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我国独龙族聚居于云南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自治县的独龙江乡,人口不到6000人,在独龙族传统的生产与生活中,以刀耕火种兼狩猎渔猎的生产方式;刻木结绳的记事方式;妇女纹面和独龙毯服饰等为其特色。在政府的帮助下,今天的独龙族生产、生活已有了很大改观,但其传统文化及独特险要的地理位置仍为民族学家、旅游探险者所关注。独龙族的生产与生活@李金明@曾学光  相似文献   

2.
独龙族文面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面曾是独龙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为了全面调查和记录独龙族文面的历史、特点和遗存现状,2006年盛夏和初秋,笔者率考察组先后两次走进神秘的独龙江峡谷。本文就是关于这两次考察的简要总结和思考。主要内容包括:独龙族文面的地理与人群范围;文面的类型、特点与分布;文面的工具与程序;文面图案的象征意义;文面习俗的初始原因;文面的价值和记录保存等。  相似文献   

3.
面对藏彝走廊地区复杂多样的民族与文化,如何从整体上认识与把握其内部的民族与文化格局?这是藏彝走廊研究中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宏观上对藏彝走廊的民族与文化格局进行了探讨,指出藏彝走廊除"北藏"、"南彝"这一基本格局外,尚需要从文化区的角度来加以区分和认识.本文在综合考虑民族、文化、地理空间三要素的基础上,着重以自称、语言、历史记忆和宗教信仰为标志,将藏彝走廊从整体上划分为七个文化区,即羌(尔玛)文化区、嘉绒文化区、康巴文化区、彝文化区、纳系文化区、雅砻江流域及以东保留"地脚话"的藏族支系文化区和滇西怒江-高黎贡山怒、傈僳、独龙族文化区.本文还分别对各文化区的主要面貌与特点进行了初步归纳与描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说文·女部》文化意蕴的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百花齐放,成果丰硕。许多研究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阐释《说文·女部》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内容涉及古代母系氏族文化、古代婚姻习俗和婚姻制度、古代妇女社会地位和女性价值等方面。研究涉及面较广,研究角度多样,研究队伍年轻。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某些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今后,《说文·女部》研究必须避免重复性,注意系统性和专题性,注重历时研究和共时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藏彝走廊西部边缘为滇藏缅交界多民族聚杂居地区.历史上,傈僳族在文化交流中处于相对强势,形成同区域内其他民族对傈僳族文化普遍认同的历史传统.20世纪以来,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等对基督教文化的认同,加速与强化了对傈僳文化的认同趋势,增强了宗教认同、民族认同与区域认同三者之间在不同场景中的变动性,其中以混融并超越民族认同和宗教认同的区域认同为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变迁是民族学、人类学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西南少数民族近代文化变迁的一个特殊现象,是自18世纪末起,西方基督宗教在西南民族地区的传播而导致的苗、佤、景颇、拉祜、傈僳、羌、彝、怒及独龙等民族部分支系的民众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族群结构等方面的某些引人注目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世代生活在独龙江流域的各民族,至今流传着许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口承文学,它以非主流的"历史记忆"为我们提供了探索和研究独龙族先民民族观念的珍贵资料。主要有:以独龙江和独龙族为基点的本地域、本民族中心的观念;与怒族、傈僳族、藏族、汉族等周边民族同宗共祖、同源异流的观念,并在和这些民族长期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共生共荣、和睦共处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出现了从本民族中心向汉族、藏族等他民族中心过渡的观念。  相似文献   

8.
文身是远古时代产生并发展传承至今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黎、傣、高山和独龙等民族中,文身遗风至今犹存,它与各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息息相关,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社会和学术研究价值,并表现出物质与非物质双重属性。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和影像记录等抢救保存工作,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独龙族的生态文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龙江流域是独龙族的主要居住地,这里地理区位独特,气候特殊,物种丰富,是有名的"生物基因库".独龙族社会发育程度低,生产方式落后,属农耕经济文化中的山林刀耕火种型.基本特征是把劳动直接投入生态系统,通过强化劳动与改进技术,放大或增加生态系统的输出功率,试图在生产力和劳动产品之间形成正比例关系.但独龙族的生态文化在外界的影响下,正在发生变化,对生态系统的负作用日益明显.本文试图探讨独龙族的生态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藏族面具在青藏高原及其南部边缘地带从东往西的羌、彝、普米、纳西、傈僳、怒、独龙、门巴等多个民族居住地区都有分布.西南地区这些少数民族不仅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而且这一文化的影响又具有几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人类学田野调查常用的参与观察、深入访谈和问卷分析的方法,利用微观教育民族志的深描手段,对生活在云南西北部山区独龙江流域的独龙族学校教育进行整体研究。从独龙族“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文化与制度、课程实施与教学活动、教师结构组成以及独龙族在校中学生的日常活动、学习成绩等方面,可以看出独龙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学校教育之间呈现出逐渐疏离的态势。  相似文献   

