社会自由就是使自由由价值形态转变为权利存在 ,这个进步在人类自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明确自然自由和社会自由的不同含义 ,对于法治具有重要意义 :以价值形态的自然自由为出发点 ,以权利存在的社会自由为制度核心 ,能够造就法治传统 ;宪法是自由的宣言书 ,自然自由体现为价值预设 ,社会自由表现为权利安排 ;自由既是目的 ,又是手段 ,法律制度对自由的限制应具有正当性和适宜度  相似文献   

5.
论道德及道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是人类历史最早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同其他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都有其起源、演变和发展的规律。一定的道德总是以自己的善恶标准去论证产生它的经济基础的合理性和正义性;并通过善恶评价造成社会舆论,去维护产生它的经济基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科学地探讨道德的起源和社会历史作用,正确地开展道德评价,对于加强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不同点:(1)从内容构成关系看,历史真实要求本质的真实,艺术真实以有限反映无限;(2)从与外部现实关系看,历史真实不能和历史现象相抵牾,艺术真实却可以脱开历史真实的羁绊,享有极大的自主性;(3)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典型化方式运用不同,历史真实运用抽象思维方式,艺术真实采取神形兼备的形象思维方式。(二)艺术真实的超历史性:(1)叙述上可以打破时空顺序的严格排列,按照思想和艺术的实际需要,对史实进行自行的剪辑和组合;(2)内容上可以将史实整体大块移入,也可以取其一点强化之,不必面面俱到,顾及全貌;(3)手法上可以严循史实,也可以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甚至可以以假当真;(4)评价上可以与历史的结论同步,也可以持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意见。但是,历史文学的超历史性不等于随意性,应有一定的“限度”、条件和规律,同时还应该和深层寓意的价值目标联系起来。(三)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性:(1)从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上看,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有其统一的可行性;(2)从思维方式看,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结合也是可以成立的,(3)从思维活动的脑生理机制看,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是向舟并鹜,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自然也是互为沟通的。  相似文献   

7.
茅盾早年把“五四”的科学精神贯穿到文学中去,把文学与科学联系起来,也把文学的真实问题与科学精神联系起来。他说:“近代西洋文学是写实的,就因为近代的时代精神是科学的。科学的精神在求真,故文艺亦以求真为唯一的目的。”这实际上就是说,真实是文学的生命。“五四”以来的进步新文学,正是依靠“真实”这个法宝击败了封建旧文学,  相似文献   

8.
●自由等级制是所有社会组织制度中最有效的社会制度。最公正、最有效的权力分配是自由体系中的等级权力分配。●自由等级制是社会长期发展的结果,一切社会组织的权力机构都是一种等级制。  相似文献   

9.
论选择自由     
选择自由是对个体拥有的机会状况进行评价的标准之一。文章在界定自由、选择概念的基础上对选择自由的涵义进行界定。指出选择自由的两个必要要素是机会集和选择决策。基于选择自由的机会集要素确定了选择自由的内在价值;基于选择自由的选择决策要素确定了选择自由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三大报告的一个理论贡献,就是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概念的特定含义。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正确地把握这个概念的特定含义,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其意义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论道德的社会化与道德的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社会化与道德现代化不仅在内容、结果、实质、动因和条件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征 ,而且在现时代个体的具体道德实践中二者又是有机统一的。对道德社会化与道德现代化辩证关系的揭示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发展理论 ,把握现实的道德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12.
论道德妥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妥协是以让步为特征的策略性道德选择行为。作为一种策略,道德妥协不是对于善的根本原则的背叛,而是贯彻原则或维护原则的特殊方式。既要肯定特殊情境中让步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又要尽量使得因这种让步而对义务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为此,必须给出道德妥协的限定条件,这些条件包括:(1)道德妥协必须是在只有恶的可能性或任何善的选择都是低效率时才加以考虑的行为;(2)道德妥协必须是有利于实现最终的善的目标或实现善的最大价值的行为;(3)道德妥协中所选择的行为必须是可能产生最小恶果的行为。道德妥协,作为一种策略性让步,在实际中可在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上展开。  相似文献   