12.
世界文化是多源头汇聚合流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全球文化是多元文化互动和共生所形成的.在标志设计方面,也出现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元素的关注与应用,因而,标志设计就能够真正地扎根在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中,用简洁形象的视觉语言展示它所蕴涵的独特历史文化,而这正是一个成功的具有本民族文化底蕴的标志设计走向世界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3.
金沙江河谷的傣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对金沙江河谷傣族文化作一个区域性的把握和研究,在研究其族群认同和文化变迁的同时,对构建新的区域文化不仅具有生命力,吸取外来文化因子,对于其整合、增加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认同功能,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  相似文献   

14.
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云南贡山独龙族体育文化在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影响下,其体育文化的属性有着极大的演变:从宗教祭祀到娱人;从原始的生产手段逐步现代化;从军事技能向健身活动变迁,这是独龙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在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影响下属性的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15.
图腾文化是在传承作为族类标志的图腾形象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体系。标志设计是图腾文化视觉表达的呈现,也是对可识别性符号所作的谋划。中国图腾观念的兴替与这种可识别性符号的消长互为表里。当前在政、经、文、教等诸多方面有意识地进行具有中国文化特色标志的设计,既是一种新的可识别性民族文化的创造又是对古代图腾文化的承传。  相似文献   

16.
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体系形成标志新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学界长期流行的仅以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作为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体系最终形成标志的说法是不完备和不全面的。除该文之外,居于“标志”地位的至少还应包括张闻天等人的《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等文。这样来理解“标志”问题,可以较清楚地反映该思想体系的形成特征,真正体现中共高层在文化问题上的集体智慧、思想共识和整体认识上的互补性特点。张闻天等所概括的“民族、民主、科学、大众”的文化四原则,较之于毛泽东概括且后来流行的“民族、科学、大众”的文化三原则,不仅更为准确和完整地揭示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而且更能反映1942年以前中共高层在这一问题上的共识。  相似文献   

17.
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黥篇》以"黥"为篇名,集中、系统、大量地介绍了唐代社会中文身、文面及点面等内容。通过对"黥"篇中有关唐代文身习俗的记载进行系统的分类,不难看出唐代汉族文身(黥)作为一种原始艺术和民族文化,不仅体现了人类一种原始的审美观念和宗教意识,还是一种个体情感的宣泄方式,甚至黥面、黥体除了作为美饰和成人礼、民族尊严的象征外,也作为一种刑罚和妒妇对奴婢的一种惩罚手段。另外,从文身在中原汉族中的流行不难看出少数民族文化对汉文化的影响和唐文化的兼容并包。  相似文献   

18.
《说文·女部》字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说文·女部》字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女性文化这一特点,采用分类阐述的方法,描述了《说文·女部》字各个意义类别所反映的各种与女性有关的文化内容。结果表明:《说文·女部》字为我们展现了丰富的古代姓氏制度、婚姻习俗、家庭伦理等文化内容。实践证明,从汉字的字形及其字义来探讨中国古代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艽野东南部的碧罗雪山两麓生活着藏、怒、独龙、傈僳、纳西等多个少数民族.因特殊的人文地理因素,这些民族长期保持着传统的生计方式,在民族互动和交融中,形成刀耕火种、采集、渔猎、农耕、牧业、盐业和葡萄种植等多元生计.高山峡谷间生活的民族在不断变迁的历史进程中,通过利用空间转换、合理安排时间等多种方式发展经济的策略,将不同的生计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以保证获得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  相似文献   

20.
独龙族传统农耕文化与生态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独龙族传统农耕文化进行了实地田野考察,从独龙族传统的耕地类型、耕作方式、植树习俗、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