13.
论道德自律     
道德自律是道德哲学中最重要的问题 ,也是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它是立律、施律、恒律三个环节的统一体。立律是自律的前提和基础 ;施律是自律得以实现的起点和过程 ;恒律是自律进入完全自觉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论道德回报     
冯庆旭 《唐都学刊》2013,29(5):11-16
道德回报是道德的内在本质要求,是公正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美德的充分彰显和具体体现,它使有序的社会伦理生活成为可能,同时也是道德自身“利益”实现的必要条件。道德回报之道德既是现实性道德与理想性道德的统一,也是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的统一。道德回报之回报包括“对道德的内在回报”和“对道德主体的外在回报”两个方面。道德回报机制的建立有赖于政府的道德化,并主要通过对行政人员的“赏善罚恶”实现政府对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的供给。  相似文献   

15.
论道德图式     
本文认为,道德图式是个体参与社会道德生活的内在制约机制,研究道德图式能揭示个体领悟道德内涵的心理基础和升华道德境界的运行轨迹。本文把道德图式界定为若干具有价值向性的道德意识单元的有机组合,各个道德意识单元以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于人的意识中,道德图式具有过滤功能、解释功能和定向功能。道德图式的演化有历时性和共时性两种类型,从历时性角度看,道德图式的发展要经历完全他律、低级自律和高级自律三个阶段。从共时性角度看,道德图式的转换可以是部分的、非根本性的、也可以是整体的、根本性的。  相似文献   

16.
论道德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巧香 《浙江学刊》2001,(4):186-188
道德环境作为社会环境的一部分,是人们道德观念产生和道德行为的场所,道德环境的优劣,直接反映社会的道德状况和影响个体道德的形成.对道德环境的含义、结构和特征的分析,有助于促进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环境的形成,提高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水平,因而具有十分直接、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道德自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道德自我以感性生命为存在的前提 ,又包含意识与人格的综合统一 ,在总体上表现为身与心、天与人、个体性与社会性的互融 ,并内含着时间中的绵延同一。道德自我所具有的个体性与社会性规定 ,在社会历史的现实结构中进一步展开为自我之间及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文章指出 ,道德自我在道德实践中往往以自律为存在方式。就道德意识的层面而言 ,道德自律的过程展开为意志选择、理性评价、情感认同等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这里 ,意识的综合统一构成了道德自律所以可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论道德理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刚 《唐都学刊》2003,19(2):54-57
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 ,通过实践建构起了各种各样的关系 ,其中最主要的有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和身心关系 ,当这些关系中的主、客体处于彼此适合的状态且最有利于人的生存、发展和完善时 ,就是所谓的“合理状态” ,理性就是对这种合理状态的观念把握和实现。与三类关系相对应 ,理性分为工具理性、规范理性和人格理性。道德理性包含了规范理性和人格理性 ,决定于工具理性。道德理性的实质内容在规范理性层面表现为权利平等、公平分配和人民主权。在人格理性层面则难有通约的实质标准 ,因为这是一个安身立命、终极关怀的私德领域。通过理性要把握的“合理状态”是一个价值事实 ,所以它不是认知的 ,而是反省的 ,并把通过反思的“价值事实”作为道德推理和证明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9.
论"均势"的基本含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为界定“均势”建立了一个区别层次且各层次之间相互关联的分析框架。在该框架内,阐释了均势的基本含义:国际体系层次的均势秩序、国家层次的均势外交和介乎二者之间的均势机制。文章对均势秩序的形态作了区分,重点区别了均势与霸权;对均势外交的原则作了深入剖析,重点分析了联盟战略;对均势机制的历史脉络作了梳理,重点揭示了其存在的延续性。最后,提出了把均势与中国的和平崛起相联系的问题,以进一步强调研究均势的现实意义。在研究中,作者主要运用了现实主义(包括传统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和进攻性现实主义)的视角,同时又从新自由主义的国际机制理论中获取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 依据传统的看法,一般把自由归于认识论,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我认为,对自由应当从哲学的总体性角度进行研究,自由不仅是认识论范畴,也是历史唯物主义范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事实上,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需和外在目的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这个自然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